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楊

園中草木春無數隻有黃楊厄閏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土耳其紀行 (1)

(2022-05-15 20:09:20) 下一個

土耳其橫跨歐、亞兩大洲,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她成為古代的交通要道。這個被古希臘人稱為“太陽升起的地方”,既是人類早期文明的發源地,也是不同文明碰撞的重要場所。其源遠流長的曆史為後世留下訴說不盡的故事和豐富多彩的曆史文物。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olis) 、特洛伊(Troy)、以弗所(Ephesus)等地名在曆史教科書中早已讓人耳熟能詳。因此,去土耳其旅行,是我多年的願望。 

去年訂好了去土耳其旅行,因疫情爆發而被取消,今年打了疫苗,終於成行。 

伊斯坦布爾??  

當飛機降落在伊斯坦布爾機場時,千年古都的美麗輪廓讓人心情激動。大大小小的清真寺星羅棋布,圓頂尖塔在海峽兩岸爭妍鬥豔。 

伊斯坦布爾是世界上唯一橫跨歐亞大陸的城市,扼守連接黑海和地中海海之間的戰略通道。伊斯坦布爾也是世界上作為首都時間最久的城市,一千一百年東羅馬帝國、近五百年奧斯曼帝國以及土耳其共和國初期的首都。這座古城最能反映土耳其悠久而複雜的曆史,燦爛而多元的文化。 

登上接我們去旅館的車,穿越在大街小巷,拜占庭和奧斯曼的風情彌漫在天空,城市的每個角落好像都有故事,等待人們探索。街上人多車多,小商小販比比皆是,與世界各地的人民一樣,伊斯坦布爾人也都在為生活奔忙,正是他們的忙忙碌碌才使這座古都煥發著無窮的活力。 

入住旅館後,一眾驢友都急不可耐地要上街觀景。由於隨團旅行活動到晚上才正算開始,於是,我們便爭分奪秒地來到街上,直奔那些不在旅行社行程上的景點。 

伊斯坦布爾最早是古希臘城邦拜占庭,其建城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七世紀,相當於中國的春秋時代。由於拜占庭橫跨歐亞兩洲,戰略位置極佳,公元330年,常年南征北戰且厭倦了羅馬政治氛圍的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將首都從羅馬遷到了這裏,在此大興土木,並將拜占庭稱之為新羅馬。這位皇帝死後,為了紀念他,人們遂命名此城為君士坦丁堡。 

後來,羅馬帝國分裂,君士坦丁堡便成為延續了1100多年的東羅馬帝國的都城。公元十五世紀,奧斯曼帝國崛起,東羅馬帝國分崩離析。1453年,這座城市被奧斯曼人攻占。鑒於其重要的戰略位置,奧斯曼帝國在此建都,並改名為伊斯坦布爾。

一次大戰後,奧斯曼帝國解體,土耳其遷都安卡拉,但這座有著1700年曆史的古城卻承載著土耳其人的曆史文化傳統,也成了各國人民心神向往的旅遊勝地。 

走在伊斯坦布爾的大街上,猶如走入一座曆史博物館。街上星羅棋布的教堂和清真寺,東西方文明交匯點的風土人情,讓我們感到新奇和震驚。 

離我們下榻旅館不遠的地方,有個加拉達塔(Galate Tower),在上下起伏的街巷中鶴立雞群。走到跟前,更顯雄偉壯觀。買票登塔的人很多,但排了一會兒隊,還是買上了票。上去一看,風光無限,在塔上可俯瞰伊斯坦布爾全景,金角灣對岸的幾座大清真寺和皇宮都依稀可見。從塔內展覽的文物說明中得知,這座中世紀風格的石塔建於1348年,後在奧斯曼時期被數次修複用作觀察城市火情的瞭望塔。順便,我們也在塔上確定了下一個要去的景點。 

沿著蜿蜒的小巷輾轉來到金角灣對岸,直奔離大橋最近的清真寺。這塊地界兒的清真寺可真多,且都規模宏大。說實在的,我們也分不清哪個是哪個,要想依靠穀歌地圖來個按圖索驥都做不到,於是,先進來看看再說。歪打正著,原來,這是城中最美的清真寺,即大名鼎鼎的蘇萊曼清真寺。  

這座清真寺建於著名的蘇萊曼大帝時期,由當時最頂級的建築師錫南(Sinan)所設計。蘇萊曼一世是奧斯曼帝國的第十位蘇丹,在他的統治下,帝國進入鼎盛時期,他的文治武功在世界曆史上堪與波斯阿巴斯大帝、印度阿克巴大帝比肩。 

