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垃圾成山束手無策:中國城市正陷入垃圾圍城

(2006-12-15 17:30:42) 下一個
近日,記者在河南省鄭州市南四環與鄭平路兩側看到,15處私設的垃圾場內垃圾堆積如山,廢紙與汙濁的塑膠袋在寒風中亂飛。雖然已經是冬日,但腐臭的味道仍然四處飄散。據鄭州市環衛處主任助理祝波反映,每個私設垃圾場堆積的垃圾都超過10噸,總占地麵積500多畝。

有資料顯示,隨著城市數目和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多,作為城市公害的垃圾帶來的汙染問題也日漸嚴重。目前我國的668座城市中,2/3已經被垃圾包圍。據有關專家介紹,由於我國現有的垃圾處理場數量和規模遠不能適應城市垃圾增長的要求,我國曆年堆放未及時處理的垃圾已經占用了大量的農田,而且還在逐年遞增。垃圾已經成為城市新“腫瘤”。

近年來,我國為解決垃圾圍城的困窘,不斷加快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但由於種種原因,我國的垃圾處理現狀仍不容樂觀。如何更加有效地處理日益增長的垃圾一直是國內外專家學者關注的焦點。

目前我國的668座城市中,2/3已經被垃圾包圍。垃圾已經成為城市新“腫瘤”。城市垃圾是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建築垃圾、醫療垃圾、城市汙水處理廠固體沈澱物、工業生產廢渣等固體廢棄物的總稱。它是城市化進程中的副產品,其增長趨勢與城市化率成正比。

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字顯示,1999年至2005年,我國的城市化率逐年遞增。1999年是30.9%,2000年上升為36.2%,2001年上升為 37.66%,2002年上升為39.1%,2003年上升為40.5%,2004年為41.3%,2005年,我國的城市化率達到42.99%, 5.62億人居住在城鎮中。

與此同時,城市垃圾也急劇增加。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曆年公布的《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1999年,全國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7.84億噸,2000年為 8.16億噸,2001年為8.87億噸,2002年為9.45億噸,2003年為10.04億噸,2004年為12.00億噸,2005年為13.4億噸。

雖然國家采取了許多措施來解決城市垃圾問題,但由於垃圾的增長速度過快,近年來,我國垃圾綜合利用率一直與上年持平。也就是說,過快的垃圾增長抵消了國家在垃圾處理上的投入。2004年的《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04年全國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為6.8億噸,綜合利用率為55.7%,與上年持平。 2005年的《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05年全國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為7.7億噸,綜合利用率為56.1%,與上年基本持平。

航空遙感測量顯示,某直轄市郊區50平方米以上的垃圾堆就有7000多個。而且城市越發達,產生的垃圾量越多。上海市的土地麵積約為全國土地麵積的 0.06%,人口約為全國人口總數的1%,但每年生產的垃圾量卻約占全國城市垃圾總量的5%,全年產生垃圾約為600萬噸,每年人均垃圾產生量還以10% 的速度增長。

目前,我國垃圾處理仍處在被動接收、末端處理的簡單狀態中,即產生多少、接受多少,在“清掃-收集-運輸-轉運-填埋(或處理)”模式中回圈。垃圾處理是各大城市管理中最為頭痛的事情之一,各級政府都難堪此重負。

更為嚴重的是,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轉變,現代垃圾的發生量及其組成有了很大變化,不僅數量增加,熱值增高,而且有毒有害物質增多。為處理這些垃圾,我國製定了許多與處理城市生活垃圾、防止汙染有關的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但這些法規的執行落實效果不佳。

如美、日、意等西方發達國家采取焚燒法處理垃圾,50%的城市垃圾都被送進“垃圾發電廠”。而我國目前運營的“垃圾電廠”隻有幾十家。又如一些城市設立了分類垃圾箱,但有些居民並不按垃圾分類投放。甚至環衛單位也對此不太注意,環衛人員把分類垃圾箱內的垃圾混合裝運,這些都使分類投放失去了意義。

據國家環保總局的統計,目前我國真正符合國家環境控製標準和建設標準的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僅有50.8%左右,其餘49.2%的有害垃圾直接進入環境。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就提出了“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城市垃圾處理技術路線。“無害化”即透過工程處理使其不損害人體健康,不造成環境汙染;“減量化”即透過適宜的方法減少垃圾的數量、減小垃圾的容積;“資源化”即采取工藝措施從垃圾中回收有用的物質和能源。

