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北京人口超載成嚴重問題 未來5年將超300萬

(2006-12-11 14:08:40) 下一個
  2005年超載101.7萬人,2010年預計超載300萬?

  人口超載已經成為北京的重大現實難題。

  環境人口承載力是指在一定生活水平和環境質量要求下,在不超出生態係統彈性限度條件下,環境係統所可能支撐的人口數量。

一個區域環境人口承載力取決於這個區域環境係統的瓶頸因素。北京位於全國嚴重缺水地區,按照聯合國標準,屬於極度缺水地區。水資源是北京環境係統最主要的瓶頸因素。因此,水資源的人口承載力從根本上決定了北京區域環境人口承載力。

  我們據此測算,2005年北京人口承載力應為1436.3萬人,但實際常住人口超載101.7萬人;到2010年,估計超載300萬人左右,首都可能麵臨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危機和環境質量的巨大壓力。

  北京人口嚴重超載

  北京2005年水資源總量為32.7億立方米。在上遊來水和南水北調工程供水有可靠保障條件下,到2010年北京水資源總量能夠達到37.3億立方米。扣除維持北京特定生態環境所需用水4.7億立方米/年後,2005年和2010年的可利用水資源總量分別減少為28億和32.6億立方米。這一水資源量能夠承載多少人口還要看人民生活水平及單位GDP所消耗的水資源量。

  2005年北京人均GDP為5547.6美元,萬元GDP水耗為50.1立方米。按此計算,2005年人口承載力應為1436.3萬人,與這一能力相比,實際常住人口超載101.7萬人。超載的代價是地下水位繼續下降、環境質量仍然較低。

  到2010年,根據 “十一五”規劃,北京市人均GDP將達到8000美元~8500美元以上,萬元GDP水耗比2005年降低20%,為40.08立方米。按此計算,到 2010年北京環境最多能承載1336.56~1420.09萬人。然而,即使考慮到2008年奧運因素的消退以及北京周邊地區發展,特別是天津濱海新區和河北曹妃甸的發展,北京人口增長態勢明顯減緩的可能性依然不大。估計到2010年,北京常住人口將突破1650萬人而達到1713萬人以上。屆時,相比國務院批複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提出的到2020年常住人口控製在1800萬左右的目標,隻有不到100萬人之差,與2010年人口承載力相比,超載292.91~376.44萬人。

  “雙管齊下”治理人口超載

  治理人口超載問題,不外乎兩個方麵。一是控製人口增長規模,二是大力提升首都環境的人口承載力。

  在控製人口增長規模方麵,國內外正反的發展經驗已經表明,一個地區既要發展又要控製人口規模,根本出路在於轉變發展方式,降低經濟社會發展對人口增長的依賴,轉而依靠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如果用人口係數(一個國家和地區單位GDP所占有的常住人口數)來表示經濟社會發展對人口的依賴程度的話,則目前北京經濟社會發展對人口的依賴程度是香港的4.6倍,僅相當於其20世紀80年代末期水平;是上海的1.13倍,大致相當於現在全世界平均水平。這就意味著,通過降低對人口的依賴程度來控製北京人口規模膨脹大有可為。事實上,若2005年對人口依賴程度下降到上海同年水平,北京經濟社會發展就可以減少169.7萬人的常住人口需求。

  而要努力降低北京發展對人口增長的依賴程度,力爭到2010年下降到香港20世紀90年代初的水平以上,關鍵就在於進一步推動經濟發展從相對依賴勞動力投入轉向更加依賴於勞動生產率提高的軌道上來。因為在現階段,社會勞動生產率低是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人口依賴程度高的關鍵決定因素。北京的社會勞動生產率不僅隻有英、德、日、法、美等發達國家的1/7~1/8及韓國的1/3左右,而且較明顯地低於上海。因此,要把多層次、全方位提升勞動生產率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建設創新型城市的戰略重點之一,鼓勵和支持全社會從結構升級、區位優化、技術創新、製度創新、經營管理創新、勞動者素質提高等方麵,花大力氣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

  另外,必須著力構建“有進有出”的人口雙向大循環,努力控製人口規模增長。對於調控人口遷入,一方麵,要尊重和利用市場機製,調整水、土地、公共交通等公共產品和服務的價格,使之適度反映市場供求關係,以阻止人口過度遷入;另一方麵,要逐步推進北京與周圍地區的一體化,在中央的領導和支持下,爭取通過增量調整盡快建立“京津冀統一高考招生圈”,削弱人口直接遷入北京的動因。

  對於人口遷出,要改變目前基本上隻有遷入而很少遷出的狀況,采取多種方式大力推進人口遷出。首先,在中央的領導和支持下,抓住建設創新型國家、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機遇,采取政府間協議以及經濟、社會保障、行政等手段,積極鼓勵退休黨政機關幹部、科學家、教師、醫生和文藝工作者等管理和專業技術人才走出北京,服務外地,紮根外地;其次,抓住國家規劃和建設京津冀都市圈的戰略機遇,通過產業、技術、人才輸出,積極誘導北京人口向以天津濱海新區為龍頭,以河北曹妃甸、黃華港為兩翼的沿海產業帶轉移,並以廊坊、香河、三河、燕郊、涿州、固安等為重點,積極促進以“住在界外、工作界內”為特色的沿邊界人口經濟帶形成和發展。

  應該看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全國集中型高速城市化和首都邁向國際大都市的進程中,控製人口規模增長的效果存在相當程度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見性。因此,為了避免人口失控可能帶來的巨大風險,必須大力提升首都環境的人口承載力。

  在提升環境人口承載力方麵,在充分考慮上遊來水和南水北調工程實施的條件下,提升水資源人口承載力的關鍵在於降低GDP水耗,降低經濟社會發展對水資源的依賴程度,建立國際先進的節水型社會。

  根據我們的計算,到2010年,在保證人均GDP分別達到8000美元~8500美元前提下,北京人口承載力要提升到1713萬人,萬元GDP水耗必須分別降低到33.23~31.27立方米,相對2005年下降35%~38%,降低到接近法國1995年水平。

  因此,為了提高環境人口承載力,避免和克服水資源短缺危機,應從貫徹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首善之區的高度出發,調整現行規劃,從結構調整、技術創新、體製改革、管理改進,政策法製完善、意識提高等方麵,全方位加大降低水耗的步伐。

  應該特別指出的是,降低水耗,必須抓住我國水資源市場化改革機遇,借鑒國際經驗,結合北京市情,加快水務市場化改革。首先,根據用水性質和目的,劃分用水類型,定義水權市場機製發揮作用的領域和範圍;其次,按照和諧社會的要求,研究提出水資源使用權初始分配的原則,在此基礎上確定水權初次分配方案;第三,製定科學的水價形成機製和公平的水市場交易規則,建立用水權交易市場,實行用水權有償轉讓,從而實現水資源向節水、高效用途進行配置;第四,鼓勵社會公眾廣泛參與。通過改革,盡快建立健全以水資源所有權和水權分離為基礎,水權市場轉讓交易為中心,政府調控、民眾參與的水資源市場配置體製機製,形成可持續節水體製機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