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來看看你的論點和例子:
》許多簡化方法是粗暴地用 “X”,“又” 等。如:
首先,為什麽“X”,“又” 等就是“粗暴”?有什麽理由?
其次,那“田”字中的“十”和“日”字中的“一”等等是不是也很粗暴?你能接受他們,為什麽不能接受轉了90度和增加了兩劃的字體呢?
再次,這些個“X”,“又”等大部分來自於古行書。你欣賞行書的書法藝術時有沒有說那些很粗暴?
然後看看你舉的例子:
》漢人(漢人)--民族矮了半截
為什麽“矮了半截”?你要硬說那是“矮了半截”,是不是該給出一個客觀的測量?如果你說那不是客觀的東西,而是主觀或美學上的東西,那我告訴你,我們從小學習簡體字的人主觀上就沒有這個感覺。
》趙(趙)--不知姓趙的人高不高興被打上個叉。
你不知道的事,就拿來作為攻擊的理由?請先去找姓趙的人做個民意調查,show給大家看你的統計分析和結果,才能作為論據。明白嗎?
另外,姓趙的人就“擁有”了這個“趙”字了嗎?別的人不能用?別的人對此有沒有發言權?
》鄧(鄧)--矮了半截(不知姓鄧的人高不高興)
首先,為什麽“矮了半截”?(請看上麵的回複)
其次,你知道姓鄧的人怎麽想?別人又怎樣想?(請看上麵的回複)
》難(難)--簡單了,不難了。
一個字是一個表達意思的符號,不一定本身要有那個意思的特征。照你這樣說,”萬“字就得有一萬劃?為什麽“容易”還有那麽多劃(那麽難)?
》對(對)
》雞(雞)
》戲(戲)
》僅(僅)
》艱(艱)
這幾個字簡化的很好,大大提高了廣大勞動人民的識字的意願和社會的工作效率。
》聖(聖)--聖賢不聽不說話變成一堆土。
口耳不足信,跑舌頭的主。世間本無聖,又是一抔土。
聖賢來自於土,歸去於土,有何不妥?
》區(區)--有必要簡化嗎?
有,這個簡化還牽連到好幾個字(歐、驅、軀等)的簡化。效果不錯。
》“雲”和“雲”均為繁體,“雲”為Cloud﹐“雲”為Say/Tell。均簡化合並為“雲”。增加混亂。
中外各種語言中,一字多義的情況海去了。這又有什麽問題?這裏一個意思是動詞,一個是名詞,會引起什麽混亂?能不能給幾個例子?
你這次這個攻擊實在很沒道理。照你這種說法,文字改革根本就不可能,因為你可以把任何簡化都說成是“粗暴”的。那從古代甲骨文裏的“日”(寫成一個“O”裏麵加一個點“.”)到後來的“日”(一個廠方型裏麵加一橫),也是很粗暴的了?
記住,1。不能為反對而反對; 2。不能拿自己的審美去反對別人的審美。
-------------------------------------------------------------------
附:-中華之聲-的原文:在談漢字簡化:許多簡化方法是粗暴地用“X”,“又”等...
許多簡化方法是粗暴地用“X”,“又”等。如:
漢人(漢人)--民族矮了半截
趙(趙)--不知姓趙的人高不高興被打上個叉。
鄧(鄧)--矮了半截(不知姓鄧的人高不高興)
難(難)--簡單了,不難了。
對(對)
雞(雞)
聖(聖)--聖賢不聽不說話變成一堆土。
戲(戲)
僅(僅)
區(區)--有必要簡化嗎?
艱(艱)
還有
“雲”和“雲”均為繁體,“雲”為Cloud﹐“雲”為Say/Tell。均簡化合並為“雲”。增加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