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節與“恩將仇報”
(2004-12-01 13:34:38)
下一個
感恩節與“恩將仇報”
每年十一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美國的感恩節。美國人過感恩節比中國人過中秋節還要熱鬧,家家大擺火雞宴。平時各奔東西的美國人,此時大都像回巢的鳥拚命往家奔,好與家人團聚。 所以說,美國的這一節日和中國的中秋節多少有些相似之處。
作為移民國家的美國,有著許多節日。如聖誕節,複活節,萬聖節,情人節,等等。然而,許多節日都是從歐洲帶過來的,這是美國早期移民大都來自歐洲的緣故。但“感恩節”則是美國本土的節日,它是美國早期移民自己創造的一個節日。
感恩節的由來大致是這樣的。1620年12月11號,“五月花”號船載著100多名逃避在英國遭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抵達麻薩諸塞州的普列茅斯(Plymouth)。這批人初來乍到,準備又不充分,人生地不熟,還趕上個冬天,真正是饑寒交迫,罪孽那叫大了去了。死挨活挨地熬了一冬天,就有一半兒的人見上帝去了。剩下的人運氣還不錯,得到附近印第安人伸出的援手。印第安人生性好客,看到這幫“黃毛大鼻子”來到自己的家園,不僅沒跟他們要“簽證”,反而給他們送吃送喝,並且教他們打獵種莊稼,使他們得以在新大陸安家。
第二年,新移民忙完秋收之後,都咧嘴笑了。豐收了,怎麽也該慶祝慶祝。於是,選了個吉日良辰,請來印第安朋友,大吃大喝三天,共慶豐收。這個吉日良辰,就是後來的感恩節。 雖然號稱“感恩節”,但感恩的意味遠不如慶祝豐收的意味。
以後,有些殖民地政府就立法規定慶祝感恩節。美國獨立後,華盛頓總統曾發布法令,規定感恩節,以感謝上帝,激勵人們繼承祖先的開拓精神。但是,礙於各州強調各自的主權,感恩節未能成為全國性的節日。
感恩節最終成為全國性節日應該歸功於薩拉.黑奧(Sarah Josepha Hale)。作為雜誌編輯,薩拉為使感恩節成為全國性節日奮筆疾書,奔走呼號凡40年,終於促使林肯總統發布法令,規定每年11月最後一個星期四為全國性的感恩節。雖然,林肯以後的各位總統都蕭規曹隨,但感恩節的具體日期仍出現過變動。直到1941年,羅斯福總統簽署國會提交的一份提案,每年11月最後一個星期四的感恩節才最終正式成為全國性的法定節日。
以上所講,都出自正史。關於感恩節的起源,還有一些野史傳聞。一說是當年新移民饑寒交迫,快要撐不住的時候,來了一群火雞,解了他們的饑荒,救了他們的命。按說,火雞也可以說是有恩於他們了。可我有時想不通,美國人在感恩節時幹嗎專吃火雞呢?這不是有點兒“恩將仇報”嗎。
不說玩笑,搞曆史的人總愛尋根索源朔源。 每當過感恩節的時候,我總會想起它的來曆,也就不免想起生活在保留地中可憐的印第安人。自從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歐洲人來到美洲,當地人像歡迎親人一樣地款待他們,結果卻是引狼入室。不旋踵,美洲大陸上的阿茲台克,瑪雅和印加帝國就被歐洲殖民者消滅殆盡,而印第安人人口也在短短的一個世紀中銳減百分之九十。
歐洲殖民者過感恩節的時候,感謝的是上帝,而不是印第安人。他們感謝上帝給了他們傳播文明的曆史使命。其實,西方文化很少強調人與人之間知恩圖報,更多的倒是個人的私利。至於早期幫助過歐洲殖民者的印第安人的死活及他們的感受,實在是不必在意的。
雖說過感恩節已成為一種民俗,但每當看到商店裏一堆堆火雞的屍體,我總會聯想起印第安人,想起曆史上的那一幕。社會達爾文主義,“白種人的負擔”,殖民主義意識形態,等等,等等,會不請自來,引起我對曆史的思考。正像魯迅在“狂人日記”中所寫,“翻開曆史一查,這曆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我知道很多印第安人過感恩節的時候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