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的經濟成長和百姓不相幹

(2007-03-22 21:35:35) 下一個


中國的經濟成長和百姓不相幹

2007-02-25 09:51

交的稅世界排前麵,享受的福利世界排末尾。我們交的稅都給狗吃了。

中國老百姓繳的稅率僅次於福利極高的法國,世界第二,而享受的福利才占稅收的8%,我們老百姓繳給政府的稅都被狗吃了。

政府財政總收入中的教育,衛生,社保等公共開支的比例,美國人42%,英國49%,加拿大最好,是52%.中 國是8%,

日韓 歐洲 北美政府的行政運行成本占政府支出的1%-2%,我國是46%。 

也就是說:他們國家的官吃稅收的1%-2% ,  中國的官要吃46%。我們當官的比別人多吃20-40倍。 

他們國家老百姓吃的福利是:美國人42%,英國49%,加拿大最好,是52%.我們老百姓吃的是8%,我們老百姓享受的比例隻有別人的1/6-1/7。

這就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社會主義稅收。

美國政府的官僚隻花稅收的1-2% ,而給老百姓提供的福利占稅收比例的40-50% .

而中國政府的官僚花稅收的40-50% ,是美國的20-40倍. 
而給老百姓提供的福利占稅收比例的8%,是美國的1/6-1/5.   

全國公款吃喝3700億元, 
中國的教育經費700億/年.正好是公款吃喝的一個零頭。
公車消費3986億元 。 
公款出境旅遊2400億元, 
公款賭資外流2000億元 
僅這些就合計12086億元,相當於全國醫療費用的兩倍。 (並且80%的公費醫療還是隻占人口比例不到1%的高幹們在享受),
中國無論人均GDP還是總值 都遠低於日本,公款吃喝卻是日本的1000多倍。
中國的教育投資不及非洲的烏幹達,失、輟學兒童人數世界第一。
而韓國首都漢城政府官員用的公車才14輛。
日韓 歐洲 北美政府的行政運行成本占政府支出的1%-2%,我國是46%。
還有官方自己公布的貪汙腐敗數額是一年25000億

這就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社會主義稅收。

中國的官辦市場經濟導致世界超級貧富懸殊,更是導致勞動所得之占GDP的15%左右,比印度都還要低,隻有印度和美國的等國的1/3左右,中國的絕大部分(約60-80%)的老百姓生活水平還沒有印度高,印度的勞動力成本比中國要高兩倍,這邪惡的GDP增長對於我們大多數老百姓有個屁用,中國必須徹底變革。

中國城市人口中最窮的20%隻有最富有的20%的人的收入(不含灰黑色收入)的4.5%,即約22倍左右,遠遠超過美國。若含灰黑色收入則遠遠不止這麽多倍。

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費國,為全球奢侈品行業的總銷售額作出近20%的貢獻。

據估計2011年中國將超越美國、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費市場。 而同時是在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之為美國的30-50分之一的情況下成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費市場。

中國有約24萬人擁有約0.1億個人資產(不包括房產,轎車,和已投資的部分,即僅指手中的現錢)

中國成財富最集中國家,0.4%即約150萬家庭占70%財富(這個數據隻包括存款、股票等資產,沒有把灰色收入計算在內)

原來我們說拉美貧富懸殊,現在看來拉美財富已是相當公平的了,中國已經遠遠超出和徹底拉美了化了。

中國官辦市場經濟,造成勞動所得隻有社會總所得的15%左右, 

中國的超級貧富懸殊導致60-80%的中國人生活跟非洲差不多。這邪惡的GDP增長對於我們大多數老百姓有個屁用,中國必須徹底變革,否則老百姓隻有造反,別無其它選擇。如果不改隻會導致矛盾激化,最終讓革命來改革。


--------------------


中國財政支出中吃飯達3700多億元

原址:http://www.chifan.cn/tsxcshow.asp?id=1258


     我們的財政支出政策問題其實相當嚴重!”日前,著名經濟學家張曙光在廣東省財政廳科研所舉行的一次講座中指出:2006年中國財政支出中行政事業支出浪費驚人。他還表示,公車出行和吃飯招待成了行政事業支出浪費的重頭。

