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96)
2024 (67)
2025 (4)
心裏一直牢記著蘋姐對我的好,前些年每逢聖誕期間都會去拜訪表達我的感恩之心,最近幾年來往少了,關係也就慢慢地疏遠了。
蘋姐是我真正的老鄉,她比我大6、7歲,她認識我父親我哥我姐,其實,離開家鄉到外麵謀生的人都基本上了解我家的情況。蘋姐是我哥的朋友要我到英國後尋找的第一個依靠,親不親 故鄉人嘛。
蘋姐的文化程度不高,但長得水靈,也善良能幹。通過別人介紹,她跟一個在英國生活的香港人結了婚,然後來到了英國。我初到英國的時候沒有任何謀生的手段,是蘋姐讓我到她的外賣店學習怎樣接單做服務員,有一次請我們去唐人街喝茶吃點心,還邀請我們每個禮拜天都來同一間餐廳跟她一起喝茶。
我記住了蘋姐的真心,但我是有自尊不愛占小便宜的人,一次也沒有去過,這反而給蘋姐的家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我的第一間外賣店是蘋姐和她先生幫我聯係的,所有的手續成交細節也是他們指導的,甚至師傅也是他們幫我安排的。
蘋姐扶我上馬再送一程的恩德,我隻能永遠感激在心,暫時還沒有機會回報。每次去拜訪她,她高興地收下我帶去的禮物,但往往回贈更大的禮包,而且還為我準備了很多家鄉風味的美食。去年她搬了新家去探訪,從進門就開始給我們張羅吃的,喝了她親手釀的糯米酒,吃了她親手製作的蛋撻,還喝了煲了好幾個小時的魚翅湯,最後還享用了她專門從中國超市買回來的甜美的木瓜。
蘋姐的熱情和周到讓我覺得溫暖,也讓我不忍心常去打攪她,有了微信朋友圈後,知道她一切安好,偶爾問候一下,保持淡淡的關係。我知道關鍵時刻她是最可信賴的人,也希望我們是她可信任的朋友。
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我也有許許多多的困惑。有一種人,你對Ta好,給Ta幫助,請Ta吃飯,Ta照單全收,Ta表示感謝但從不回贈。
許多人不願意承認社交的本質是互惠,覺得這個功利的詞會玷汙純粹的感情,認為真正的感情是不求回報的。但實際上因為感情需求或共同興趣而樹立的關係,同樣基於互惠。
就算再不計較的人,心裏也有一杆秤,暗暗衡量這一個人是否值得繼續交往。如果一直是單方麵的付出、單方麵地索取,互惠的天平發生嚴重傾斜,友誼就會不知不覺地無疾而終。
我們也問自己,身在國外沒有親人,如果發生緊急事件,誰是可以第一個打電話求救的人?現實是殘酷的,幸而也還能找到。
究竟最舒服最長久的朋友關係應該怎樣維持?太熱情客氣會灼傷了對方;太冷漠無情會讓彼此的關係越來越遠。平等互惠,保持一定的距離,也許是最好的選擇。
有人說朋友就是在互相麻煩的過程中增進友誼的。我認同這個觀點,但我不喜歡麻煩別人,依我性格的發展,有一天我將成為一個孤家寡人。
想活在人群中總是有辦法的。不過您如果執意要孤家寡人的活那就沒人能幫得了您啦。
-------------------
我覺得有一種誤解:這種人也許覺得,我心裏記著就行了,不一定要如何回饋。但現實是,形式還是很重要的,該回饋就先回饋了再說,否則誰也不知道你心裏記著還是不記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