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米克戎病毒在全球肆虐,給我們去阿曼阿聯酋旅行增添了很多變數。然而,經過諸多努力,我們還是按計劃踏上了旅程。
這波奧米克戎病毒強大的傳染性嚇退了不少飛來飛去的旅客,往日熙熙攘攘的芝加哥機場比平時清淨了許多。在飛往阿姆斯特丹的航班上,很多座位都空著,顯得有點兒冷清。飛機起飛後,便有很多旅客找空座位選擇躺平。這種現象已有多年不曾遇到了,讓人感到疫情的陰霾無處不在。
清晨抵達阿姆斯特丹。以前多次在這個機場轉機,但都不曾出機場到市裏逛逛。這次也是轉機,一如過往。阿姆斯特丹的風情再令人向往,海港、風車、鬱金香,也都隻能繼續徘徊在想象之中,成為日後來這個城市的念想。
馬斯喀特
抵達阿曼首都馬斯喀特(Muscat)已是二月一日淩晨,正是中國的大年初一。虎年的第一天,在這樣的時刻踏上一個陌生國家的土地,無論如何都是值得紀念的。
說阿曼是個陌生國家,的確不假。這個阿拉伯半島上的古老國家,在當今的國際新聞中一直默默無聞,與旁邊內戰頻仍海盜猖獗的也門和依仗石油暴富豪氣衝天的阿聯酋相比,尤其顯得低調,以至於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這是個什麽樣的國家。
阿曼是個蘇丹國,一個君主專製的國家。在君主專製國家,遇到什麽樣的君主,就隻能看老百姓的造化了。阿曼的前任蘇丹卡布斯(Sultan Qaboos)在位半個世紀,兩年前突然去世,他對這個國家有著顯而易見的影響。從大街上到處都能看到他的畫像到阿曼當地導遊一提到他愛民如子的事跡就熱淚盈眶,便能感覺到這位蘇丹還是位頗受人民愛戴的君王。
卡布斯相貌英俊,個人形象與他的執政理念相得益彰。而他的父親賽義德三世卻是個殘暴守舊的君王。在賽義德三世統治期間,他抱殘守缺,拒絕現代文明,使阿曼人民生活在貧窮與落後的狀態之中。1970年,他的獨生子卡布斯在英國人的幫助下,發動宮廷政變,迫使父親下台,才使阿曼接受了現代文明,走上不斷發展的道路。
剛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我最感興趣的就是遊覽市容,有時間的話,靜下心來細讀她豐富的內容,是一件很愜意的事。
馬斯喀特市像遺落在阿拉伯海岸的一捧珍珠,閃耀著迷人的光芒。城市沿著海岸線自然伸展,蜿蜒鋪灑在荒山與碧海之間。市區顯得很新,且很整潔。聽導遊說,2007年夏,一場颶風襲擊了馬斯喀特,城市許多基礎設施和商業活動遭到巨大破壞。但現今看不出任何自然災害造成破壞的痕跡。這個城市給人的總體印象是規劃得體,壓倒性的白色調建築及建築物上的阿拉伯文化元素突出了城市的伊斯蘭特色,在五顏六色的鮮花襯托下,顯得清新而幽靜。街上身穿白袍和黑袍的阿拉伯男女,點綴期間,使整個城市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
在伊斯蘭世界,無論是埃及,還是土耳其,街上星羅棋布的清真寺總是讓人目不暇接。參觀清真寺,如同參觀教堂一樣,是了解當地曆史和宗教文化的重要途徑。
馬斯喀特的蘇丹卡布斯清真寺(The Mosque of Sultan Qaboos)在伊斯蘭世界頗負盛名,有說它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有說是世界第六大清真寺。總之,其規模在世界上名列前茅。1995年建成的這座現代化的清真寺,盡管曆史不長,但在建築風格上獨樹一幟,令人印象深刻。
