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一日,一場別開生麵的畫展在印第安納卡貓市掀開帷幕。以中國傳統寫意手法描繪現代城市景色的水墨都市畫派創始人陳浩教授在市圖書館展示了他的國畫近作,這些畫作兼用現實與浪漫的手法,融中西藝術於一爐,使熟悉而親切的美國風景散發出質樸而雋永的詩意,以充滿現代意境的民族藝術形式吸引了參加開幕式的各界來賓。
卡貓市長 James Brainard ,前印地安納波利斯市長 , 現任禮來藥物公司副總裁 Barton Peterson ,印地安納波利斯文化博物館亞洲藝術部主任 Thomas Kuebler ,卡貓市公共圖書館主任 Wendy Philips ,以及眾多熱衷中國文化藝術的人士出席了開幕式。
由禮來中國文化會,印第安納中國文化中心,卡貓市公共圖書館暨亞洲藝術協會基金會共同主辦的陳浩中國水墨都市畫展於 8 月 22 日至 29 日對外開放展出,展品為陳浩教授訪美期間以傳統中國水墨畫描繪美國都市景物和中美兩國著名大學校園風光的畫作。
陳浩教授是活躍於中國畫壇的新銳畫家, 1971 年生於北京, 2001 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隨後進入中國人民大學,師從著名書畫家,美術教育和理論家徐慶平教授,獲博士學位。陳浩教授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副教授,為該院繪畫係中國書畫專業教研室主任,並為科羅拉多州丹佛大學美術與藝術史學院訪問學者,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理事,台灣中國藝術協會名譽顧問,北京市美術家協會會員。
陳浩教授多年致力於水墨都市和校園風景繪畫實踐與理論的探索。出版著作有《水墨丹青燕園情 ( 陳浩畫選 ) 》、《新編水墨山水畫》等,在專業報刊發表論文多篇。他開創的水墨都市畫派繼承了傳統中國畫的筆墨語言及意境,發展了現代都市景色的表達方式。其創作超脫傳統中國水墨畫題材,通過其獨特的美學視角,去詮釋水墨都市繪畫的精髓,給人一種清新的國畫麵貌。陳浩教授曾在中國以城市或校園為主題,舉辦過多次畫展,頗獲好評。美國郵政曾印行其水墨都市畫《白宮》、《聯合國大廈》、《華盛頓二戰紀念碑》等首日封。其水墨都市作品多次參加中外大型展覽,並為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央美術學院、耶魯大學、東京大學、加州大學、莫斯科大學、柏林自由大學以及新加坡總統納丹、香港富商李嘉誠、哈佛大學校長勞倫斯•薩默爾先生等人收藏。
石濤在其《畫語錄》中說:“立一畫之法者,蓋以無法生有法,以有法貫眾法也”。作為水墨都市畫派的開創者,陳浩教授的開拓精神無疑是令人欽佩的。在開幕式後,本刊記者就水墨都市畫誕生的時代背景及其發展前景對陳浩教授進行了專訪,以下為訪問紀要。(文中陳為陳浩教授,記為記者)。
水墨都市畫的淵源
記:首先為您在印地安納畫展的成功表示祝賀。看了您的畫作,有一種非常熟悉並且麵目一新的感覺,一幅幅中國水墨畫表現出全新的異域風光和校園風景。您能不能概括地介紹一下水墨都市繪畫的性質和特征呢?
陳:水墨都市畫以表現當代城市生活景象及都市人的精神情感而在傳統水墨畫中獨樹一幟,它與傳統山水畫表現的自然山水美的題材是截然不同的。它也不同於世俗流行時尚的美,是傳統山水美孕育於都市時代的城市山林之美。它以水墨畫的寫意繪畫方式為表現手法,突破了傳統宮室界畫的工整之美;同時它打破建築的對稱之美,以稍不規則的完整形狀塑造水墨畫中的都市建築。傳統把作為描繪對象的建築看作無法變動的“一定器耳”的死物,所以不需要“遷想妙得”。 水墨都市畫則將建築視為人所創造的有靈魂的都市景物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並賦予其想象的心靈空間。
記:從中國美術史的角度講,水墨都市畫是中國傳統水墨畫這一舊瓶裝新酒呢?還是已經獨立成為一個新的畫派?
