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96)
昨天在文學城看了一篇BBC報道《社交媒體如何改變了我們交流的方式?》,我對文章中提到的“思想集市”這個詞,特別感興趣。
這篇文章不僅揭示了社交媒體對我們交流方式的深遠影響,還通過一些專家正反兩方麵的不同視角,探討了言論自由與社交媒體內容審核之間的複雜關係。
亞當·坎德布 (Adam Candeub) 是一名法學教授,他告訴BBC,社交媒體兩極分化、爭執不休、粗魯無禮、毫無升華,由此,他認為這是進行公共討論的糟糕方式。
坎德布教授認為,除非內容“當下存在明顯的危險”,否則“最好的方法是建立一個思想集市,對不同觀點持開放態度。”
生活中的集市是一個充滿活力和多樣性的地方,百姓喜歡在集市上尋找自己所需要的東西。
集市上有各種各樣的攤位。在這些攤位上,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商品。有新鮮的蔬菜水果,那些水果色澤鮮豔,散發著誘人的香氣,蔬菜則是鮮嫩欲滴;還有各類手工藝品,像是手工編織的精美籃子、獨具匠心的木雕等,它們體現著工匠的高超技藝。
集市裏人來人往,熱鬧非凡。買家們穿梭在攤位之間,挑選著自己心儀的物品,與攤主討價還價。攤主們則熱情地招呼著顧客,介紹著自己的商品。同時,集市上還可能彌漫著各種美食的香味,小吃攤位售賣著當地特色的美食,比如香噴噴的烤串、熱氣騰騰的煎餅等。
集市也是一個文化交流的場所,不同的人在這裏匯聚,人們可以聽到各種方言和不同的故事,感受到當地的民俗風情。
這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人間生活集市,是物質的東西,任何人都需要。“思想集市”是人們吃飽喝足後的靈魂聚集所,在這個“集市”中,各種思想、觀點和意見能夠自由流通,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聲,並被平等地聽見。
然而,現實情況並沒有那麽簡單,因為社交媒體上的算法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言論自由的本質。它們不僅決定了哪些內容能夠進入我們用戶的視野,還可能無意中放大了某些聲音,同時抑製了其他聲音。這種情況可能導致社交媒體上的討論變得兩極分化、爭執不休,甚至充滿了粗魯和無禮。
在算法的操控下,我們看到的信息都是依據我們的興趣和偏好來推薦的,我們沒有關注的聲音和觀點似乎不存在一樣。這種“信息繭房”現象不僅限製了人們的認知視野,也削弱了社會共識的形成能力。
所以,想建立一個跟生活集市一樣開放、自由、多樣、包容的思想集市,需要多方麵的共同努力。首先,政府應尊重互聯網發展的基本規律,避免過度幹預和限製;其次,社交媒體平台應加強自律,優化算法設計,確保信息的多樣性和公正性;最後,廣大用戶也應提高媒介素養,學會理性思考和判斷,不盲目跟風或傳播不實信息。
文學城算得上是我們海外華人的思想集市嗎?相比較於國內的社交媒體,文學城算是一個自由的地方。這裏聚集了來自相同語言背景,都會閱讀、書寫中文,卻因為成長環境,個人閱曆和離開中國時間的長短不同,於是對中國和世界的認知水平也不一樣,由此產生了各種思想的碰撞和爭吵。這都是正常現象,文學城的推薦管理做得不錯,對不同政見和觀點的文章幾乎能一視同仁,讓我們有機會看見不同的觀點,聽見不同的聲音,這才是真正的思想集市。
這是前幾天學做的鮮肉月餅和蘋果派
共勉!一起努力!
本人還真誠地希望“碰撞和爭吵”都是善意地為思想集市建言以及各抒己見,各方都溫文而雅,不撕扯不漫罵更不造謠!這樣“思想集市必將更為興旺發達起來!
從北京帶回三大盒稻香村的高冰,一盒送親朋,一盒送鄰裏,千方百計留下一盒喂自己,每天享受,嘻嘻。
那碟酥皮餅送給你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