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雜食性動物還是植食性動物?
日前發了一篇文章:
科學研究 - 人類的身體機構屬植食性動物,不適於食肉
(原鏈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cc3516010095mt.html)
在一些論壇發出後,有網友提出,人應屬雜食性動物。為此,我搜索了一些資料並結合自己的總結,提供大家參考。
前文中已經述及,人類的生理結構屬於植食性,而最為接近植食性中的果食性動物(猴子等靈長類)。
現在請大家先看看下麵這篇短文:
------
大熊貓是雜食性動物還是肉食性動物?
大熊貓原以食肉為主,因環境的變化改吃竹子,但它在形態解剖學上的特征與肉食性動物是一致的。那麽應將大熊貓歸入( )。
A.肉食動物
B.草食動物
C.雜食動物
如果問你大熊貓的食譜中最多的是什麽,你該選竹子,如果問你大熊貓是什麽食性的動物,則它是屬於肉食性動物。它是肉食動物中的“和尚”。大熊貓吃竹子不是因為它喜歡吃,而是不得不吃,因為熊貓行動緩慢等因素,以致它在其生存生境中很難捕食到動物(動物倒是多可它逮不著)。而大熊貓之所以珍稀,主要因為他們存活率低、繁殖能力弱等因素造成。而造成這原因的最根本原因,可能就是因為大熊貓違反了其原始食性,即違反了其消化係統的生理結構。
大熊貓是一種很有趣的動物,它的珍貴不僅因為稀少,還因為它的分類地位、古老以及...食性和食譜的差異,世界上有數十個國家上百個科研機構在研究它(包括國外的著名動物園)。
大熊貓的分類地位:獸綱-食肉目-大熊貓科-大熊貓屬(國內多數學者),國外有學者把它分到浣熊科,有的歸入熊科。三派至今爭論不休。
------
請留意,熊貓之所以由食肉轉而成為食素為主,其實是因為環境所逼,不吃素了會餓死,所以才改變了習性的。也就是說,動物可以因為環境的改變而違反了自身的生理習性,所謂的“雜食性”是逼出來的,不是自然的。現在請再看下麵一篇更詳盡的文章:
------
我們是雜食動物嗎?
也許有人會說:“人類同許多物種一樣都屬於雜食性動物,既吃植物,也吃動物。”在這一節裏,就讓我們來看看這種說法是否正確。
在上一節裏,我們提到哺乳動物可大致分成十幾個種類,其中的幾個主要分支有靈長類、食肉類、偶蹄目動物和奇蹄目動物等。這些分類都是根據遺傳學方麵的知識,或是依據動物在解刨學和生理學等方麵的特征而製定的。被劃歸為同一類的動物,或者都是由一個共同的祖先進化而來,或者共同具有一些標誌性的生理特征。
在哺乳動物中的很多類別裏都有不少雜食動物。例如食肉類中的熊,一些生活在南方的熊,就是以素食為主的雜食動物,其食物主要是水果、植物根莖和其它植物材料,同時也吃一些腐肉、昆蟲、魚和小的哺乳動物等。另外北美浣熊,也以素食為主,其食物包括堅果、種子、水果、蛋類、昆蟲、蛙類和蝦類等。食肉類中的雜食動物還有豬獾,主要以植物根莖、果實、蚯蚓、昆蟲、魚、蛙和鼠等為食。在偶蹄目動物中也有雜食動物,例如野豬,主要依靠野果、青草、塊根、塊莖和小動物等維生。另外,靈長類動物中也有一些雜食動物,如狒狒,主要食物是水果、種子、真菌、植物根莖、昆蟲和小動物等,還有黑猩猩,其食物包括種子、堅果、花卉、樹葉、木髓、蜂蜜、昆蟲、蛋類和脊椎動物等。
注意:圖中各部分的麵積與其中動物物種的數量無關,僅為示意性質。