陳:可以說水墨都市畫是個新畫派。它的淵源上溯久遠,但獨立形成畫派卻是在當代,它是時代的產物,是改革開放後城市新發展所形成的必然的審美意識,是中國山水畫對當代人生的關注與蘊藉的新形式。
記:作為一個新畫派,水墨都市畫是如何從中國傳統水墨畫中蛻變而來,它和中國傳統水墨畫的關係是什麽呢?
陳:傳統水墨畫原本是封建文人把玩、寄情的,屬於特定時代、特殊階層的一種藝術門類。新中國成立初期至上世紀 70 年代,對中國畫的改造使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逐漸適應了新時代的要求,其特征就是中國畫開始融合中西方繪畫藝術的長處,變得鮮活而有生命力了。但是,中國畫的改造也因工具理性的影響使其文化定位顯得迷茫。上世紀 80 年代中期西化的新潮湧起和 90 年代複古主義的濫觴,成為中國水墨畫尋求時代發展的一個契機。在這種形勢下,水墨都市畫才應運而生。
記:您能不能具體講講中國傳統水墨畫是如何在現代中國社會變革中產生蛻變轉型的呢?
陳:中國畫在當代的轉型可以由幾個具有代表性的畫家加以說明。
第一階段是以齊白石為代表的藝術平民化的轉型。齊白石的藝術探索使得本屬於文人士大夫階層的水墨寫意畫語境轉換為浸透鄉村、鄉土、民間、農家的民俗化水墨語境,中國畫高山流水般的雅與含蓄體現在齊老先生的畫中成為“他日相呼”的江湖義節和“小魚都來”的老頑童式情趣。水墨畫在齊白石那裏已經開始了大眾化、平民化的藝術轉型。
第二階段是對中西藝術融合的探索,代表人物是徐悲鴻和林風眠。 他們所代表的中國畫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屬於中西藝術的融合。所不同的是,前者重於傳統基礎上的借鑒西方,後者在於吸取西方之後的民族化。
這兩種存在內在差別的水墨畫革新形式都是朝現代化文化形態的藝術創作轉型。如果說齊白石的藝術為轉型所做的貢獻是以平民化來普及中國畫,那麽徐悲鴻與林風眠的成就就是從民族與西方的不同向度上,使中國畫更適應朝著現代化形態發展的文化走向。
中國水墨畫轉型過程中的傳統與創新
記:在中國的現代化過程中,中國傳統文化遭遇了現代西方文化全方位的挑戰,對這種挑戰的回應當然也是多種多樣的。作為一個畫家,您是如何對待傳統與現代這個問題的呢?
陳:作為一個畫家,必須要麵對傳統與現代這個問題,正視中國文化在近代社會轉型過程中發生的變化。 當代畫家如果不能洞察到農耕社會形態的文化藝術之所以成為傳統的曆史因素,不能剖析傳統的源脈並意識到傳統正在經曆的變化,就難以在文化的轉型時期對藝術發展做出正確的判斷。如果對傳統中國水墨畫的基因與發展不能進行反思,對其實踐與創新就難以達到繼承與發展的自覺。
記:基於您對傳統與現代的理解,能否談談您開創水墨都市畫這一新畫派的初衷嗎?
陳:在文化曆史觀的層麵上,水墨都市是對當代水墨山水畫傳統發展的前瞻與暸望。文人水墨畫在傳統中是專屬特殊階層的“雅”藝術,在近現代被發展成為平民階層的“土”藝術或融合西法的“洋”藝術,在當代它的新領域是“土洋” 與“雅俗”相結合的當代中國民族傳統藝術新形態。水墨畫曾引起向工業化轉型時的“土”與“洋”的車輪戰之爭,那麽水墨都市畫則是將它們結合起來,歸入當代城市以“俗”為表象的大眾文化,創造與當代西方相異的民族藝術。
我個人認為,中國水墨畫是人生慰藉的文化形式,是對人生和人格完善的關注與審美再造。但是,我又不願看到傳統的中國水墨畫停留在幾個世紀以前就已成型的文人失意的雅興之中,它應該能在都市林立的現代社會發揮作用。因此,我萌發了用中國水墨畫的形式描繪現代都市生活的願望。
記:我注意到您的大峽穀和丹佛街景等畫作中,在使用中國畫多點聚焦的傳統手法時,也采用了單點聚焦,在色彩和光線的運用方麵,也揉合進不少西方繪畫的技巧。
陳:是的。水墨都市畫對於西方繪畫的色彩研究成果的大膽借鑒,使中國畫擁有一個欣賞和表現美的更為開闊的境域。它開拓了對都市審美的表現,也擴展了水墨的色彩表現力。在繼承中國傳統水墨畫的精神原則和筆墨語言的基礎上,它的表現力也更加豐富了。
記:您是否認為要描繪現代都市這種題材,單純地利用中國畫的傳統技法有些力不從心呢?
