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96)
小時候物質匱乏,讀書用的紙張也非常有限。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樓上的雜物堆裏有一個藤條做的箱子,裏麵整整齊齊地擺放著十多本線裝的稿紙,我和二姐如獲珍寶,用稿紙的背麵來做數學題的草稿。那是父親年輕時寫的未發表的小說文稿,幸好現在還保留了幾本,沒有全部被我們糟蹋完。
當一名作家是父親未完成的夙願,九十年代人人都在追求物質財富,父親卻為他的兒女安於寫作而感到欣慰。
出書,成為一個作家也是我的夢想,可是自從知道出書的門檻後,我不執著了。在網上寫著玩,跟人分享,便成了一種樂趣。
這些年看見網友都紛紛出書了,也想嚐嚐把文字變成書的滋味。於是試著聯係海外的出版社,很快就收到了回複,願意接受我的自傳體小說文稿《孤獨前行》,但要自己出錢。
反正都要自己出錢,何不選擇在國內出書呢?而且我的文字在海外的中文網站上已經跟大家分享過了。於是我跟海外的出版社說《孤獨前行》上篇隻有10萬字左右,等我寫完下篇之後,再聯係他們。
之前有人向我推薦加入國內“青年作家網”的簽約作家,我想我身在國外,沒必要加入國內的組織,而且我也不需要什麽虛名,便放棄了。知道“青年作家網”也可以幫人出版書籍,於是聯係了這個網站的負責人汪總。
在國內自費出版一本書大概要7萬元左右,汪總看了我的幾篇文稿後,對於國外生活經曆的題材很有興趣,表示願意合作出版,我隻需出一半的費用就可以,宣傳策劃等其它方麵的工作,他們負責。
宣傳造勢,邀請人來寫書評,凡是與人打交道的事都是我的短板,有人替我分擔,實在太好了,決定與“青年作家網”簽約。
在作者簡介這一欄,我該怎麽寫呢?別的作者都有一長串的頭銜和亮眼的成績,我隻好自卑地簡介自己:
“我曾經是深圳的一名教師,現定居在英國。白天在自己的中餐外賣店討生活,深夜寫字支撐起詩和遠方。因為文字樸實、真誠,頗受讀者的喜愛。在海外中文網站的網名叫“我生活著”,在微信公眾號的網名是“英國懶媽”。
這本《生活在英國》分六部分,分別是“懶媽與兒子”“寫給老公”“血濃於水”“疫情中的日子”“英國生活”和“生活隨感”。
“懶媽與兒子”是媽媽記錄兒子從五歲半到英國的成長曆程。兒子能自強自立,還能考進名校,應該是懶媽堅持放養和窮養的成果,但是兒子上大學前的一天,他責備媽媽說“你是個自私的媽媽,對我沒盡到責任。”果真如此嗎?
“寫給老公”是妻子應丈夫之約寫寫他們之間平淡而幸福的生活。攜手同行二十多年,既是夫妻又是朋友,其中的秘訣,那是因為彼此的坦誠、包容和付出。
“血濃於水” 寫的是原生家庭血濃於水的親情,祖母、父親從苦難中走來,他們身上堅強、正直和善良的品質影響著一代代後人。
“疫情中的日子”分享了我在英國疫情剛開始時的彷徨害怕,後來禁足在家,到最後麻木得與病毒共處,打完疫苗等著生病的滑稽。
“英國生活”和“生活隨感”分享了我在英國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特別有意思的是我在英國開中餐外賣店的經曆。
在國內出書要把握語言的分寸,有些敏感詞不能出現。在眾多的文稿中,我先自查一遍,有些過激的言論和可能傷害到他人情感的文章,我先主動去掉。
在這一輪的篩選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寫字不能僅僅是自己開心,還要對社會和他人負責。在網上寫,可以隨時刪除掉,印成書,那就撕不掉了,所以容易引起誤會的文章,最好不要出現在書裏,畢竟每個人的理解能力不一樣。但疫情中我在英國生活的部分,被全部砍掉了,這一刀切的做法,讓我心裏很不舒服,於是我問汪總:“我粗略地瀏覽了一下初審後的文稿,發現「疫情中的生活」全部砍掉了,我的文字沒有反黨反社會主義啊,怎麽會這樣?難道疫情中就不能有生活,不能有情感體驗嗎?”