蘇丹卡布斯清真寺通體為白色,給人一種莊嚴聖潔的感覺。我覺得這座清真寺的設計和建造非常符合阿曼一貫低調奢華的風格,簡潔明了,不失細節。緬甸的柚木門、印度大理石地麵、令人炫目的施華洛世奇吊燈,意大利大理石石柱及世界第二大波斯地毯等,都令人驚羨,也讓當地導遊感到相當自豪。
在卡布斯清真寺受了伊斯蘭教文化一番洗禮後,我們前往一家私人文化博物館(the Beit Zubair Museum)參觀。館內藏有阿曼文物,包括武器、服裝和一個阿曼村落縮影模型,還有來自阿曼不同地區的大量收藏品和珠寶。盡管對這裏展出的文物了解不多,但對收藏這些文物的人卻生出敬佩之意。這讓我想起中國的馬未都先生,這些為保存自己文化而做出突出貢獻的人都是值得人們敬重的。
每次去阿拉伯國家,都會去老城市場逛街,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這也是旅行社安排遊覽市容的一項重要活動。由於我們的托運行李未能及時跟我們到達阿曼,今天對逛市場就特別感興趣,希望能在這裏買些應急的生活用品。
馬斯喀特的傳統市場穆特拉集市(Mutrah Souq)與伊斯坦布爾的香料市場一樣,隻不過規模略小一些而已。在這裏,古舊的建築、狹窄的街道、擁擠的店鋪,熱情的商販,無一不在顯示著傳統魅力和異域風情。除了旅遊紀念品和當地特色商品外,我們在市場裏轉了一大圈,竟沒買到要買的東西。那隻看不見的手,真是無處不在!
提前離開集市,在海邊閑逛,但見山海交錯,山勢崢嶸,海灣平靜。山上的兩座古堡尤為引人注目。十六至十七世紀,葡萄牙殖民者占領阿曼期間,先後在附近山上修建了米拉尼古堡和約雷力古堡(Al Mirani和 Al Jalali)。這兩座古堡之間便是現代風格的蘇丹皇宮(Al Alam Palace)。王宮麵海而建,左右兩側有城堡扼守,足見皇宮設計師的匠心,做到了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
在馬斯喀特,您必須靜下心來,才能真正發現這座城市的美。她像一顆閃亮的白色珍珠鑲嵌在幾乎寸草不生的荒山之中,唯有一碧如洗的大海,算是上天給這座城市的一個安慰。
尼茲瓦
阿曼的旅遊觀光業並不發達,甚至可以說尚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因而,這裏的許多觀光景點尚未脫去質樸的外貌。在去尼茲瓦(niziwa)的路上,我們參觀了一個頗負盛名的天坑Bimmah Sinkhole。這個天坑坐落於離海岸線不遠的一個街心公園內,很不起眼。走進天坑,卻別有一盤天地。據導遊說,天坑的形成有說是由於火山爆發,有說是隕石墜落造成的。對我來說,甭管它是由火山爆發還是隕石碰撞造成的,並不重要;其景之奇,足令人感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走近跟前一看,懸崖峭壁環抱深坑,坑中一汪碧水,更有佳人水中遊泳,讓大自然的奇景平添誘人的風情。
在前往提維度假村的途中,我們在一家阿拉伯農家樂午歺。餐廳是路邊一座普通的白房子,但內部裝修堪稱豪華。厚厚的地毯,碩大的吊燈,素雅的裝飾,怎麽看都不像餐廳。女主人是個麵容姣好,身材豐腴,披著黑袍,說著一口流利英文的中年婦女。經她介紹,才知道這個農家樂是她自家的產業,專門接待往來的遊客。甭看她年輕,卻當了祖母。除了她自己忙裏忙外地招待客人,她的小兒子也跟著她打下手。我們到達農家樂時,飯菜早已做好,香味誘人,特別是那道紅燒羊肉,令人回味無窮。