下麵讓我們再以靈長類動物為例來具體說明雜食性的問題。為了增加感性認識,在下表中,我們列出了一些靈長類動物的飲食習性。可以看出,靈長類動物的食物涉及的範圍雖然很廣泛,但主要是以水果、樹葉、種子、樹脂和樹液為主,其它還包括花卉、真菌、植物根莖、花蜜和竹筍等。雖然很多靈長類動物也吃一些動物性飲食,但其動物性飲食主要以昆蟲為主,其它還包括蛋類和小動物等。
一些靈長類動物飲食習性舉例 動物名稱(學名) 飲食習性
黑蜘蛛猴 Black Spider Monkey (Ateles paniscus) 為食果動物,同時也吃樹葉
北方貓頭鷹猴 Northern Owl Monkey (Aotus trivirgatus)為食果動物,同時也吃樹葉和昆蟲
南方貓頭鷹猴 Southern Owl Monkey (Aotus azarae)為食果動物,同時也吃樹葉、種子和昆蟲
銀毛猴 (Silvery Marmoset) 主要吃昆蟲,也吃樹膠、水果、花卉等
巴西黑頭毛猴 Black-headed Marmoset (Callithrix nigriceps)主要吃樹膠、樹液和樹脂等
南美白臉猴 White-faced Saki (Pithecia pithecia)為食果動物,同時也吃大量的種子和堅果,有時也吃樹葉、昆蟲(螞蟻)
金獅猴 Golden Lion Tamarin (Leontopithecus rosalia)為食果動物,主要吃甜軟的水果,同時吃花卉、花蜜和無脊椎動物,有時也吃樹膠
日本獼猴 Japanese Macaque (Macaca fuscata)食物主要為水果、樹葉、漿果、種子、昆蟲和小動物等,同時也吃農作物,冬季下雪時主要吃樹皮
狒狒 Baboon 主要食物是水果、種子、真菌、根莖、昆蟲和小動物等
非洲黃狒狒 Yellow Baboon (Papio cynocephalus)為食果動物,但也吃大量的樹葉,有時也吃花卉、根莖、草、樹皮
------
通過此文,我們可以總結一下了:
1. 事實上,根本就沒有所謂的雜食性動物這一類,它們的生理結構分屬於肉食性和植食性。例如豬獾、熊、鴨子。。。你能說他們的生理結構有什麽一致性嗎?
2. 通過熊貓的例子,還有上文靈長類以及其它一些植食性為主的雜食性動物例子,我們可以作出這樣的判斷:動物,無論它的原生理結構屬於肉食性或是植食性,都可以因環境而改變出違反自身生理結構的習性來。而其日常食物中,違反其消化係統結構的越多,對於其健康、壽命的負麵影響則越大,例如熊貓就是這麽一個負麵例子。反之靈長類動物,其植物類食物仍占九成以上,則對於其健康、壽命影響並不明顯。
好了,現在我們知道,“習性”其實是不可靠的。動物自以為是的習性,可以完全違反了自身的生理結構而不自知。
那麽,下一個問題,假如說我們人類本屬於植食性動物而有著雜食的食性,能改變回去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隻要您捉住一個已經吃素多年的人問問(這個人吃素至少5年以上吧?)就知道,無論他們在開始吃素之前有多麽愛好肉食都好,隨著他們吃素的時間越長,他們對肉食的腥臭就越是厭惡,甚至連煮過肉的鍋他們都能感覺得到那股腥臭味而需要洗刷幹淨才能煮他們熱愛的素食。
終身食素的人壽星比比皆是。然肉食為主的愛基斯摩人,平均壽命27.5歲。30以上的就是壽星了。這難道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
補充:有人說,草食性動物的體內沒有消化動物的酶。肉食性動物的體內沒有消化草食類的酶。故隻能吃素或吃肉。而人類和雜食動物體內則兩種酶都有,此證明人類是雜食性動物。
