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人生,互助互愛

互相提攜勉勵;為我,為你,為我們的子孫後代在海外闖出美好的生活和成功的事業奉獻自己的綿力。
個人資料
peterpan166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華民族在抗日戰爭中最大慘案:黃河花園口決堤 90萬同胞遇難!

(2024-11-24 22:48:31) 下一個

中華民族在抗日戰爭中最大慘案

                           黃河花園口決堤 90萬同胞遇難! 

花園口原是明代一座花園古渡,因1938年決口事件而震驚中外。近日,記者趕往花園口,試圖揭開她那神秘的、塵封已久的曆史麵紗——遙想當年,滔滔大水自此湧出,水勢所至,廬舍蕩然,盡成澤國,罹難民眾,九死一生……1938年6月6日,國民黨軍隊為了阻止日軍西進,決定在黃河花園口決堤放水淹日軍,6月9日,悍然掘開鄭州花園口大堤,使黃河水奔騰直瀉,奪淮入海,人為地製造了一場震驚世界、慘絕人寰的大浩劫、大災難。花園口決堤與長沙大火、陪都防空隧道窒息並稱為抗戰期間三大慘案。其中禍及地域之廣,罹難人數之多,國內外反響之大,當以花園口決堤為最……

最後抵抗線促成“以水代兵”

“在抗日戰爭中,國民黨軍隊扒開花園口以阻擋日軍這一事件,無疑是抗戰史上慘痛的一幕。桀驁難馴的湯湯黃河水從花園口改道,向東南方向迅猛推進,在黃淮平原隨性肆虐了近9年之久,遲滯了日軍進攻的同時,也在中國豫皖蘇3省留下了災難深重的黃泛區。”對花園口頗有研究的原邙金河務局副局長餘漢清在接受采訪時說。

在中國的軍事曆史上和軍事思維中,水從來都是一個力量巨大的天然武器,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關羽的“水淹七軍”。而黃河被利用的次數最多,曆史上曾經20多次被人為決堤,用以攻擊或阻擋敵人。古老的黃河在孕育了燦爛中華文明的同時,也造就了中國獨特的軍事鬥爭思維。蘭封會戰剛一結束,蔣介石就收到了數量眾多的建議:扒開黃河、水淹日軍!

1938年日軍入侵中原,6月7日繼開封失陷後,中牟又失守,鄭州危急,武漢震動。為阻止侵華日軍西進,蔣介石把黃河作為“最後抵抗線”,采取“以水代兵”的辦法,下令扒開黃河大堤。

“應該說扒黃河阻擋日軍早就有想法,當時的第一戰區長官部參謀長晏勳甫建國後著書說,1935年他擔任武漢行營參謀長時,便有中日交戰時可決黃河之堤將敵隔絕於豫東,借以保全鄭州之議案;1938年他出任第一戰區長官部參謀長時,又和副參謀長張胥行以此計劃向程潛建議,程認為可行,遂向蔣介石請示,蔣回電予以批準。但下命令又是比較倉促的,決口的任務交給了守衛黃河的商震的部隊,地點首先選在中牟縣境內大堤較薄的趙口,因趙口流沙太多,沒能扒開。蔣介石知道趙口無望扒開後,就指示再換地點重新決堤。經過緊急協商,駐守在黃河附近的新八師初步把地點選定在趙口以西的花園口附近。”

6日,國民黨新八師師長蔣在珍提出改在花園口另行決堤,被采納,得賞金2000元。蔣在珍在決堤前,先把花園口一帶的群眾都趕到5公裏以外,然後密布崗哨,選出身強力壯的士兵800多名,分5個小隊,日夜輪流決堤,夜間以汽車上的燈光照明。

6月9日上午9時許,蔣在珍部在花園口決堤成功,河水奔騰而出,水流由中牟、尉氏沿賈魯河南犯。6月13日,花園口和趙口決堤之水匯合於中牟縣前後段莊,如脫韁之馬,越過隴海鐵路,傾平賈魯河,經中牟、朱仙鎮、尉氏,直撲開封西、北兩門,越鄢陵過扶溝,經西華、淮陽至安徽亳縣,奪潁河到正陽鎮入淮河,形成人為的黃河大改道。