     浪費驚人


     2006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為10.5%,財政收入增長速度是經濟增長速度的2倍。據國家稅務總局網站數據顯示,2006年全國稅收收入(不包括關稅和耕地占用稅、契稅,未扣減出口退稅)完成37636億元,比上年增長21.9%,增收6770億元。此外,稅務部門還組織征收耕地占用稅、契稅、社會保險費、教育費附加和文化事業建設費等其它收入4208億元,增長25.3%。共辦理出口退稅4285億元,增長27.1%,增加913億元。“這樣的比例是不合理的。”張曙光表示。


     而在各項財政支出中,最多的是行政事業支出。據張介紹,1995年,行政事業支出占財政總支出中比重11%,如今已經達19%—20%了。“在國家財政支出中,行政事業支出本來是為了用於維持政府機構正常運轉,發展社會公益事業的,這些支出對於社會的穩定和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有數據顯示,如此重要的行政事業支出卻存在著異常嚴重的浪費。2006年,31個省市自治區的行政事業支出超出財政支出部分高達5780多億元。“什麽支出最多?公車出行支出3000多億元,吃飯3700多億元。”張曙光說,“這是一個可怕的數字!”


   支出扭曲


     張曙光說:“多年以來,政府都表示要增加教科文衛等財政支出,實際上並未落到實處。拿教育來說,增加的投入主要給了高等教育,薄弱的基礎教育仍然饑渴。”

     據統計,2005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比例為2.82%,比上年的2.79%增加了0.03個百分點。但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比例(14.58%)比上年(14.90%)下降了0.32個百分點。而1993年發布《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時提出的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支出在上世紀末占GDP的比例應該達到4%的目標,如今還是霧裏看花。而事實上,去年國家財政隻拿出了300億,減免了農村中小學生的學費,就使全國1.5億的學生受益。


     對此張曙光認為,成功建設新農村最重要的不在於修路蓋房子,而是要老有所養、幼有所教,加大基礎教育投入才符合經濟社會的發展。而目前的財政分配和支出可以用“扭曲”二字來形容,這和中國經濟發展不平衡是相伴相生的。


     問責缺失


     張曙光表示,行政事業支出浪費嚴重,源於問責的缺失。“人大代表監督不了,老百姓更無法監督。監督缺乏,拿著國家的錢辦事,怎一個‘浪費’了得?”他對此無不擔憂。


     去年9月,審計署發布2006年第5號審計公告,公布了42個部門單位2005年度預算執行審計結果。審計中發現的一些問題包括:一些單位存在曆年結餘資金未及時安排使用,虛列外事經費,自行處置資產,形成賬外資金,擠占、挪用、截留財政專項資金,挪用科研專用基金,轉移財政項目資金,未按規定權限批複基建項目等問題。


    “但‘審計風暴’下各部門表態後,並未見到更加嚴厲的處罰,轟轟烈烈的‘審計風暴’在一場太極八卦的交鋒中,變成溫柔的‘和風細雨’。”張曙光說:“缺乏監督、監管不靈是我國宏觀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一個頑疾,頑疾不解決,問題就得不到最終解決。”他還認為,監管力度也是一個問題。“說我們的社會完全沒有監管是不客觀的,但是監管力度夠不夠強也是一個問題。沒有嚴格的問責機製,隻會‘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因此,我們亟待解決的是建立嚴厲的問責製和強有力的監管製度。” 新快報記者 姚莉萍


注: 

張曙光


     1939年9月8日生,著名經濟學家。現為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長、學術委員會主席。主要研究領域為宏觀經濟學、製度經濟學。曾四次獲孫冶方經濟科學論文獎和著作獎,一次獲國家科技進步軟科學一等獎,兩次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獲第二屆中華十大經濟英才特別獎。

金羊網-新快報



--------------------

 中國人冤不冤:稅負全麵分析

一、中國人稅負全球第二高

  美國財經雙周刊《福布斯》今日發布報告稱,在全球52個國家和地區中,中國香港是僅次於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全球第二個稅負最輕的地方;中國內地則是全球稅負第二重的地方,居於法國之後,也是亞洲稅負最重的地區。中國專家稱,經濟高速發展,“稅務負擔指數”高是必須經曆的階段。

  中國稅負全球排名第二高《福布斯》的“全球2005稅務負擔指數”調查,度量世界52個國家及地區雇主及雇員的綜合稅務負擔,所用指標有5個,即公司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財富稅、雇主及雇員社會保障金及銷售稅。

  該調查顯示,中國在上述5個指標中,除了“雇員社保金”高於首位的法國外,其餘指數均低於法國,總指數為160,全球列第二位。接下來的分別是比利時、瑞典和意大利等,中國台灣地區列49位,中國香港地區列55位,即倒數第二位,稅務負擔僅重於阿聯酋。

