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孩子一個極為有效的【簡單原則】
【對待孩子的訣竅——回到當年的自己】
每個人都必須懂一些生命發展的基本心理學,以及當孩子在五歲、十歲、十五歲、二十歲時,會有什麽樣的思考、感受和行為模式。每個人都必須具備這方麵的知識,因為很多的謎都源於此。孩子叛逆不聽話、不服從你、不與你說話,全都受到生理的控製。
當你具備這些知識,一半的問題就消失了。此外,對待孩子時,你必須也成為一個孩子,將自己放在孩子的角色中。回想自己五歲、十歲、十五歲大時的樣子,你就會知道要如何對待孩子。
還有,不要把孩子當小孩來對待,要將他放在與你平等的位置上,而不應視為非常渺小和微不足道的人。長久以來的一個指導原則是:
在孩子六歲前,待他像個國王或皇後;
六歲至十二歲時,待他像個王子或者公主;
十二歲後,則把他當作朋友來對待。
我們嚴格遵循此原則,成果斐然。
此外,要做好父母,你還需要在你的內在沒有衝突、恐懼、焦慮,你必須是個整體,內在絕不能分裂,必須保持完整;你必須照顧好自己的“內在小孩”,如實如是地愛自己與接納自己,這是你可以對自己做的。
如此一來,你的內在和諧,無論之後你做什麽,對孩子來說都是完美的。這樣就會對孩子創造奇跡。
【0-6歲:把孩子當國王皇後般對待】
教育0-6歲的孩子時,請做到:
一、給予豐沛的愛、注意力與關懷;
二、試著不要說‘不’。
在孩子0-6歲的成長期間,你要傾注愛、注意力與關心在孩子在身上。做所有你能做的事,但必須持續愛著孩子,不要在這期間傷害他。
還有一點很重要:你要減少對孩子說‘不’的次數。這個年紀的孩子非常難以管教,且會持續跟你要這個、要那個,總是跑來跑去、動個不停。但是如果父母一直對他說:‘別做這個,別做那個,這個不是給你的。’像這樣持續地說不,通常孩子就會漸漸養成暴力傾向,因為孩子的內在沒有可以接受拒絕的係統。
盡可能減少說‘不’的機會,試著去順從孩子的希望。你當然不可能滿足孩子所有的希望,也許是因為財務狀況不允許,或者是為了孩子的安全著想。因此,為人父母者必須好好辨別。如果你無法提供某些事物,盡可能就別讓孩子看到它。試著防止孩子產生要它的欲望,因為即便是大人,要對自己的欲望說‘不’也很困難。
這個階段的孩子在經驗宇宙與生命,所以盡可能陪在他身邊。孩子六歲之前所體驗的質量,決定了他日後的觀點如何發展。如果要孩子未來成為快樂的人,就盡可量給他歡樂;如果要他未來成為有感知能力的人,就盡你所能地給他愛;如果希望他變成懂得感恩的人,就多多讚美他。做所有你能做的事,直到這個孩子滿六歲為止。
謹記你的原則:給予孩子充沛的愛、讚美與歡欣。盡可能減少說“不”。
【6-12歲:把孩子當王子公主般對待】
養育6-12歲的小孩,則必須:
一、在自由與紀律之間取得平衡;
二、成為孩子的模範。
在6-12歲的階段,你必須像對待王子或者公主一樣地對待孩子。此時你開始找尋自由與紀律之間的平衡。不是透過強迫來規範孩子,而是說明他形成良好的製約,對生命有正確、全麵的觀點與意見。如果你希望孩子尊重工作的價值、關係與財富,那麽請以身作則。找一件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的事,看著孩子模仿你,而在這過程中,你也會有所成長。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要是看到父母互相破口大罵,他很快也會對父母大聲頂嘴。不能對孩子說‘不要大吼大叫!’‘你還小’這類的話,因為他隻是在模仿大人,而且孩子不會聽你的話,他隻是模仿自己所看到的。
有很多東西是我們無法操控的,像是我們無法控製孩子跟哪一種朋友交往,也無法得知生命本身會提供何種教導,但隻要父母能接受自己,彼此關懷並相親相愛,孩子就有可能成為很棒的人。
謹記你的原則:給予孩子自由,但培養孩子遵守紀律規則。不對孩子大吼大叫,而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模範樣板。
【12歲以上:把孩子當朋友般對待】
對待十二歲以上的孩子,建議你:
一、成為孩子的朋友,帶著尊重來愛他;
二、啟發你的孩子思考與做決定,而非命令。
父母必須把十二歲以上的孩子當作朋友,你們是平等的。在生命的任何一個階段,孩子和你都是平等的,而你必須帶著尊重來愛他,因為受到尊重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偉大的個體。滿十二歲以後,你和孩子的對話必須有所改變,裏麵沒有指令,隻有建議和提問。
如果父母能培養問適當問題的藝術,協助孩子思考、做決定等,對孩子會相當有幫助。滿十二歲以後,孩子可能會養成拒絕你的習慣,去做那些你不要他做的事。比方說,如果你要他早點回家,他可能很晚才回家;如果你說不要跟某人玩,你會跟你唱反調;如果你建議某個課程可能對他有益,他就會拒絕去上。
通常孩子都會度過這個‘說不’的時期,這在孩子人格的演化上是非常自然的階段,因為他需要確立自己的個體性。
在這個階段,孩子並著找出‘我是誰?我是什麽?’無法再把自己想成某某人的女兒、某某人的兒子,而是試著將自己和父母分開,去尋求並證明自己是誰。所以,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會不斷的拒絕你,即便你提供的建議可能更合理。
謹記你的原則:把孩子當成你的朋友;沒有指令,隻有建議和提問。隻要不太出格或危險,允許孩子探索自己的路,哪怕他們會摔倒或遭受挫折,個中的經驗對孩子來說更為寶貴。(資料來自:巴關)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