艱難抉擇驚天悲歌

餘漢清介紹說:“1938年6月6日,國民黨新八師參謀熊先煜是決定在花園口決堤的主要參與者,建國後,熊先煜在1989年其自述文章中談了當時的情形。”

蔣在珍命令由我主持決堤工程。我當然清楚那黃河之水撲向千裏平川所造成的嚴重後果。作為一個軍人,隻有服從……我選定在關帝廟以西約300米處決堤。我看中這裏,是因為待河水從花園口一帶湧出,漫過已被日寇占領的開封、中牟、尉氏、通許、扶溝、西華等縣境後,便可注入賈魯河,向東南而行,流入淮河。賈魯河道,可成為一道天然屏障,阻止河水無邊漫延,當可減少人民所受之損失。

決堤官兵耳聞隆隆不絕的爆炸聲,心急如焚,乃夜以繼日,猛掘不止。6月10日10時,突然暴雨傾盆,竟日不停。這場大雨實有利於決口之加大,洪水最終衝垮兩道決口間50米長河道。至此,黃河改道,滿河大水由此撲向千裏平川……

“他們唯恐決口太小,急電薛嶽調來兩門平射炮及士兵一排,在一名連長帶領下,連射六七十發炮彈,決口擴大至370米,全河改道。洶湧的黃河水居高臨下,一瀉千裏。堤腳下的邵橋、史家堤、汪家堤和南崖4個村莊霎時被洪水衝毀,蕩然無存。口門外刷成深13米、方圓2500多畝的深潭。洪水沿賈魯河、潁河、渦河等河道向東南漫卷,由十幾裏擴展到100多裏寬,在人口稠密的大平原上橫衝直撞,而後在正陽關至懷遠段湧入淮河。黃河水入淮後,又溢出兩岸,繼續泛濫。”餘漢清說。

黃河決口之初,河南境內的洪水分東西兩股。西股是主流,泛濫地區特別遼闊,從西北到東南長約400公裏,寬30至80公裏。泛區的西界自花園口西麵的李西河起,自東南經新鄭城東祭伯城、中牟城南的姚家、尉氏西南馬村、鄢陵西南的張橋,直至沙河畔的逍遙鎮。自此沿沙河北岸到周口,再沿潁河西岸,經阜陽城西的襄家阜、城南的李集,潁上西北的四十裏鋪,直至正陽關。泛區的東界彎曲較少,自花園口東南的來童寨起,經朱仙鎮、陳留又分兩支,一支沿鐵地河,另一支沿惠濟河,先後注入渦河,因趙口南泛的水量不大,災情較輕。後因豫東築堤及自然淤塞等,不久即告阻斷,上述東西兩股黃河水入淮後,下瀉洪湖、高寶諸湖,一時宣泄不及,漫溢蘇北裏下河地區,使河南、安徽、江蘇3省連遭9年的黃泛災害。

當時的國民黨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統計:河南、安徽和江蘇3省44個縣因此受災,390萬人外逃,經濟損失近11億元,5.4萬平方公裏範圍內盡受滅頂之災,1250萬人流離失所,89萬人死於滔滔洪水。黃河改道8年零9個月,黃河水漫流,淤塞水道,滿溢湖泊,阻斷交通和航運,沙湮良田,生態惡化,形成了穿越豫皖蘇3省44個縣的黃河泛濫區,簡稱黃泛區。

新聞宣傳移花接木

6月9日,焦灼中的蔣介石終於等來了期盼中的兩個消息:花園口決堤成功,第一戰區主力完成西撤。

同日送達的還有一封蔣在珍發來的、事先就擬好的電報:“佳日(9日)上午8時,敵機三架炸開花園口河堤,職師正在搶堵中。”

晚上,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程潛給蔣介石的密電在匯報水情之餘,又特別指出:“此間已擬訂對外宣傳,電文大意為敵占據我開封後繼續西犯,連日在中牟附近血戰,因我軍誓死抵抗,且陣地堅固,敵終未得逞,遂在中牟以北將黃河南岸大堤決口,以圖衝毀我陣地,淹斃我大軍。”

“很明顯,這些決堤行動的策劃者、實施者非常清楚,無論黃河之水能夠帶來多少軍事上的成果,也無法抵消巨大洪災給國人造成的苦難。”餘漢清說,“因此,對外宣傳的策略在行動前就想好了。”

