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活著

我知道我做不了什麽大事業,隻想真真實實地為自己活著。

本博客文章均為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個人資料
我生活著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退休金繳稅公平嗎?

(2025-08-04 08:00:08) 下一個

之前埋頭掙錢,請專業的會計師做賬繳稅,現在,不做生意了,自己申報收入、繳稅,對英國的稅收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最深切的體會是,在英國賺錢越多,所繳的稅就越多,即使到了退休年齡,如果你的退休金超過了

個人免稅額,還得繼續繳稅。

在英國,退休人員養老金收入包括國家養老金、職業養老金、私人養老金這三個部分。一般的普通退休人員,無論城鄉,國民基礎養老金統一為£11,973/年(需繳滿35年社保),2024至2025年度的標準個人免稅額為12570英鎊,所以,隻領基本養老金的退休人員不需要交任何稅。

在英國,大部分人都可以拿國家基本養老金,這是最低生活保障。但大多數人還有職業養老金或私人養老金,甚至還有股票或房租的收入,那麽這些收入的總和,25%可免稅,剩餘75%需按個人所得稅率繳稅。如果因醫療或護理需求,提前提取大額私人養老金或是賣房產,可能導致當年應稅收入大幅增加,進入更高稅率區間。這對辛苦掙錢養老的人是不是有點不公平呢?

中國對退休人員的收入是不需要繳稅的,即使城鄉老人之間的退休金差異非常懸殊,也不需要通過稅收來調節這種差異,所以退休金的分配問題,總是存在矛盾和爭吵。如何在“結果公平”和“過程公平”之間平衡,以及如何通過製度安排真正縮小貧富差距,中國可以參照學習一下英國的做法。

中英兩國在城鄉差異、稅收調節、再分配機製上確實存在顯著差異,其背後反映的是兩種不同的公平邏輯。來看看DeepSeek如何評價中英兩國的退休金問題。

一、中英養老金製度的核心差異概覽



 二、中國製度:差異化補償下的“局部公平”與城鄉鴻溝

1. 城鄉差異顯著且製度化

   中國養老金不僅存在城鄉差距(部分省份差30%以上),還通過政策進一步強化“差異化補償”:

   鄉村教師:在三類艱苦地區任教滿20年,每月養老金增加400元+300元津貼複利,退休時可累積超15萬元,實際待遇可能反超城市教師。

   城市高職稱群體:高級職稱教師養老金比中級職稱高1600元/月(7800元 vs 6200元),繳費指數差異直接放大終身收益。

   高齡與早期退休者:2000年前退休教師每月額外增加20-50元,70歲以上增加50-100元。

2. 政策傾斜的公平性悖論

   這些補貼試圖補償弱勢群體(如鄉村教師、早退休者),但效果受製於地方財政:

   北京、上海等地補貼力度大(如職稱津貼120元),而中西部省份調整幅度僅4%;

   鄉村補貼雖存在,但城市高繳費人群(如公務員、高級教師)通過“職稱係數”“繳費年限”等仍保持優勢。

3. 根本矛盾:地區分割與財政依賴

   養老金支付依賴地方基金結餘,導致經濟弱省難落實傾斜政策。例如東北地區養老金替代率(退休金/在職收入)已跌破50%,遠低於全國均值。

 三、英國製度:統一待遇+稅收調節的“普惠式公平”

1. 全國統一標準與三重鎖定機製

   無論城鄉,國民基礎養老金統一為£11,973/年(需繳滿35年社保)。養老金按三重鎖定原則增長(工資增速、通脹率、2.5%三者取高),2027年預計達£12,578/年。

2. 稅收調節成為再分配核心

   當養老金超過個稅起征點(£12,570),超額部分需繳稅:

   低收入者免稅:僅靠養老金生活者2027年預計僅需為超出的£8繳納£1.6稅款;

   高收入者多繳:擁有企業年金、房產租金等額外收入的退休人群,適用更高稅率。

3. 製度背後的公平邏輯

   形式公平:統一標準避免地域歧視;

   實質公平:通過稅收將養老金融入整體收入調節體係,高收入退休者承擔更多社會責任。

 四、公平性對比:縮小貧富差距的路徑差異

1. 中國:補償弱勢群體,但結構矛盾未解

   進步性:鄉村教師補貼、高齡津貼等直接針對弱勢群體補償,短期內提升特定群體福利;

   局限性:地區分割導致補貼力度不均,且高職稱、高繳費群體仍通過製度優勢維持待遇落差。

2. 英國:普惠+稅收調節,但麵臨新問題

   進步性:統一標準保障底線公平,稅收機製避免養老金成為“特權福利”;

   局限性:2027年普遍征稅後,僅靠養老金維生的低收入者也被納入稅網(盡管稅額低),引發“象征性稅負”爭議。且三重鎖定推高財政支出,可能擠占其他社會福利。

五、改革方向:兩國均在探索“中間路徑”

中國:2025年出台《促進養老保險區域均衡發展意見》,目標2030年將地區差距縮至50%以內;同時推廣職業年金(如浙江)和醫養結合(如山東),降低對基本養老金的依賴。

英國:重啟養老金委員會(Pensions Commission),研究自動繳費比例提升、延長工作年限可行性,並評估養老金年齡與壽命預期掛鉤的機製。同時,工黨政府麵臨是否提高個稅起征點的壓力。

 結論:公平的實現需多維製度配合

兩種模式各有優劣:中國的差異化補償更關注“群體特殊性”,但易受財政能力製約;英國的稅收調節更強調“係統公平性”,但可能忽略個體需求。真正的公平需同時滿足:

1. 底線保障(如英國統一發放);

2. 差異補償(如中國鄉村傾斜);

3. 動態調節(如稅收或年金補充)。

比較了中英兩國退休金分配的差異後,我的感覺是中國城、鄉退休金的差異懸殊,中國農村老人以前是沒有養老金的,這些年才開始有,並逐年增加,這是社會的進步。如果可以選擇,還是做英國的窮人好,國家基本養老金,城鄉一樣。但在英國,中產者退休,交完稅後,跟領國家基本養老金的生活水平也相差不遠。我隔壁的鄰居就曾經抱怨地說:“我80多歲了,每年還要交股票收益所得稅、房租收入稅、銀行存款利息稅,哪天死了,還要交遺產稅。我每年去度假、去蘇格蘭釣魚,也隻敢住便宜的酒店,而那些難民、懶人可以住5星級酒店,每月有生活補貼。”

英國的福利製度和繁重的稅收讓有些年輕人失去了奮鬥的動力,確實,我們以前對英國的稅務不了解,總想著趁年輕多賺點錢養老,犧牲了好些美好的時光,卻為英國的稅收做了貢獻。納稅是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賺得多繳稅多,是應該的,但退休人員已經沒有賺錢的能力了,他們年輕時所投資的房產、股票等收益,卻還要繳稅,這是典型的劫富濟貧,很不公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選民 回複 悄悄話 退休人員使用更多地社會福利, 例如, 社區醫療服務等等, 應該交更多的稅.
hagerty 回複 悄悄話 美國要看你的總收入。如果社保之外還有其他收入,並且超過一定門檻,社保收入的85%要交收入稅。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