二、工薪階層:納稅主力軍

  據國家稅務總局統計,2000年全國共征收個人所得稅660億元,其中工薪階層繳納的就有283億元,占了42.86%,高居各個應稅項目之首。 2001年上半年,個人所得稅共收入464億元,工薪階層所占比例依然最大。富人逃稅、漏稅,而普通工薪階層、中低收入者負擔了本來具有調節財富分配功能的個人所得稅,這在中國早已不是什麽秘密。

  近些年來不斷地在報上看到有關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消息,有許多感慨。三年前新華社發出一條消息:《個人所得稅主要由工薪階層繳納正常嗎?》,據國家稅務總局統計,2000年全國共征收個人所得稅660億元,其中工薪階層繳納的就有283億元,占了42.86%,高居各個應稅項目之首。2001年上半年,個人所得稅共收入464億元,工薪階層所占比例依然最大。富人逃稅、漏稅,而普通工薪階層、中低收入者負擔了本來具有調節財富分配功能的個人所得稅,這在中國早已不是什麽秘密。

  時隔一年以後,我又在報上看到《朱?基質疑富豪不繳個稅?國家將加大對富裕階層個人所得稅的征收力度》的消息。在美國《亞洲華爾街日報》評出的“中國十大富豪”中不少人還是政協委員,他讓稅務部門一調查,結果發現這些富豪統統沒有交個人所得稅。他對此大為不滿?“為什麽越富的人越不交稅呢?這是不正常的,都不交稅,國家哪裏有錢,怎麽辦事業呢?”“我看個人所得稅還是應該交,我的工資超過800元的都交了,為什麽越富的人越不交稅呢?這是不正常的。”

  中國有些人太荒唐了,大學生勤工撿學也要繳稅!那他一年的總收入是多少?他一年總收入能否養活他自己?

三、高稅收是否讓老百姓得到了高福利?

  1、九億農民:基本沒有醫療保障農民有“三怕”一怕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發展沒底數;二怕老,老了沒人管;三怕得病,缺醫少看病難。不少農民最後都死在家裏。為什麽?看不起病。小病扛、大病拖,實在不行就往家裏拖,是許多農民的真實狀況。現在醫院的條件越來越好,收費也越來越高,一天的藥費就是半年的莊稼錢。許多農村醫保幾乎空白,得了絕症隻好在家等死,生和死都不用出門。農民真的很想問問,看病為什麽就這樣貴,醫保何時保到我們?

  2、教育產業化讓窮孩子讀不起書年年高招,年年有考上大學卻因繳不起學費而無緣讀書的淒涼報道。不要提內地欠發達地區,不要提廣大鄉村,更不要提“老少邊貧”,就是在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富庶地區,家庭經濟建設稍未跟上時代步伐的市民,孩子考上大學也是一件讓整個家庭布滿愁雲慘霧的“大喜事”。據現在的調查,大學生的家庭來源愈來愈集中,來自貧困地區貧困家庭的學生越來越少,嚴格地說,沒有。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當然很複雜,但高校畸形的高收費是一個最直接、最看得到的過濾器,將所有貧困家庭的孩子擋在了外麵。

  3、下崗職工:可有可無的失業保險按照官方的估算,失業人數大約為 550—600萬人左右。而眾多學者在研究失業問題時實際上往往還有另外三種口徑:其一,是在政府發布的失業率上加上企業下崗職工,即再加上650萬人左右;其二,是在第二種口徑的基礎上再加上現有企業的冗員,目前各方麵對企業冗員的估計在1500—3000萬人左右;其三,是再加上農村的剩餘勞動力,即每年3000萬人左右。按照1999年條例規定,建立失業保險基金,用人單位按照工資額2%繳費,個人按照工資的1%繳費。失業金按照繳費時間計發,貢獻多者標準高些,享受待遇時間長些。但是,在失業保障的力度方麵,有的學者認為目前我們對失業提供的保障還過小,製度承受力不夠。

   4、社會福利嚴重落後用GDP衡量經濟發展有缺陷的,比如經濟發展的同時,伴隨著貧富差距的擴大、政府的迅速腐敗,生態環境的急劇破壞等等,所以發展經濟學後來就慢慢的衰落了。早在90年代中期,已經有人意識到用GDP不能衡量社會發展。在中國用GDP作為衡量經濟發展的指標,至少帶來很多問題比如GDP 不能衡量社會福利的增長。社會福利以養老金來說,現在全國很多退休工人領不到養老金,全國總工會早在1996年就做過一個調查,除了一般退休工人的生活狀態之外,那個調查中還提到一個特殊現象,很多曆屆的全國勞模退休後的生活都非常困難。這個報告是想說明:這些具有特殊政治地位的全國勞模退休後生活都如此困難,一般工人就更不用說了。

四、中國人繳納的高稅收,哪裏去了?

