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楊

園中草木春無數隻有黃楊厄閏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閑話母親節 (圖) (1)

(2007-05-09 20:09:48) 下一個

在美國,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是母親節,這是一個人人都過的充滿人間溫情的彌漫著康乃馨清香的節日。

早在母親節到來之前,各個商店老早就把慶祝母親節的商品擺上了櫃台,決不會讓你忘記母親節的到來。母親節這天,各個餐館都會爆滿,家裏人不會讓母親像往常一樣燒飯做菜,至少今天得讓母親身心得到徹底解放。不在身邊的子女們也會在這一天給自己的母親寄賀卡或打電話問候,讓母親開心。這時候,美國人都透著特別孝順。

人類的生存離不開母親的養育,母親在人類文明發展中的偉大貢獻怎麽說都不過分。但是,在過去的幾千年中,東西方社會都盛行男權主義,除了極個別的母親外(譬如聖母瑪麗亞),絕大多數的母親沒能得到社會應有的尊敬。

 

英文的曆史一詞寫作History, 這分明告訴你說,曆史就是男人的故事(His story, rather than her story),女人嘛,靠邊站,沒你們什麽事兒。在中國傳統社會,女人照樣也沒什麽地位。孔夫子,毛主席,一個是聖人,一個是偉大領袖,都是家喻戶曉的人物,都是娘生的,都不是石頭子裏蹦出來的。按說,他們的娘生養了這麽有本事,且對中國曆史造成深遠影響的兒子,怎麽說也應該成為知名人士了吧?可是,人們對他們的娘就從來沒給過應有的關注,連一般政協委員的待遇都不如。至少在這一點上,尊孔派和擁毛派都應該認真反省反省。

對母親的忽視已然很不公平,更令人氣憤的是,當娘的還經常代兒子受過。兒子打架,動不動就罵娘,還發展成了國罵。毛主席和彭德懷元帥在廬山會議上產生意見分歧。現在看來,也就是工作上的分歧,互相交流交流不就得了?可是,倆人脾氣都不好,沒談攏,鬧成了路線鬥爭。即便是路線鬥爭,那就鬥吧!可倆人非得互相罵娘。

 

為了避免胡編亂造的嫌疑,我還是把毛主席語錄抄錄一段為好。毛主席在八屆十中全會(1962年9月24日)上講,“一九五九年第一次廬山會議本來是搞工作的,後來出了彭德懷,說你操了我四十天娘,我操你二十天不行?這一操,就被攪亂了,工作受到影響”(《毛澤東思想萬歲》一九六九年八月版,第435頁)。您說,他們的娘招誰惹誰了?

母親得不到應有的尊重,主要是由於婦女社會地位低下造成的。人類自進入漁獵社會起,婦女的社會地位就開始往下出溜兒,而且,隨著文明的發展而每況愈下。

孔夫子有句名言,“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中國的聖人對婦女就這態度,婦女的命運當然可想而知了。漢武帝時,政府實行“獨尊儒術”的政策,儒家的“三從四德”像根繩兒似的把婦女捆了起來,一下子就捆了兩千多年。用封建禮教捆綁婦女還不夠,後來索性用裹腳布。

直到共產黨來了,才給婦女鬆了綁。尤其是毛主席對女同誌特別好,金口玉言,說了句“婦女能頂半邊天”,這才把婦女的社會地位真正提起來。毛主席他老人家在的時候,常見北京的大老爺們兒,每月領了工資後,麻利兒地把錢如數交給老婆,還美其名曰“上繳組織”。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資本主義經濟在中國的蓬勃發展,把女色當成商品,出現美女經濟,從而使廣大婦女的社會地位又麵臨著新的挑戰。 

曆史上,西方婦女的命運比中國婦女更悲慘。從伊甸園說起,蛇和夏娃引誘亞當偷食禁果,女人就比男人罪加一等。在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休斯給男人送火,惹惱了眾神之神宙斯,於是,為了報複,他送給這幫男人一個女人――就是潘多拉。她犯了一個和夏娃一樣的錯誤,禁不住好奇心的誘惑,打開了裝滿罪惡的盒子,把罪惡帶到人間。得,這下兒人世間一切麻煩都找到根兒了,“都是女人惹的禍”。