這座以蘇萊曼大帝命名的清真寺之所以被稱為伊斯坦布爾的最美清真寺,一半原因是因為它的位置。坐落在金角灣的高地上,從這裏不僅可以俯瞰整個海灣、加拉達大橋及剛剛去過的加拉達塔,還可遠眺博斯普魯斯海峽,過往的巨輪及伊斯坦布爾誘人的風景線,內容豐富的畫麵和吸引眼球的景色真的令人流連忘返。步入禮拜堂,大廳裏高聳的穹頂、精美的廊柱、環形的吊燈、厚重的紅毯,以及地毯上正在朝拜的人們,都讓人有如沐春風的感覺。 

清真寺的庭院裏有個花園墓地。裏麵墓碑林立,草木扶疏,但有兩座陵墓,即蘇萊曼一世和他的妻子洛克塞拉娜的陵墓,格外引人注目。建在清真寺或教堂裏的陵墓與中國古代的地下陵寢給人的感覺是很不一樣的。與十三陵那種陰森森的陰陽兩隔氣氛截然不同,看著近在咫尺的蘇萊曼一世和他妻子的棺槨,感覺他們離我們的距離並不遙遠。 

看完蘇萊曼清真寺,又趕往藍色清真寺。查了查穀歌地圖,還得坐車。路上找不著出租車,隻好坐輕軌公交,也想借機體會一下這個城市的公共交通。到了車站,就是找不著買票的地方。好不容易在入口處碰到個年輕人,想問他如何買票,他好像聽不懂英語,卻想到了我們要幹什麽,竟在車站入口處攔著鐵欄杆把我們都放了進去。我們上車後以為車裏有售票員,誰承想,連個售票員的影兒都沒見到。不過,伊斯坦布爾的輕軌還是挺舒適的,乘客不少,但不擁擠,行車路線的電子顯示一目了然。坐了幾站車,便來到了藍色清真寺。 

藍色清真寺是蘇丹艾哈邁德一世 (Sultan Ahmed I)下令建造的,因此,亦稱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Sultan Ahmed Mosque)。這位蘇丹英年早逝,他的陵墓就建在了清真寺邊上。 

藍色清真寺的建築師是主持改造聖索菲亞大教堂的錫南的弟子Mehmet Aga。1609年開工,1616年建成。這座清真寺因大量使用了手繪的藍色彩釉瓷磚而獲“藍色清真寺”之名。藍色清真寺將鄰近的聖索菲亞大教堂的拜讚庭風格和伊斯蘭元素糅合在了一起,是奧斯曼帝國時代建築和藝術的傑作。它擁有六座直插雲天的宣禮塔,不但在伊斯坦布爾顯得鶴立雞群,即使在整個伊斯蘭世界,亦赫赫有名。 

步入廣場,但見這座清真寺正在轟轟烈烈地進行翻修。幸運的是,還留著一個門,供人們進入寺內參觀朝拜。大廳裏的景象果然不同凡響。盡管裝修工程搭建的腳手架和屏風占據著大廳的絕大部分地盤,但其整體的恢宏壯麗依然清晰可見。在伊斯蘭圖案鮮明的土耳其地毯上,帶著小白帽的穆斯林們在各個角落向真主朝拜,口中念念有詞。置身在這樣的場合,您的宗教感情會油然而生。我想,這也是為什麽古往今來,教堂和清真寺越修越大的原因之一。 

由於維修的原因,寺內遐邇聞名的兩萬多塊藍色瓷磚及許多珍貴文物,基本被嚴嚴實實地掩蓋了起來。雖說未能目睹那些誘人的藍色瓷磚是個小小的遺憾,但親自感受一下藍色清真寺的氣氛也算是不虛此行了。 

色清真寺的設計當然沒得說,它的工藝水平也同樣令人拍案叫絕。據說,整個清真寺在建造過程中沒有使用一根鐵釘,這和比它稍早建造的北京故宮一樣。四百多年過去了,也經過幾次大地震,清真寺結構照樣嚴絲合縫。傳統社會的手藝人,做出的幹活兒讓人放心。????? 

第二天,我們跟團遊覽活動的第一個景點就是藍色清真寺。果不其然,由於維修,導遊隻帶我們在外麵最好的位置看了看風景。幸好昨天自由行時,我們進到藍色清真寺裏麵看了看,大致了解了內部情況。 

緊鄰藍色清真寺的一片空曠的廣場是羅馬競技場 (Hippodrome),即羅馬時期舉辦戰車比賽和競技體育賽事的地方。廣場上矗立著兩座方尖碑和一個蛇形柱。那座被稱為“牆柱”的方尖碑原來包著一層銅,十字軍第四次東征時,洗劫君士坦丁堡的士兵們,以為是黃金,悉數掠走。另一座方尖碑來自埃及的卡納克神廟,有3500年曆史,現在依然保存完好。 