  數據是最有說服力的,讓我們先看一下國家統計局2004年發布的《中國統計年鑒》中的數據。國家財政收支總額:2003年,國家財政收入為21715.25億元,財政支出為24649.95億元,收支差額-2934.70億元。國家財政按功能性質分類的支出:2003年,經濟建設費7410.87億元,社會文教費6469.37億元,國防費 1907.87億元,行政管理費4691.26億元,其他支出4170.58億元。據報道,目前,國民經濟GDP的實際稅負已經高達32.55%。與世界上發展中國家18-25%的稅負相比,已經是太高。企業、個體工商戶和村民的負擔已經很沉重。而高達37960億的國家實際支出中,隻有21.33%用於公民最需要的社會保障、撫恤救濟、教育醫療衛生四類項目。而其他的財政支出呢?

  1、公款吃喝一年2000億據報載,全國一年公款吃喝在2000億元以上,相當於吃掉一個三峽工程。這是一個觸目驚心的數字。人們不禁要問:有多少公款經得起吃喝?記者在基層采訪時,發現這樣一種怪現象:越是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地方,招待越是豐盛;越是窮的地方,吃喝風越是厲害,幹部也越是講排場。更不用說一些人借職務消費之名,混水摸魚,明目張膽地撈取個人好處。即使一些看起來正當的職務消費,也講排場、比闊氣,大肆鋪張浪費,“一桌酒飯一頭牛,一部小車一棟樓”。

  2、公車支出一年3000億一個驚人的數字:每年公車消費3000億人民幣,占財政收入的13%,全國13億人年均負擔230多元。公車改革曠日持久,舉步維艱。 “兩會”上代表、委員對此事各抒已見。全國政協委員孫繼業說,目前公車製度存在的弊端有目共睹,影響改革的進程和步伐,“主要原因在於公車改革影響最大的既得利益群體主要是領導階層,因此公車改革的阻力也特別大。”公車改革的阻力來自既得利益的領導階層,這個原因找得準,但更令人擔憂。

  3、公費出國考察一年2000億2004年黨政幹部出國支出應該是2000億元人民幣,這個數字與某媒體“去年大陸官方出國考察共花費了2000億元人民幣”的報道是一致的。用於公費出國培訓、學習、考察,甚至遊玩、娛樂一年花去2000億元人民幣,這簡直就是天文數字,相當於每位公民為出國幹部負擔 160元費用(按13億人口計算)。這2000億元人民幣在出國之前要兌換成外匯。

  4、決策失誤:看不清的無底洞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曾說:我們國家最大的浪費莫過於戰略決策的失誤。世界銀行估計,"七五"到"九五"期間,投資決策失誤率在30%左右,資金浪費及經濟損失大約在4000億-5000億元,這是一個多麽驚人的數字!在剛剛結束的全國政協小組討論會上,曾身居電信行業要職的楊賢足委員就一種現象提請國家高度重視:"電信網絡存在嚴重的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其浪費數額相當於建幾個三峽了。"

五、高稅收、高福利、高生活質量的現實典範!

  歐洲國家普遍是高福利國家,稅收高,但並不成為百姓的負擔,相反老百姓能從這種“高稅收高福利”的體製中獲益,因此去歐洲尤其是北歐國家旅遊的人,對當地人的燦爛笑容一定影響深刻,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歡愉。因為有良好的福利政策作為保證,北歐的公民才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

  1、瑞典堪稱是平均主義的社會瑞典堪稱是平均主義的社會。瑞典之所以平均,得益於高稅收高福利:1995年,該國藍領工人平均月收入15100瑞典克郎、白領 20200克郎,其中要交所得稅31%,大公司的經理則要交60~70%的個人所得稅。瑞典的福利可謂五花八門,有病人津貼,父母津貼,寡婦撫恤金,妻子生活補助,醫療補助,住房補助,未成年人補貼,從小學到大學全部免交學費,中小學生免費午餐等“:”瑞典首相的年薪與一般工人相比,納稅後為2:1;首相住在居民區,沒有保鏢,出入不帶隨從;家中無公務員和廚師,上下班乘公共汽車或開私家車;瑞典前首相費爾丁出身農民,任職時還抽時間回家務農“。