決堤兩天之後,6月11日,蔣介石電複程潛,作了三條指示:須向民眾宣傳敵飛機炸毀黃河堤;須詳察泛濫景況,依為第一線陣地障礙,並改善我之部署及防線;第一線各部須與民界合作築堤,導水向東南流入淮河,以確保平漢線交通。

同一天,國民黨中央社從鄭州發出電訊,首次“報道”日軍炸開黃河大堤經過:“敵軍於9日中牟附近猛攻我軍陣地時,因我軍左翼依據黃河堅強抵抗,敵遂不斷以飛機大炮猛烈轟炸,將該處黃河堤壩轟毀一段,致成決口,水勢泛濫,甚形嚴重。”後來,中央通訊社又連續發出兩條電訊,透露了更多的“現場細節”。

國內各大報社如《申報》、《大公報》、《民國日報》等同仇敵愾,一致譴責日軍的野蠻行徑,號召全國各界賑濟災區民眾。

日本對國民黨的宣傳自然不會置之不理,6月16日,日軍控製下的《盛京時報》刊文稱“決潰黃河堤防為黨軍計劃的行為”。

這樣一來,中日之間的新聞戰和一些媒體爆出的異樣信息,使得人們覺得事情似乎沒有如此簡單。於是,大量新聞記者要求到決堤現場采訪。

決堤部隊對此早有準備。6月9日,在花園口剛剛放出水來的時候,商震就電令新八師用炸藥將決口附近的小龍王廟和民房、大樹炸倒,偽造日軍炸毀黃河大堤的現場。

6月22日,當中外記者們來到花園口現場時,一幅熱火朝天搶險堵口景象呈現在他們麵前:大堤上下、人頭湧動、呐喊聲不絕於耳,士兵們、民工們手提肩挑,口門兩側堆滿了用來填埋的土方石塊。大堤內側,船工們劃著木船,將堵塞物拋到水中……

在後來的媒體報道中,可以看出這場戲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各大媒體依舊將決堤一事歸咎於日本侵略者。至少在抗戰期間,大多數國人相信,花園口決堤是日本人所為。這樣的宣傳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也激發了國人的抗戰熱情。

記者們離去了,那些喊著號子的堵口官兵們迅速放下了手中的工具。花園口的合龍,還要等上8年零9個月。

79年後的今天,人們站在花園口的扒口處。陽光燦爛,枝繁葉茂,眼前的一切讓人很難再回想起那災難性的一幕。除了紀念碑等這些後來設置的紀念物以外,甚至找不到任何當年扒口時留下的痕跡。

洶湧的黃河水裹挾著泥沙滾滾向前,將所經過的地方都淤為平地,從此,書上就多了一個象征苦難的地理名詞:“黃泛區”。

國民黨軍隊扒開花園口後,黃河泛濫形成的河道成了軍事分界線,東麵是淪陷區,西麵為國民黨控製區。日寇占領徐州之後,就向中原地區長驅直入,直逼武漢國民政府。從這個角度看,其實是那90萬平民百姓用自己的生命作為代價,阻止了日寇的進犯,他們才真正是曆史永遠不容忘記的民族英雄!

淹沒兩千多個村莊

國民政府救濟黃災災民

花園口決堤後涉水推進的日軍第14師團94式騎兵裝甲車

花園口決堤後日軍14師團作戰步兵在水中跑步運輸炮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peterpan1668 回複 悄悄話 我在去羅王寨祭拜的時候在黃泛區走了一遭, 周邊的麵貌改變了不少。去了葡萄園, 也買了一些那邊出產的葡萄酒, 味道還挺好。
華府采菊人 回複 悄悄話 我在黃泛區待過一些年頭,聽老人說過一些慘況,同時也知道了黃泛區有個奇葩的土改政策,別的地方定成份是以解放前三年的土地擁有量,二黃泛區是以黃河泛濫前三年做基準,因為黃河一泛濫,幾乎家家都成了赤貧,就沒有地主富農了,我有個師傅,是個小幹部,發黃水時他逃到了縣城,因為他有個姐姐嫁到了縣城, 二縣城沒有淹到水,逃時也曾要過幾天飯,後來他家被定為地主, 因為發水前他家有土地, 反右時他提到意見就是認為不公平,”我家地無一壟, 我還要過飯, 咋的也被定成地主家庭“?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