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大三時,家裏傳來一個好消息:舅舅一家的綠卡辦下來了,準備移民去加拿大。表妹Y因為沒有考上大學,一直在家裏學習英語。我們小時候常在一起玩,現在她要遠渡重洋,去另外一個國家了,心裏挺難受的。舅舅一家離開杭州後,母親常常和他們書信聯絡。聽說一切都很順利,隻是剛到一個陌生的國度,生活要從頭開始,過得比較辛苦。舅舅在親戚的工廠工作,收入不是很高,支付了衣食住行種種花銷後所剩無幾。但是讓他們欣慰的是,Y到了溫哥華後,在本地的高中補習了一年英文,竟然考取了本省最好的UBC大學計算機係,圓了全家人的大學夢。
因為家裏經濟比較拮據,Y申請了助學貸款。Y在學校讀書很刻苦。她的理科成績比較好,學習文科相對累一點,尤其是文學藝術和寫作。Y咬緊牙關,堅持閱讀大量的英文書籍,記英文筆記,寫英文隨筆,不僅所有的功課都沒有拉下,而且在數學,計算機編程等方麵一直是同學裏的姣姣者。國內高考失敗後,Y對自己的前途曾經很迷惘。那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旦落榜,就象世界末日一樣的壓力幾乎讓她喘不過氣來。眼看著周圍的同學都陸陸續續收到了入學通知書,自己卻呆在家裏為該找什麽樣的工作發愁,Y對自己漸漸失去了信心。移民到溫哥華後,加拿大比較寬鬆的入學條件讓Y慶幸不已。學習英語雖然吃力,但比起參加國內高考的緊張和煎熬,還是輕鬆多了。UBC大學沒有固定的班級,大家捧著課本在不同的教室上必修課和選修課,每天眼前晃動著無數張似熟非熟的麵孔,同桌總是在換,同學很客氣地彼此招呼。沒有姐妹和朋友的Y感到有些孤獨。所幸的是,溫哥華是一個華人聚集的海外城市,UBC裏到處可以看見黑頭發黃皮膚的亞裔麵孔。Y很快就認識了和自己經曆相似的許多中國學生。他們來自北京,廣州,台灣,香港。。。相同的語言和相同的背景使他們成為了心心相依,無話不談的好朋友。雖然校園就象個國際大家庭,白黑棕紅各種膚色都有。但是對亞裔學生來說,和西方語言文化的巨大差異使他們還是習慣於呆在同類人的圈子裏。不僅如此,隨著新移民的不斷湧現,亞裔家庭往往集中居住,所以溫哥華的城郊出現了華人的Richment,印度人的Surrey,日本人的Downtown,韓國人的Coquitlam。Y 和她的中國朋友們非常喜歡溫哥華多元文化並存的生活狀態,至少他們不用象鄰居美國的華人一樣天天擔憂融入主流文化的艱難。Y在上學其間,為了減少家裏的經濟負擔,接受了三四份家教的工作。她教授的這些孩子大多來自富裕的華人移民家庭,需要加強理科方麵的培訓,她可以發揮自己的語言特長用中文和他們溝通。家長們往往以她為榜樣希望孩子們能夠通過考試進入象UBC這樣的好大學。Y對工作總是盡心盡力,一絲不苟,很多學生最後都成了她的好朋友。
大學畢業後,正值加拿大IT產業的高峰期,Y因為在實習期間表現出色,很快找到了一份和專業對口的工作,而且薪水不錯,遠遠高於大學畢業生的平均年薪。全家人都為她感到高興。因為舅舅已經到了退休的年齡,Y學有所成,終於可以從業自立,算是了卻了父母的一樁心事。
Y在公司從事的是專業性很強的財務軟件編程工作,也是公司分工最末端的工作。Y發現每天對著電腦敲打鍵盤的沉悶生活和自己外向開朗善於溝通的性格相去甚遠。而且IT產業的知識更新很快,許多剛畢業的年青人思維敏捷,記憶力強,大有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勢頭。公司雖然不大,但是競爭也很激烈。盡管Y的本職工作表現不錯,語言的障礙使她無法發揮協調溝通的特長。幾年過過去了,得到提升的總是白人同事或本地出生的華裔。雖然溫哥華的生活環境不會讓她為吃不到正宗的川菜而發愁,但是工作中的溝通不對等不暢通使她對升職的期望一次又一次地落空。Y不得不開始重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可是,不久就有壞消息傳來,迅速膨脹的IT泡沫破碎了,華爾街的股票一跌再跌,Y所在的公司未能幸免於難,宣告破產了。