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楊

園中草木春無數隻有黃楊厄閏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為什麽流浪?

(2005-10-02 21:09:16) 下一個

 

 

上星期五晚上,正準備看學生的一篇作業,一哥們兒 打電話來非要去燕京的卡拉OK,別掃人家的興,那就去吧,順便,咱也給燕京老板捧捧場子。到那兒一看,設備一流,挺像回事兒。 咱不會唱歌,隻能當聽眾。但是,有二鍋頭,有下酒的小吃小菜,有陪著聊天的,還有倆近乎專業水準的歌手,邊吃邊喝邊聊邊唱,玩兒的氣氛真的挺不錯。

 

聊著聊著,不經意聽到有人在唱《流浪歌》:

 

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

親愛的媽媽,

流浪的腳步走遍天涯,

沒有個家。

……

走啊走啊,走過多少年華。

……

 

聽著聽著,就想起了我媽,不知不覺地就喝高了。知道自己喝高了,趕快往家跑,到家倒頭便睡。

 

第二天早上起來後,還在想昨兒晚上的事,想我媽,想起每次回國時老人家一碟兒一碗兒地給兒子準備飯菜即使你吃飽了也還一個勁兒讓你多吃的情景,想起每次與家人道別時的那種不舍與無奈,……

 

有時我想,像咱們這樣跑到異國他鄉來到底算不算流浪?先賢不是說過父母在不遠遊嗎?雖然你在美國買了房子,生兒育女,你就把這兒當自己的家了嗎?咱是忘不了國內的父母,忘不了國內的親人,咱也不是那種喜歡四海為家的人。可是,人到中年,拖家帶口,想當海龜都快沒優勢了。這可能是中年人所特有的尷尬。

 

有時我也想,當年我媽要不是坐著馬車進京,在那個沒親沒故的陌生城市紮下來,我們在那個年代也就不會享受到作為北京人所得到的特殊待遇,盡管這對沒有北京戶口的人是不公平的。當然,現在,老家的生活環境並不見得比北京差。那麽今天,我們不是也在重複著上一輩人走過的路嗎?

 

當年,來到異國洋插隊也好,闖世界也好,都是自己的選擇,應該是無怨無悔。有些小留學生是家長逼著出國的,不在此論。有些人來到海外,樂不思蜀;有些人在海外事業有成,一帆風順,卻不想在此紮根。當我們在海外站穩了腳跟,尚且行有餘力的時候,往往還會有新的追求,而這種追求又不僅僅是物質層麵的東西。 因此,我發現很多人並不滿足現狀,盡管他們的現狀讓人羨慕;有些人還心存遺憾,遺憾的是擺在自己麵前已沒有太多選擇,就常來中文論壇灌水,釋放心中的鬱悶。

 

記得前些年有個朋友同我談起“精神家園”的問題,他痛苦掙紮好多年,上下求索,最後還是決定皈依上帝。有什麽想不開的事兒,交給上帝解決,自己圖個心靜。同時,自己的“精神家園”也能在現有的“物質家園”上得到落實,省得像海市蜃樓似的老懸著。這位朋友在國內是那種事事依靠組織的好同誌,當然,來到美國就很自然地回到組織的懷抱。

 

然而,不管是皈依佛門也好,信奉上帝也罷,解決的隻是一部分人的問題。尚有相當一部分人還在孜孜不舍地追求自己的精神家園,他們是人在曹營心在漢。他們是看小人書《三國演義》,《水滸》,背誦《毛席語錄》長大的,馬列主義的六本經典還沒讀完,又喜歡上中文翻譯過來的尼采,佛洛伊德和薩特了。他們原來是那樣憧憬外麵世界的精彩,而今竟是心存強烈的懷鄉的無奈。他們的心靈在飄泊,精神上居無定所。追求精神家園仿佛成了生活的全部內容,而這種追求有時是快樂的,有時也是痛苦的。

 

這種人可能就屬於精神上的流浪者。

 

"流浪的腳步走遍天涯,沒有個家。

……

走啊走啊,走過多少年華。"

 

聽了這首歌,我忒受感動,以至於沒喝多少就感到喝高了,剛緩過勁兒來,就碼出了這些字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