  2、丹麥的高福利公立學校是不用交學費的,而且對丹麥學生來說,政府每月都有補助,補助足以支付每月的開支。學生的成績是13分製,6分就及格,11分以上就很不錯了。而且電腦上網是免費的,這是北歐的福利製度,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享受得到的。每個學生都可以得到一個免費上網帳號,而且還能免費打印 500張紙(每學期)。AOF是免費學習丹麥語的地方,不光是免學費,而且提供書本、鉛筆,甚至免費的飲料,不可想像吧!這都是高稅收、高福利的好處。在丹麥你絕對可以自由地學習,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時間,一切都是自己做主。

  3、新西蘭福利稅收新西蘭的社會福利製度由來以久,早在一八九八年為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就已引入了養老金製度。與其他國家的社會保障製度不同,新西蘭收入資助的資金來源於稅收收入。在新西蘭沒有一個特別的基金會需要工薪族繳納任何款項。對那些符合資助標準的人來說,接受現金救濟是他們應有的權利。這些救濟包括撫養補貼,例如用於維持家庭生活的補貼,以及給予孤兒、喪偶者和無人撫養的兒童的補助。病殘撫恤的內容包括對病人和殘疾人的補貼,甚至還向殘疾人提供貸款,用於搬家、修理房屋和購買汽車。在新西蘭,60歲以上可以領取養老金(到2001年將改為65歲)。與工作相關的救濟包括培訓和失業救濟,以及在尋找工作期間給予的補貼。其他的補貼方式有:兒童撫養補貼、葬禮津貼和康複補助。新西蘭六歲至十六歲的小孩必須接受強製教育,但是大部分的小孩從五歲開始上小學,免費的強製教育最多可延長至十九歲。

  4、印度人看病不用花錢印度憲法規定,所有國民都享有免費醫療。為此,印度在全國建立了2.2萬個初級醫療中心,1.1萬個醫院,2.7萬個診療所和 2000多個社區醫療中心,形成了一個覆蓋麵比較廣的醫療網絡。這些政府醫院對所有病人敞開大門,從掛號、手術到品各項服務一律免費。病人看病不花錢,自然會經常光顧醫院,這就導致了一係列弊端。首先是政府財政不堪重負,資金無法及時到位。醫院財政緊張,醫療條件自然就難以跟上,稍微好點的藥品經常缺貨,使得病人被迫拿著醫生處方到藥店裏自費抓藥。雖說政府醫院看病免費,但是有錢人肯定無法忍受這裏髒亂差的條件,因此,設備先進、幹淨整潔但收費昂貴的私立醫院就成為他們看病的首選地。在印度,私立醫院約有1300多家,主要麵向中產階級以上的人群。

六、中美個人所得稅率和百姓生活質量大對比!!!

  中國的每月3500元人民幣的稅率相當於在美國5萬美元年薪的稅率,可生活質量差別巨大。美國5萬美元一年已經可以養家,中國大城市裏,3500/月永遠都買不起房子,稅一扣,每月交通和房租一交,給父母300,吃飯500,連自己都養不活。

  1、美國

  A、個稅含義美國的個人所得稅可以扣除很多東西,年底有一次總的算法,如果你多交的會退回給你,有很多的利益,老來退休的時候國家每個月會給你很多錢養老,這錢可能比你交的稅要多很多。

  B、稅率單位美國的稅率是按照家庭來算稅的,如果你的收入要養老婆,就按照兩個人來算,還有孩子就按幾個依賴你的人來算稅。這時候,你的稅率是非常之低,低至沒有的地步!甚至孩子多了的時候國家還補貼錢給你。如果你的老婆有收入,家庭的收入加起來一起算稅比分開算稅的稅率要低一些。

  C、失業美國如果失業,可以拿到每個月大約1000多美元的失業金,這錢足夠租房和吃飯費用。

  D、買房美國買房退稅

  E、買車美國退稅

  F、生活質量美國人買的房子都是別墅,中國買別墅的房子一點都不比加州便宜,中國的別墅一個月什麽管理費都要一萬多呢,而美國呢?