我要說,這觀點同樣是過時了。現在我們請先看看這段文章:
據目前的研究報道,魚類腸道中的消化酶種類及活性強弱與魚類的食性有關。大多數學者認為,草食性魚類的澱粉酶類活性較強,而蛋白酶類活性相對較弱;肉食性魚類的蛋白酶類活性較強,而澱粉酶類活性較弱;雜食性魚類的這種特性介於草食性和肉食性魚類之間。這種觀點可能正在接受挑戰,因為在很多肉食性魚類如烏鱧、大口鯰、黃顙魚等的腸道也檢測到很強的澱粉酶活性。在自然水體中,很少有像鱖魚那樣的純肉食性魚類,大多數肉食性魚類在得不到適口食物時,會攝食一些植物性食物,這些植物性食物也會被肉食性魚類分解、消化、吸收。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很多肉食性魚類被馴化成可以完全攝食不含魚粉的配合飼料,如斑點叉尾鮰等。
這樣的例子其實非常普遍,比如狗是典型的肉食性動物,但素食者所養的狗,同樣喂給它們素食的狗糧。
究其原因,我猜測動物體內本身是可以因應食物的變化而作一定範圍內的適應調節。(例如狗當從一種狗糧轉換吃另一種狗糧時,頭一兩餐總會出現諸如肚泄之內的短暫不適,然後就適應了,這也是因為貓狗體內的消化細菌少之故。)
因此,消化酶並不能夠作為人屬於雜食動物的依據,相反,如“科學研究 - 人類的身體機構屬植食性動物,不適於食肉”一文中,專家以整個消化機構所作的比較才是專業而可靠的。例如上述的各種魚類的食性不同,它們的腸道同樣有著明顯的區別(而不是酶的區別)。下麵一段有趣的摘錄,則又是“動物自出娘胎就能適應相反食性而生存”的一個有力佐證:
最近美國有一部「野生動物記錄片」,其中一段播映出一個研究者,飼養了一隻雌性的老鷹。他在老鷹下蛋以後,趁牠飛出去的空檔,就把牠的四個蛋偷走,再把四個鵝蛋放在巢中,那老鷹照樣孵出四隻又胖又可愛的小鵝來了。老鷹這一下可楞住了,怎麽瘦瘦尖嘴的小鷹變形了?怪的是老鷹媽媽也沒有把小鵝吃掉,相反地,把這四隻小鵝當作親生兒子 緋5釀j飼小鵝,然而小鵝是天生吃素,不吃肉的禽類,老鷹媽媽天天飛出去,啣些兔子、老鼠等小動物回家,啄撕成血淋淋的肉,慈悲地餵飼小鵝。小鵝們起先不吃,後來,餓得沒辦法,也隻好吃肉了。可憐小鵝的嘴甲,並不適合吃肉,但牠們也得學老鷹媽媽的樣子去啄食肉類,卻啄得滿嘴鮮血淋漓。幾個月之後,小鵝都長大了,本能地跑到水裏去遊水,老鷹媽媽看得目瞪口呆,心裏想:「孩子,怎麽你們還會遊水呢?」
請看看科學家Ryde博士所引證科學報導中關於退化性疾病與大量動物類飲食的聯係,諸如肥胖、膽結石,遲發型糖尿病,大腸癌症,高血壓,中風,心髒病,憩室形成 (diverticulosis),蛀牙,痔瘡,消化道潰瘍和靜脈曲張。。。請問,這難道不是人類的基本生理結構和肉食品難相適應的結果嗎?
在他自己的行醫過程中,他發現傳統減肥飲食無法幫助的肥胖症患者通過素食達到很好的效果,以及一位有十五年心絞痛病史的患者在改為嚴格素食一個月之後感覺“極好”。他的心絞痛消失了,體重減輕了二十磅,血壓降低了五十五點而且可以沒有困難地走四英裏路程。
相關鏈接:
我們究竟吃下了多少屍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cc35160100bnpf.html
科學研究 - 人類的身體機構屬植食性動物,不適於食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cc3516010095m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