飯後換乘吉普車進山。荒山野嶺中,突然冒出一串翠綠色的水池和茂密園林,好像是地理穿越,從幹涸的黃土高原一下子進入江南水鄉,感覺實在奇妙。沿著穀底緩步前行,但見有人在池邊泡腳,走近一看,水中小魚密密匝匝,為遊人按摩解乏。於是,我們也脫鞋入水,享受遊魚按摩的樂趣。
阿曼國土的大部分麵積被阿拉伯沙漠所覆蓋,這個號稱世界第二的大沙漠幾乎占據著整個阿拉伯半島。從度假村出來,我們直奔沙漠(Wahiba Sands)。一望無垠的沙漠中,六輛吉普車形成壯觀的車隊,你追我趕,在蒼涼荒野中拚命狂奔。身穿白袍的司機小哥,像駕馭著發瘋的駱駝,在沙海與沙丘之間左衝右突,嚇得車內乘客驚叫連連。夕陽西下時,六輛陸地巡洋艦一溜兒開上了一座沙山,我們得以居高臨下地欣賞大漠孤煙的美景。令人擔心的是,太陽落山後,下山可就難嘍。果不其然,去沙山下的旅館,有個陡坡,斜度足有七八十度,車下去時感覺像垂直降落。坐在車上,膽小的被這種雜技式的行車方式嚇得半死,心大的卻連呼過癮。
這次驚險旅行令人終生難忘。
我們入住的沙漠旅館貌似古代的兵營,平鋪在大漠的峽穀之中。早晨起來遛彎兒,才看清這家沙漠旅館的真麵目。旅館座落在兩座沙山之間,要看沙漠日出的話,不爬出一身汗,是很難上去拍照的,於是做罷。
尼茲瓦(Nizwa) 是阿曼曆史上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曾經是輝煌一時的阿曼都城。尼茲瓦城堡建於1668年,即Sultan Bin Saif Al Ya'rubi 伊瑪姆統治時期,城堡曾經是他的作戰指揮部。
尼茲瓦堡呈圓形,矗立在市中心地帶,有鶴立雞群之勢。城堡分為七層。我們沿著一條窄樓梯盤旋而上,爬到堡頂,豁然開朗。堡頂平台是一個圓形廣場,足可容納數百士兵。據說這個古堡是阿曼現存100多座古堡中最大又最完整的。
登上古堡高聳的瞭望台,荒山野嶺環抱下的尼茲瓦城盡收眼底。市區成片的椰棗樹和星羅棋布的清真寺,彌漫著阿拉伯風情。古老的尼茲瓦露天市場就在腳下,彎曲的街巷,五顏六色的商品,穿流不息的人群,顯示著這座老城的活力。
在“古堡之國”看古堡,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我們到達尼茲瓦的翌日,專門參觀了附近的兩座城堡,巴赫拉城堡(Bahla Fort)和賈布林城堡(Jabreen Fort),獲益匪淺。巴赫拉城堡是個典型的阿曼軍事要塞。城堡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由於正在維修,未能進入其中。隨後,前往賈布林城堡,這是阿曼所有城堡中最精美,最具藝術性的城堡之一。
賈布林城堡建於1675年,外表簡樸,內部卻極盡奢華,其繁複的裝修,宛若宮殿。這座城堡刻意模仿當年歐洲的宮殿建築風格,在一些重要場所,如日月廳等,精雕細琢。阿拉伯裝飾銘文、阿曼工藝壁畫和雕刻,以及一排排極富當地特色的裝飾窗,堪稱阿曼的宮殿城堡的代表。其實,當年的伊瑪姆就曾在這裏居住。
從外表上看,賈布林城堡是軍事設施,但從建立至今,這座城堡都沒發揮過軍事作用。看來,在當年的戰國時代,阿曼的伊瑪姆們對城堡產生了特別的偏愛,以至於城堡成為當時風行的建築模式,也使現今阿曼獲得”城堡之國”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