汪總解釋說:“國內疫情的稿子都不能出版。除非是政府指定的部門負責組織的稿件,而且還屬於特殊題材,需要特審特批。出版在這方麵都比較嚴。凡是涉及疫情的,包括宗教、民族等問題也都一樣。都屬於敏感話題。”
唉,還能怎樣呢?既然選擇在國內出版,隻能任憑他們處置了。我對國內官僚機構簡單粗暴的做法,向來就很反感,他們一刀切的目的,實際上就是不想承擔責任。
我以為“三審三校”過去後,封麵也設計好了,新書很快就可以上架了。按合同上的規定,半年就可以出書,可是,差不多一年的時間了,還不見動靜,於是忍不住弱弱地問了一下出書的進展情況。
負責人汪總說:“原計劃是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往出版局報書號時,上麵認為涉及過多誇讚海外教育等問題,沒有批複。後來我們這邊換了幾家出版社,他們看了選題和試讀了內容,認為也不適合出版。之前幾家都是省級出版社,後來我們換到一家央級出版社(民主與建設出版社,主管單位是民主黨派),對內容相對寬鬆一些,目前答複我可以出版。”
習主席不是說要堅持“文化自信”嗎?一個自信的民族和個體,應該敢於正視自己的過去和不足,包容、學習別人的長處,而不是排斥他人的優點,以此來自欺欺人,自我封閉,自我膨脹。
這些怨言也隻能在心裏說,我問汪總,“已經砍掉了一些相對敏感的文章,有些與國外對比的事例也刪除了,如果文字沒有了靈魂,對於出版社來說還有出版的價值嗎?”
國內的文化人也有一肚子的苦水,汪總說:“出版社不僅看文章,還要了解作者背景,有台灣背景的肯定不行。而且不能用網名,要用真名。”
唉,真同情國內的人,沒有表達的自由,隻能聽到一個聲音。想起前些日子看到的一個短視頻:一個男人拿著棉簽,高喊著:“全民核酸,免費核酸。”一個個蹣跚學步的孩子乖乖地來到舉著的棉簽麵前張開了嘴巴。
這個視頻讓我沉思和痛心,國內的宣傳教育太厲害了,從娃娃抓起,容不得人有獨立思考的空間。這種教育下成長的孩子,哪來的創新能力。再想想現在國內一些刻板,毫無人性的防疫做法,也就不難理解了。
書稿經過“三堂會審”後,終於到了選擇封麵的時候了,汪總建議我,封麵來一張一家三口在草地上的快樂時光。
我悲哀地發現相冊上沒有一張拿得出手的照片,一家三口一起外出遊玩的時光也特別少,難怪兒子曾經埋怨我“沒有盡到媽媽的責任”。
兒子知道我要出書後,他說不可以寫他。我說:“你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他想想,也是的,但不可以用他現在的照片,小時候的沒關係。
我可以無私地分享生活中的點滴,但家人的安全是我的底線,我不會公開家人的照片。剛開始設計的封麵,使用的是我的背影照,名字也是網名,但被出版社否定了,一定要用真名,而且用的是正麵的照片。
國慶前夕,國內的親友終於收到了我的新書《生活在英國》,我家大嫂雖然老花眼了,但還是一口氣讀完了,她說:“這本書有思想有靈魂,太吸引人閱讀了,都是你在英國生活的真實寫照,一點都不虛構,文字樸實無華,剛到異國它鄉謀生確實不容易啊!”
讀書讓人快樂,忘掉孤獨,前些天收到了很多書評。寫出來的文字能得到讀者細細的品讀和理解,這就是寫字的快樂和滿足。
你我之間的立場和觀點不在一個頻道,所以不想花時間去溝通。我同情你一家在中國的遭遇,所以也能理解你在網上的一些言論,但沒必要活在曆史的仇恨中,個人狹隘的空間裏。
你說我“對那些對中國進行批評的人,一概斥為逢中必反。”說得不對。在這篇文章裏,對中國的一些現象,我也批評了,那我豈不是自打嘴巴?
你寧肯刪掉心愛的章節,也要在中國出書,說明你是想在中國發展,這也印證了你為什麽在文學城,對那些對中國進行批評的人,一概斥為逢中必反。記得兩年前你寫的《不得不承認這場戰疫還是中國做得好 (2020-04-27 07:24:22)。我們兩個發生了激烈的爭吵,最後你接著寫了《吵架傷身,我甘願認慫 (2020-04-28 10:36:54),在評論區,你和你的三個盟友,對我進行人身攻擊,實在是厲害,那裏是認慫。
對中國的現狀大肆吹捧的人,一是壞,這種人嘴上一套,行動又一套,他們攻擊美國,但是自己千方百計潤出國,第二種是蠢,她們完全聽信大外宣的宣傳,即使在國外,還心心向往國內,他們以為憑自己在國內的財富,及在國內的家底兒,回國一定會過上人上人的生活。殊不知,連張藝謀都賣了豪宅潤了美國。
給你出書的也真夠大膽的,這時候還敢給你出書?你本意是真實的寫國外的生活,寫你有自由選擇工作,一年兩次度假,兒子上名校等等幸福生活,你以為國內人有這樣的自由嗎?這不是打他們臉嗎?
愛不愛國,不是嘴決定的,是你屁股決定的,從你出國那一天,屁股選擇坐在英國,你就背離了當今的中國,你愛,也是愛的自己,自己的文化背景,即使你再討好那個國家,那個國家的人,也絕不會饒恕你“祖國窮你不在,中國富了你回來”,兩邊通吃,便宜都你占了。
我還沒搬進新房呢,還要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