賦閑在家的Y第一次感到了失業的恐慌,每月的政府救濟金雖然能暫免衣食之憂,但發出去的幾十封求職信卻石沉大海,有工作經驗的Y發現尋找IT的工作竟然比剛畢業的時候還難。幸好有位朋友的公司正在招人,由於公司主要業務也是財務軟件,朋友又是研發部門的技術精英,他的力薦終於讓Y獲得了一個工作的機會。這幾年,IT產業終於從低靡動蕩中漸漸複蘇。Y在工作之餘,又自修了財務會計的資格考試課程。初衷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公司客戶的需求。學習過程中,Y發現會計這個職業前景不錯,更著重經驗的積累,獨立操作性強,雙語反而是一種優勢,可以服務數目龐大的華人市場。但是放棄IT的學習和從業經曆,從最基本的出納工作做起,意味著一切從頭開始,而且薪水隻有現在的一半。Y猶豫了。
與此同時,關於中國經濟迅猛發展的消息不斷傳來。溫哥華的華語電視,華文報紙和社區網站常常討論移民回歸的問題。更多有感染力的故事則發生在Y的身邊。朋友H一家回東莞定居了。他們從事家具生產和貿易,企業發展得不錯。H也畢業於UBC大學計算機係卻沒有興趣編寫程序,她聽從了父母的建議回廣州學習中醫。中醫診所在溫哥華方興未艾,尤其是針灸減肥,推拿拔罐等療程越來越受歡迎。學習中醫的不僅僅是華裔更多的是金發碧眼的洋人。溫哥華也有學習中醫的教程,但是聘請的中國老師要用帶著口音的英文講課,直到畢業前才有短短幾個月在中國實習。H幹脆直接到國內上學,每年假期回溫哥華參加本地的執業資格考試,這樣將來無論留在國內行醫還是回加拿大開私人診所都可以。Y的另外一個朋友L則辭去了年薪不菲的工作隨丈夫X雙雙回國了。X和L相繼讀完了多倫多大學的MBA學位。X受雇於一家投資基金公司。目前,公司把投資重點轉移到了中國。X欣然接受了北京辦事處總經理助理的任命。L回國不久後也開始在一家由留學生創辦的房地產策劃谘詢機構任職。雖然折算成外幣薪水沒有在加拿大高,但是L非常喜歡公司的創業氣氛和人際關係。北京日新月異的發展也讓L很興奮,從國際化多元化的角度來說和西方的大城市不相上下。
Y每次聽到朋友回國的消息心裏都有點癢癢,但是她也知道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海歸”對她來說不是理性的選擇。MBA的文憑倒不妨一試,對日後在公司的發展也有幫助。準備GMAT考試讓Y犧牲了不少休息的時間,但咬咬牙也挺過來了。根據去年UBC大學MBA的錄取情況,Y對自己的申請還是滿懷希望的。但是結果卻出乎意料,Y被學校拒絕了。原來由於申請人數驟然增加,尤其是中國學生的比例急增,而中國學生又以GMAT考試得高分而著名,Y的成績相比之下就黯然失色了。公司裏倒傳來一個好消息,美國數一數二的一家財務軟件公司收購了公司80%的股份。Y心想這下子至少不太會有倒閉的危險了。可是好景不長,公司很快進行了大規模的人事調動。Y所在的部門換了新主管。新主管不懂技術隻關心業務。Y從事開發的產品屬於研發項目,從利潤的角度,業績最不明顯。新主管的一意孤行和老員工的舊習難改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往日的同事紛紛辭職。Y在新主管咄咄逼人的態度下默默承受著人手短缺的工作壓力,常常加班加點。終於有一天,因為一個沒有及時修改的編程錯誤,Y和主管爆發了一場口角大站。滿懷委屈的Y第二天向公司提交了辭職申請書。趁著在家發簡曆的空隙,Y通過了財務會計資格的第二場考試。Y遞交的工作意向上多了“出納”的字眼。
從遠離故土,踏上異國他鄉的那一刻起,Y就知道自己奮鬥的經曆會和兒時的夥伴,中學的同桌有些不同。語言的障礙,文化的隔離,就業的艱辛都是她要麵對的問題。祖國的強大對Y來說更多的是心靈的安慰而不是漁利的機會。既來之,則安之,一個普普通通的中國人,一段普普通通的經曆,Y的故事還在繼續,就象所有的移民一樣,哪怕裸露在空氣中,他們的根仍然會頑強的生長,伸向泥土,伸向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