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萬維博客
曆史人物咱們誰都沒見過,誰也不知道這些人的膽子如何,除了渾身都是膽的趙子龍這個絕對值之外,別人還是需要分析分析情況吧,咱們先看看龍慕韓會不會自己放棄命令、做出撤退的決定。
第88師從蘭封出來向西行進20多裏,又奉命折返,再衝破日軍曹新莊的阻擊,到了常莊、範樓協助第46師擊退日軍,現在該怎麽辦?
不論該怎麽辦都要先掌握敵情才行,要是敵情不明就亂跑,會不會一頭撞進日軍的懷裏?當然存在這個可能性是不是?那麽龍慕韓現在是否掌握敵情?
很明顯,龍慕韓現在是啥也不知道。已經從蘭封出來大半天了,跑了一大圈、打了兩仗,可以說是人困馬乏、暈頭轉向。龍慕韓現在所知道的就是蘭封以西有日軍,當麵的日軍又退向蘭封以東,而第46師則是向南撤退。此時根據這些情況,龍慕韓能不能準備違抗守備蘭封的軍令、從而做出“東西南都有人了,幹脆俺躲著你們向北走算了”的決定?
如果是這樣那就不是軍事行動了,而是你的女朋友和你鬧別扭了,扭屁股回頭就向車水馬龍的馬路中間走,看你追不追。
一般情況,要是龍慕韓“擅自撤退”的話就會跟著第46師向南一起走。第一,人多安全;第二,要是事後說起來也好講理,“你讓俺救援第46師,那俺跟著他們走腫麽不行?他第46師能撤、偏就俺不能撤?”
那為什麽龍慕韓“自己”向東北走了呢?此時第88師的行動目的隻可能是兩個,一個是找日軍的麻煩去,夜襲;再一個就是要往安全的地方撤。第一種情況不大可能,大半天跑了幾十裏地打了兩仗,傷亡肯定不小而且是人困馬乏,不會再去想找日本人的麻煩了,“他們不來找咱們的麻煩就算好的了”,是不是?此時部隊最需要的是休息,歇一歇舔一舔傷口,所以此時如果沒有命令,龍慕韓隻能想找個安全的地方去歇一歇。
這個地方其實是很好找的,就在背後——蘭封。此地有堅強的國防工事,而且糧彈充足,自己又在蘭封待了幾天了,地方也很熟悉。此時周圍還很安靜,了無敵情,休息一夜是沒有問題的。可是龍慕韓並沒有再進入蘭封休息,卻繞過蘭封城向東北連夜開進,那麽,此時龍慕韓是否能判斷東北邊就是安全的嗎?東北邊就有更好的休息地方嗎?
所以說此情此景下,龍慕韓是沒有掌握敵情的條件的,當然也就不能做出東北邊是安全的判斷,而實際情況東北向也不是完全沒有敵情,據第88師自己的《戰鬥詳報》記載,是“遂節節抵抗”才到紅廟的,可能是遭遇了一些零星日軍,驅逐了事。
從以上分析總的來看,龍慕韓此時不掌握敵情,也就不能自己決定向東北撤,所以必須有人給他指路才行,那就是奉命撤退了,因為現在龍慕韓是想去蘭封歇一歇的,這就不存在有沒有膽子棄守這一說。
那麽,到底是奉誰的命令?