方尖碑旁邊的青銅三頭蛇形柱,是當年羅馬人從古希臘神廟中搬到這裏來的,作為有紀念意義的建築雕塑。可惜的是,蛇頭卻不見了蹤影。 

離藍色清真寺不遠的地方,就是托普卡帕宮(Topkapi Palace),即人們稱為老皇宮的地方。十九世紀中葉,西風東漸,蘇丹阿普杜勒.邁吉德也趕時髦,在金角灣的對岸修建了一座歐洲風格的新皇宮,於是,托普卡帕皇宮便成了老皇宮。1924年,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後,托普卡帕宮和北京的故宮一樣,成為一座博物館。可以說,這座皇宮不但目睹了數不清的宮廷秘密,也見證了奧斯曼王朝在這裏走向頂峰繼而衰落的曆史。 

宮內庭院錯落,綠樹掩映著參拜廳,珍寶館,聖物陳列館等重要宮廷場所,如果都仔細看的話,一整天都泡在這也看不完。因此,我們一路走馬觀花,穿過幾個庭院,最後來到後花園,來到宮殿麵海的露台上。站在此處遠眺,金角灣、馬爾馬拉海和波斯普魯斯海峽的美景一覽無遺。奧斯曼帝國的雄風,宮闈密室的爭鬥,都已隨風而去。 

伊斯坦布爾的香料市場(Spice Bazaar)又名埃及市場(Egypt Market),是個非常接地氣的集市,不但遊客喜歡逛,本地人也來此購買生活用品。這裏不但有當地特色的香料,而且還有各種茶葉、咖啡、糖果及日用品。比起藍色清真寺旁邊的規模宏大珠光寶氣的大巴紮,香料市場規模雖小,但更平民化。在市場裏轉了轉,許多小販看到我們這張中國臉,爭著用中文跟我們打招呼,請我們進店看看。有個年輕的小販中文說得還挺溜,一串串的中文讓我想起九十年代北京秀水街上那些操著流利俄語和英語的小青年。要不是疫情肆虐,這裏一定有不少中國遊客。要是總沒有中國遊客,他這點兒中文有可能就荒廢了,那可真就太悲催了。 

我們在香料市場並未逗留太久,因為下午要參觀聖索菲亞大教堂。  

聖索菲亞大教堂和香料市場是兩個不同的世界,兩種不同的體驗。 

公元335年,古羅馬帝國剛剛遷都到君士坦丁堡後不久,君士坦丁大帝便下令在這裏修建了一座基督教皇家教堂,取名為“聖索菲亞”(Aya Sophia),意喻為“上帝的智慧”,教堂後來在一次大火中被焚毀。公元532年,查士丁尼大帝動用了上萬名工人,晝夜施工,花費了六年的時間和大量的黃金,終於將新聖索菲亞大教堂打造成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堂。 

這座高56米的大教堂在中世紀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建成之前的一千多年裏,一直位居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之首。與後來的許多基督教堂不同,這座拜占庭建築沒有高聳雲天的塔樓和絢爛奪目的玫瑰窗,但卻以其自身的莊嚴雄偉顯露出一種宏大的皇家氣魄,令人震撼。 

1453年,當君士坦丁堡被穆罕默德二世率領大軍攻克,這座教堂有幸被保留下來,改建成清真寺。更讓人感到欣慰的是,負責改建的建築師錫南(Sinan)並沒有高舉“破四舊”的旗幟,將教堂內精美的拜占庭鑲嵌畫徹底鏟除,而是用石灰將其蓋住,從而保護了教堂內的藝術珍品,使後世的人們能夠在此欣賞這些傳世之寶。

 

聖索菲亞大教堂以巨大的穹頂聞名。教堂最前方的穹頂上聖母瑪利亞懷抱耶穌的壁畫,金光閃閃。走進中央大廳,更為巨大的金色穹頂所震撼。

仰望穹頂,一種宗教氣氛彌漫於整座建築,撞擊著人們的靈魂。一些精美的馬賽克壁畫,盡管還能看到曾經用白灰覆蓋後的殘跡,但這些壁畫都還色彩豔麗,讓人驚羨不已。在這裏,您能切身體會到曆史風雲和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互相糾纏。至於這兩大宗教是否能和平共處或一定要誓不兩立,咱也無法給出結論。但這兩大宗教的影響卻都存在於這座教堂之中。1985年,聖索菲亞大教堂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作為千年古都的伊斯坦布爾,到處都是古跡,故事源遠流長。然而,我們在土耳其的行程,除了伊斯坦布爾,還有不少其他著名景區,因而,就不得不跟隨大隊人馬,離開這座讓人留戀的城市,踏上新的旅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紫嫣淡染 回複 悄悄話 文章介紹的細致,跟著去旅行的感覺。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