中印邊境會談: 印度外交官估中國可能作出讓步?
(2007-01-17 10:06:51)
下一個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戴秉國與印度國家安全顧問納拉亞南17日就中印邊境問題舉行閉門會議。分析指出,經過中印高級領導人的商談之後,兩國特別代表的會晤有望達成解決邊界問題的框架,但不會取得突破性進展。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此前在例行記者會上透露了這次會談的日程,他說:“雙方將按照兩國領導人的共識,在政治指導原則協議的基礎上,繼續探討解決邊界問題的框架。”
劉建超所說的“兩國領導人的共識”指的是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和印度總理辛格在14日結束的東盟峰會中達成的協議,當時,印度方麵宣布將解決與中國之間長達數十年之久的領土爭端,並與東盟簽署自由貿易協議,借此改善與亞洲鄰國的關係。
戴秉國與納拉亞南的閉門會議是中印雙方四年來的第九次特使級會談。從2003年起,兩國各自任命特別代表,探討解決邊界問題的框架,並為此進行了八次會談。最近一次於2006年6月在北京舉行,但沒有取得成效。
按照印度方麵的建議,第九次談判原定在2006年11月即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印度前夕舉行,但後來由於印度不滿中國大使孫玉璽有關邊界問題的言論而吿取消。孫玉璽當時在接受印度民營CNN-IBN電視台專訪時表示,中國的立場是,印度東北部的整個阿魯納恰爾邦,包括其中地理戰略位置重要的大旺爭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中國擁有那塊土地的所有主權”。
孫玉璽的這番話立即招致印度朝野強烈抨擊。印度外長穆克吉在記者會上重申,阿魯納恰爾邦是印度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孫玉爾暗示印度西北目前由中國控製的克什米爾部分地區可以用以交換阿魯納恰爾邦的說法,也遭到印度軍方和退役將領的強烈譴責。
在訪問印度期間,胡錦濤低調表示,兩國應盡早以戰略夥伴關係著手合理解決邊境問題,但新德裏政府必須在邊境問題上堅持立場的輿論仍不時出現在印度報章媒體和戰略會議上。
對於第九次談判,新德裏戰略學家瓦爾瑪表示,此次會談依然會以2005年溫家寶訪問印度時雙方簽署的政治指導原則協議行事。這項協議也是印度與中國之間的第一次邊境問題協議。為做出重要的象征舉措,兩國在2006年7月重新開放喜馬拉雅山乃堆拉山口的邊境通道,理由是促進邊界地區貿易以改善地區經濟。該通道在兩國爆發邊界戰爭後一直處於關閉狀態。至於中國是否會在這次會談中作出讓步,瓦爾瑪則表示不可能,而且相信談判隻會原地踏步。
但印度外交部高級官員卻對這次談判抱持樂觀看法,認為在辛格今年將訪問北京之前,中國要達到滅火與和緩的關係,必須在雙方邊境界線定位問題上,有若幹程度的讓步。
中印邊界全長約兩千公裏,總麵積約12.5萬平方公裏,主要分西、中、東三段。其中西段的阿克賽欽現處於中國控製之下;中段兩千多平方公裏,中國和印度已交換了這一地區的實際控製線地圖,爭議不大;邊界東段地區麵積最大,約九萬平方公裏,爭議也最大,這一地區屬於早前英國殖民者單方麵劃定的“麥克馬洪線”以南地區,印度政府於1951年侵占,並於1987年建立阿魯納恰爾邦。
而中印兩國的邊境紛爭主要源自1962年的短暫邊境戰爭,印度最終落敗,並聲稱中國控製的新疆阿克賽欽地區(即印度西北邊境的克什米爾部分地區)是印度領土,中國則認為印度控製的阿魯納恰爾邦地區霸占了中國九萬多平方公裏的土地。
中國政府不承認印度的阿魯納恰爾邦地區。該地區位於中國西南部、印度東北部之間,中國稱為藏南,並將該地區劃入西藏自治區管轄範圍。阿魯納恰爾邦地區也是喜馬拉雅南部山麓最肥沃的土地,雨量豐富,屬亞熱帶氣候,距離川藏和滇藏公路生命線近,對中國進行戰略部署極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