第88師序屬第71軍,而此次戰鬥劃歸第27軍指揮,那麽就是二位軍長了。別的嫌疑人,例如委員長啊、薛嶽啊,咱們不討論。
桂永清、宋希濂、龍慕韓三人都是黃埔一期的。黃埔一期初期招生499人。正取生編入第一、第二、第三隊,備取生和保送生編入第四隊,每隊定額120人,後又陸續增加到130人左右。當年11月臨近畢業時,恰好孫中山大元帥府在廣州北校場開設的陸軍講武學校停辦,其中第一、第二隊共146人並入黃埔軍校第一期,作為第六隊,也算黃埔一期的。另外第五隊是吳鐵城的警備軍講武堂並入黃埔軍校的,第五隊並入時間也很晚,雖然同時學習但明確規定屬於第二期,不算第一期。其實第五隊比第六隊進入黃埔還要早幾天,大概出身不一樣待遇也就不一樣。
桂永清是二隊的,宋希濂、龍慕韓都是一隊的,第一隊一共135人,分為七個分隊,龍慕韓為第六分隊分隊長,宋希濂是第三分隊的學員。在一起滾了大半年的大通鋪,這100多號人會不會認識?這個太有可能了,不過和第二隊的桂永清就不一定認識了。
畢業之後,龍慕韓選擇留校,而宋希濂就直奔基層了,從副排長幹起,半個月後,升任該連一排排長。轉過年開始東征,一路殺將過去,副連長、連長、副營長、營長。“中山艦事件”發生後,宋希濂脫黨,理由是“軍隊方麵要求軍官不要跨黨,為避免發生不必要的麻煩,我打算不再跨黨。”
“四·一二”後,正在醫院養傷的宋希濂給蔣介石寫了一封信,勸校長對那些“有為青年”,“不宜任意殺戮”。這個話雖然和政策不一致,不過校長喜歡這種有思想的年青人。傷好出院被召到南京,升為中校。年冬,又被派往日本陸軍步兵學校深造。
1928年,日軍製造了濟南“五·三慘案”。宋希濂得知消息後與在該校學習的四十多名黃埔同學一起,組織東京的一千多名中國留學生在中華青年會館召開大會,抗議日軍的侵略行徑。宋希濂擔任大會主席團的主席,首先發表了一篇慷慨激昂的講演,痛斥日本帝國主義的罪行。正當準備出發遊行時,宋希濂等被警察拘留,關了半個月。可把宋希濂給恨壞了,“小鬼子敢關老子監獄,你們等著!”
放出來之後和一些同學上書蔣介石,要求罷學回國,參加對日作戰。蔣介石讓他們安心學習,宋希濂隻好修完學業。
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宋希濂被召回國,又是一路殺將過去,營長、團長、旅長。
1931年,警衛軍第1師改編為第87師,宋希濂任第261旅旅長,率部駐南京的小營、馬標一帶“拱衛京畿”。上海“1·28事變”後,宋希濂“深感形勢嚴重,非奮起抗戰無以圖存。”1月31日下午,宋希濂請見軍政部部長何應欽,代表第261旅全體官兵請纓,要求開赴淞滬前線抗倭。何部長駁回,宋希濂就與其大吵了起來。吵完了還不行,晚上11時,又鼓噪所部營長以上幹部三十多人,乘車闖至何應欽的住宅,再次請願。這群壯漢裏鬧得最歡的就是宋希濂,倒不是因為他得官兒最大,而是因為差不多這群壯漢裏就數他最年輕了,隻有25歲。何應欽雖然官兒大,但是麵對三十多條吵架的壯漢還是撐不住,到了後半夜1點多鍾,鬆口了,“如有必要,再派你們這個旅開往上海參戰。”
2月初,宋希濂奉命率部入滬參戰,奮勇作戰,功勳頗著。5月5日,中日簽訂《凇滬停戰協定》,第261旅調回南京整訓,宋希濂升任第87師副師長。
德械師一開始隻有第87、88兩個師,每個師是兩旅四團外帶兩個補充團,1933年,將第87、88師的4個補充團抽出編成了第36師,宋希濂任師長——27歲啊。12月,第36師參加鎮壓第19路軍的“福建人民政府”,宋希濂帶領部隊猛衝巧打,立功甚多,蔣委員長表揚第36師這支新編成的部隊,“於討伐叛亂戰役中首建奇功”。
隨後參加第五次“圍剿”,奪占紅軍主要陣地白依洋嶺,勝利得意之時,突然遭到紅軍的隱蔽射擊,身負重傷。
1935年5月傷愈回原職,奉命殺瞿秋白。
“西安事變”後,率部進駐西安,兼任西安警備司令。
上海“8·13”抗戰爆發的當晚,宋希濂奉“火速赴上海參戰”之令,即刻揮師南下,進入江灣天寶路及大場一線,與日軍展開了逐街逐屋的激烈爭奪,周旋了兩個多月。在這期間,第36師先後補充了四次兵員,官兵傷亡達一萬二幹多人。
10月下旬,宋希濂升任第78軍軍長,31歲,仍兼第36師師長,
11月22日,宋希濂率領第36師殘部三幹餘人參加南京保衛戰,補充兩個團的兵員和槍支彈藥後,擔任紅山、幕府山、下關、挹江門一線的防禦任務。12日晨,唐生智命各部分路突圍。宋希濂指揮部隊掩護長官公署及直屬部隊渡江,並負責控製其餘部隊按指定方向行動。
此戰後,宋希濂調任榮譽第1師師長,駐湖南瀏陽。1938年5月,升任駐防河南的第71軍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