陳:說到傳統技法,有一點需要明確指出的是,近代的特別是吳昌碩以來的寫意技法,不太適合表現現代都市題材。其實中國畫還是有寫實傳統的,尤其是宋代。唐宋時期的金碧山水或青綠山水都是值得借鑒的。
在電腦影像與數碼合成技術發達的當代,傳統的繪畫如果不能以一種新的視覺方式解讀文化的含義或者賦予傳統以新的含義,那麽它就難免不被當代觀眾所冷落。
當今影視形象成為都市形象最為普遍熟悉的視覺形象,而傳統的寫意水墨畫中出現都市形象往往令人感到十分陌生,而且先入為主的印象使人們往往會用水墨都市繪畫中的都市形象與作為視覺文化坐標的當代影視裏的都市形象作比較,其結果是不言而喻的,水墨的都市形象不會像作為參照物的影視都市形象那樣被迅速認可和討人喜歡。
記:工業化,城市化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吞噬消滅傳統文化,將越來越多的受過教育的人變得有技術而沒文化。在圖像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作為最具傳統視覺藝術特色的中國水墨畫勢必遇到前所未有的衝擊。在這種文化氛圍中,您是否對發展水墨都市畫這一新畫派的發展前景保持樂觀呢?
陳:雖然影視和網絡的普及在當代社會占據強勢地位,然其技術性導致的單調及缺少個性化還是很明顯的,其文化歸屬感也很微弱。而水墨都市畫在文化上就具有極強的歸屬感,它所營造的都市意境引起我們對都市新視角的審視,即內心的審美觀照,它的都市形態也將保留對個體人生生態、整體都市生態以及全球人類生態的觀照。
水墨都市畫所描繪的是以當代都市生活為背景的城市景觀。視覺感受上貼近進行時態的現實是時代感產生的關鍵,在生活中城市被人厭煩乃是由於競爭和高度緊張的工作所致。在古老的中國水墨畫中去感受城市,也在人們心理上存在著某種審美距離。現代水墨都市則不同,它能夠引起對現實都市生活與感受的共鳴。因此,我對水墨都市畫的發展前途是非常樂觀的。
水墨都市畫的發展方向
記:我了解到您在國內外舉辦過多次水墨都市畫展,為宣傳推動水墨都市畫做了大量工作。您對今後水墨都市畫的發展有什麽期待與展望呢?
陳:水墨都市畫的初期實踐探索需要來自方方麵麵的藝術家理論家的共同努力和共同創建。我希望更多人加入水墨都市畫探索的行列。水墨都市畫目前還處於對都市外觀的臨摹階段,但它的最終發展形態不會停留於此;經曆過摹寫適應性階段的寫意水墨都市將會向形神相似,開拓人們想象的心靈空間的境界發展。
中國社會發展到改革開放後的今天,樓群聳立立交橋穿梭的現代城市麵貌是時代生活的一大特色。它作為新的表現題材留給了當代的藝術探索者們。
在探索中揚棄傳統,為中國水墨畫注入新的時代精神是水墨都市畫發展的方向。水墨是中國畫最具民族特色的藝術語言,它是中國繪畫異於世界其他民族繪畫的根本表現方法。
我們繼承傳統的關鍵是如何使之更好地結合自己的時代精神。承載著時代氣息的創造是中國曆代繪畫也是水墨都市繪畫延續發展傳統的關鍵環節。用傳統的中國畫表現現代都市的題材必將有廣闊的前景和藝術潛力。這是中國繪畫時代的聲音。也許我們需要一代或兩代甚至三代人的努力才能使水墨都市繪畫日臻完善。
記:看完畫展,再聽您這番講解,本刊記者獲益良多,無以為謝,為您賦詩一首以為賀:“城邑高樓入雲霄,流星花雨車如潮。一畫貫通連廣宇,丹青水墨看今朝”。
陳:謝謝,也請您借貴報一角向印地安納的華人朋友們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