  美國交了稅後,享受到了該享受的所有好處,上高速公路免費,汽車年費為不到幾十美元,考駕駛執照12美元。沒有養路費的說法。子女上大學之前免費。

  2、中國

  A、個稅含義在中國,如果你在這個月有收入,就繳稅,下個月沒有收入了,也不會退稅,年底沒有,退休也沒有,永遠都沒有退稅。B、稅率單位

  B、稅率單位中國的稅從來都不考慮你的明天和你的小孩,決不考慮家庭因素。中國沒有養老,年輕人可能要養活四個老人和一個孩子。中國把養老這個問題丟給了社會和個人,國家和政府基本卸掉了全部責任。要求單位負責為個人交養老保險。你交的稅沒有給你帶來任何養老和任何好處。給社會上的企業和單位帶來負擔。

  C、失業在中國現在我個人和單位每個月交了300多元失業保險,如果失業,每個月如果跑斷腿,找各種部門和機關,可能可以拿到400元人民幣每月。

  D、買房中國買房交契稅,0.75%到2%

  E、買車中國繳稅

  F、生活質量上海,北京等中國的大城市的房子已經是80萬到100萬的價格了,夠工作的人奮鬥一輩子,子女的學費,養老,失業等一大堆問題。國家政府和製定政策的人有穩定的收入,從來不知道老百姓的苦楚和生活質量在穩步下降。

  子女上幼兒園:國內大城市大多一萬到兩萬一年,也有便宜的子女上初中,高中:國內大城市大多一萬到兩萬一年,也有便宜的子女上大學:中國的學費已經可以和英國相提並論了

七、警鍾貫耳:稅負輕重標準在於百姓福利!!!

  有些專家爭論諸如《福布斯》的統計方法有問題、中國的稅收總額要扣除社會保障費或者什麽個稅起征點如何啦,都是隔靴搔癢,沒有打到靶子上。比如有一種比較典型的觀點認為中國的稅收負擔沒有那麽高,為此辯護的理由是歐洲還有更高的稅。可是問題的重點並不在於稅收了多少,而是收這些稅百姓有沒有怨言。收了稅之後,用在哪裏了,怎麽用的,老百姓滿不滿意?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1、稅收應“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通常而言,稅收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作為國家財政的主要來源,其使用應用於“公共目的”,而什麽是“公共目的”,當然就是“代表最廣大人們的根本利益”的目的,按照現有的法律,每一項大型的財政支出,應該交全國人大討論是否屬於公共目的。也就是說,老百姓不滿意的那就不能用。美國人固然窮兵黷武,拿著公民的錢去搞軍事,但那也是國會表決同意的。所以對公共財政的使用如何進行有效的監督,比討論稅收統計方式來得重要。

  2、必須檢討自己的稅收政策

  我們必須檢討自己的稅收政策,采取措施將中國的稅負降下來。就像在農村實現農業稅減免一樣,也必須對我國城市現行的稅收政策進行調整,從整體上將稅負下調。稅負過重的根本原因,是行政開支過大。龐大的政府機構係統,加之形形色色的其它“吃皇糧”的隊伍,幾乎將每年國民收入相當大的一部分吃掉。治理稅負的源頭工程,必須是行政體製的改革,必須是裁減“吃皇糧”隊伍。沒有行政開支的大幅度減少,稅負的降低是不可能的,表麵上降下來,必然“按下葫蘆起了瓢”,會在另外的地方補上去。

  3、稅負公平與稅金使用比總量更重要

  不公平的稅負分配讓公眾覺得自己負擔過重。亞當。斯密指出公平是政府稅收的首要原則:“每一個國家的國民應當盡可能地按照各自能力的大小,即是說按他在國家保護下所獲得的收入的比例”交稅。通俗地說,稅負應該與收入成正比。但是,現行的稅收製度讓公眾嗅到了“劫貧濟富”的味道。與其說公眾心理稅負沉重起源於實際稅負總量大,還不如說是因為稅負公平的稀缺。稅負的分配與使用如果不符合社會公平的基本準則,即使實際稅負並未在全球名列前茅,人們依然會覺得不堪重負,結果將嚴重影響公眾對政府的滿意度與認同度——從這一意義上說,稅負公平比稅負總量更值得決策者們警惕。