西方人從根兒上就認定了“女人是禍水”。在這種文化氛圍中,女人再怎麽為社會作貢獻也不能贖其罪,更甭提給予她們和男人一樣的平等地位了。

在古代猶太社會,女人被視為不潔之物,摩西法典規定,女人月經期間不得參加宗教儀式。猶太人還認為,上帝與亞伯拉罕以及上帝與猶太人所定契約的最主要標誌就是割包皮,這下又把女人排除在外了,女人哪來的包皮呀。因此,在這種宗教文化中,女人自動被降為二等公民。更有甚者,他們還把女人當作私有財產,準確地說,女人是可以被男人買來賣去的物件兒。

在當今的基督教婚禮中,我們還能看到這種風俗的遺跡。新娘出嫁,婚禮上老爹(不是老娘)挽著新娘子的胳膊走到牧師跟前把她交給新郎,為什麽呢?這表示新娘子作為私有財產由一個男人手中轉移到另一個男人手中,婚禮就是這種財產所有權(property ownership)的移交儀式。所以,結了婚的女人要把父姓改為夫姓。

耶穌對女人就沒什麽偏見。他傳教的時候,有十二門徒,雖然都是男的,但他並不排斥女性,有許多婦女追隨他。耶穌被處死後,是他的女信徒到墓地為他收屍,並且最先見證耶穌複活,從而把耶穌複活的消息傳出來,重振了基督徒的士氣。從這點上看,婦女對基督教的傳播居功厥偉,而耶穌選個女同胞來首先見證他的複活,也說明他對婦女沒有偏見,而且有更多的好感。要不然,幹嘛不挑個男同胞來見證他的複活呢?

耶穌上天後,保羅獨挑大梁,承擔起繼續傳播基督教的重擔,並且建立了教會組織。從他給教會的信函中,我們可以發現保羅就不如耶穌那樣對女同胞友好。他時而強調教會中的男女應該平等,時而又將婦女視為二等公民。

保羅死後,男女平等的觀念就逐漸退出曆史舞台,到公元二,三世紀,男權主義在基督教中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曆史學家對於這一現象的解釋是,基督教會的男同胞們為了使基督教能夠為羅馬帝國所接受,不得不自我調整,以適應男權至上的羅馬社會。這就是所謂的“人在羅馬,入鄉隨俗”(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當時的教會領導們為了把基督教變成國教,就違背基督意誌,追隨羅馬惡俗,把自己的女同胞統統打成二等公民,把好好的一個宗教組織引入了歧途。

從此後,基督教越來越歧視婦女,終於發展成為一個地地道道的男權至上的宗教。由於這一男權主義傳統,在今後相當長的一個曆史時期,可以預見,即使美國能出個女總統,梵蒂岡也不會出現女教皇。

在以基督教占主導地位的西方文化中,母親的社會地位自然就要比在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的中國文化中為低。儒家倫理強調一個“孝”字,因而在中國傳統社會才有“孟母三遷”,“嶽母刺字”,“李逵救母”等故事的流傳。你官再大,也得孝敬父母,母親雖然排在父親之後,畢竟還是受到一定的尊敬。而在基督教文化中,無論誰誰,都是上帝的孩子,所以,母親的地位就不可能有在中國文化中那麽重要。您瞧,西方人受驚時都喊上帝“Oh, my God!”,中國人呢,一準兒叫媽。

由於曆史和文化的原因,母親在傳統西方社會中沒有受到應有的尊敬。雖說古希臘人和羅馬人有女神崇拜的傳統,但在現實社會中,他們並沒有專門的節日獻給自己的親娘。到17世紀,英國人才想起應該表達一下對辛勞的母親們的敬意,就把封齋期的第四個星期天設為母親節。可是,這個節日很快就被教會所利用,轉變為對母親教會的崇敬和對神的感謝。因此,現代意義上的母親節實際上起源於美國,隻有不到一百年的曆史。

(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