目前,我國70%左右的垃圾透過簡易堆放和填埋法處理,無任何收益,20%左右的垃圾透過焚燒和堆肥進行利用,另有10%左右的垃圾透過廢舊物資回收進行回圈利用。據有關專家介紹,堆放、填埋、焚燒和堆肥處理垃圾各有利弊。

堆放處理。我國目前仍有不少城市的垃圾露天堆放,沒有任何防護措施。每一個垃圾堆放場都成了一個汙染源,蚊蠅孳生,老鼠成災,臭氣漫天,大量垃圾汙水由地表滲入地下,對城市環境和地下水源造成嚴重汙染。

填埋處理。填埋是一種最通用的垃圾處理方法,能大量消納城市生產垃圾,也是所有垃圾處理工藝剩餘物的最終處理方法,分直接填埋和處理填埋兩種。

直接填埋是將垃圾填入已預備好的坑中蓋上壓實,使其發生生物、物理、化學變化,分解有機物,達到減量化和無害化的目的。它的最大特點是處理費用低、方法簡單,但容易造成地下水資源的二次汙染。

沈陽市曾經對35處填埋場中的10處進行鑽探取樣,分析垃圾斷層樣品和地下水質。分析結果發現:地下水質惡化,汙染嚴重,水混濁發臭,水中均檢出厭氧大腸杆菌;垃圾斷層樣品均檢出有毒有害物質。而隨著城市垃圾量的增加,靠近城市的適用的填埋場地愈來愈少,開辟遠距離填埋場地又大大提高了垃圾處理費用。

處理填埋就是預先對填埋場底部和周圍進行防滲防漏處理,分層鋪放,以防止汙染物下滲。這種填埋法處理費用較高,場地容量有限,對防滲的可靠性要求高,而且同時又人為在土壤裏加入了不可降解的物質。

焚燒處理。焚燒法是將垃圾置於高溫爐中,使其中可燃成分充分氧化的一種方法,產生的熱量用於發電和供暖。焚燒垃圾可以使垃圾重量減少80%至90%,做到垃圾處理的大部分無害化。但是焚燒過程中產生的二惡英、□喃等有毒氣體,處理起來相當困難,而且焚燒後留下的10%至20%的殘渣又存在二次汙染問題。

焚燒處理的優點是減量效果好(焚燒後的殘渣體積減少90%以上,重量減少80%以上),處理徹底。但是,焚燒處理要求垃圾的熱值大於3.35MJ/kg,否則,必須添加助燃劑,這就使運行費用增高到一般城市難以承受的地步。根據美國的報道,垃圾焚燒廠的建設和生產費用極為昂貴。

在我國,垃圾焚燒發電廠造價一次投資在兩億元人民幣以上,對於煙塵的處理也需要專門的處理裝置。在多數情況下,這些裝備所產生的電能價值遠遠低於預期的銷售額,給當地政府留下钜額經濟虧損。由於有的垃圾中含有某些重金屬,焚燒具有很高的毒性,也會造成二次環境危害。

堆肥處理。將生活垃圾堆積成堆,保溫至70攝氏度儲存、發酵,借助垃圾中微生物分解的能力,將有機物分解成無機養分。經過堆肥處理後,生活垃圾變成衛生的、無味的腐殖質。既解決垃圾的出路,又可達到再資源化的目的。但是生活垃圾堆肥量大,養分含量低,長期使用易造成土壤板結和地下水質變壞,因此堆肥的規模不易太大。

以上四種垃圾處理法都因有殘渣而不能最終實現垃圾的“無害化”、“資源化”處理,仍需要占用土地資源,對當地大氣環境和水環境造成潛在汙染。10年前,我國就有兩萬公頃農田被城市垃圾汙染,其中直接排入地表水體的有1181萬噸,另有一部分直接汙染地下水。

更為嚴重的是,目前我國每年都要產生成千或上百萬噸具有毒性、反應性、腐蝕性、易爆炸性和易燃性的城市垃圾,其中1999年危險廢物產生量為1015萬噸,2000年危險廢物產生量為830萬噸,2001年危險廢物產生量為952萬噸,2002年危險廢物產生量為1000萬噸,2003年危險廢物產生量為1171萬噸,2004年危險廢物產生量為963萬噸。這些危險廢物潛在的危害不容忽視,但以上四種垃圾處理法對此仍“束手無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