  4、期待稅負“痛苦”轉為百姓福利

  我們的財政收支對弱勢群體的關心還是遠遠不夠的,為此,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建立促進“五個統籌”發展的有效機製、加強薄弱環節做好“五個重視”的要求,為財政工作注重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構建和諧社會指明了方向,也代表著廣大民眾的心聲。問題的關鍵是各級政府應該秉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宗旨,真正將中央的精神落實到位。要把當前的稅負“痛苦”轉化為百姓福利,就必須進行稅製改革。政府及稅務部門的宣傳口號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財政、稅收必須為扶助弱勢群體、共建和諧社會提供更多幫助。事實上,政府部門已經在思考相關的問題,國稅總局對弱勢群體稅負較高的認可,對即將進行的稅製改革無疑具有參考價值。

  5、800元的個稅起征點應該提高

  800元的扣除標準25年一直未變,顯然早已不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居民的實際收入水平。正如很多人抱怨的,在上海、深圳等城市,月薪1500元都很難過日子了,難道還要交稅嗎?如果這些地區將800元定為免征額,就勢必侵犯人民的基本生活費用。由於起征點太低,大部分稅賦落到收入較低的工薪階層身上,個人所得稅本應起到的調節社會成員收入差距的作用,如今卻形成了“劫貧濟富”的後果,與法律出台時的目的相悖。廣州、深圳等地提高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是合乎實情也合乎民意的務實之舉。

  6、稅製改革已是必然

  “簡化稅製,擴大稅基,降低稅率,提高效率”是當前世界稅製改革的總趨勢,目前內資企業所得稅率為33%,很多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適用的所得稅率為 15%和24%.因此,稅製改革已是必然。或許《福布斯》編製的稅負指數更大的警示意義在於督促政府加快稅收體製改革和稅費改革,切實把降低國民負擔水平當作頭等大事來抓。我們與其聞福布斯的“報告”心裏“犯酸”,不如抓緊補齊改製的“短板”。

八、結語

  盡管老百姓沒有說過痛苦,別人也不能隨意為群眾代言痛苦,但各級政府決策者不能不觸及到這種痛苦,察民憂而解民難。不妨把福布斯“稅負痛苦指數”當成一種另類坐標,以草根人物的角度研究並排除其中的“痛苦隱患”,這對於全麵建設小康,構建和諧社會,以稅務杠杆更有力地撬動國家社會發展和民生幸福,善莫大焉。


———–


目前,內地的個人所得稅稅率是5%至45%,即實行九級超額累進稅率,每級遞增5%。全國統一製定的扣除額是每月800元,外籍人員的個稅扣除額是每月4000元。中國的個人所得稅稅率大大高於周邊地區和主要發達國家(香港是2%-15%,新加坡是2%-28%,馬來西亞是1%-29%,加拿大是17%-29%,日本是10%-37%,美國是15%-39%),而外籍人員每月4000元的稅收扣除額卻僅相當於國外的50%左右。同等收入水平下,較高的邊際稅率和較低的稅收扣除增加了實際稅負,對於收入較高的外籍中高層管理者來說。與在國外就業相比,稅收差異使其在國內工作的收入大幅縮水,極大地削弱了他們到國內工作的意願。

  提案舉例說,一個稅前年薪50萬元人民幣的香港高級經理其邊際稅率為7%,相應納稅額約為2500元,而在內地50萬元年薪的外籍員工其邊際稅率則高達25%,納稅額接近10萬元。二者間的差異非常大。這裏還僅僅考慮了基本免稅額,實際上,香港的稅法還規定了其他許多項免稅額,包括供養子女、父母、兄弟姐妹;進修;房貸等,這些考慮納稅人實際負擔的免稅項目在其他發達國家也相當普遍。

原址:http://www.ctaxnews.com.cn/news/xwmjzl/dyq/t20040415_153257.htm


—————-


政府是社會保障的責任主體

  目前全世界實行社會保障製度的國家(地區)已有172個,其中大部分(世界上已有130多個國家)國家都建立了社會保障稅,以稅的方式籌措社保經費。 

  政府是社會保障的責任主體

  由於各國政治、經濟和文化基礎不同,社會保障製度實施的時間、範圍和水平差異甚大,因而對社會保障的定義也有所不同。歸納起來,各國對社會保障的基本定義為:以國家或政府為主體,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國民收入分配或再分配,對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或因其他原因導致生活困難的公民給予物質幫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

  從這項定義可以看出:社會保障製度的責任主體是國家或政府;實行社會保障製度的目標是滿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社會保障製度必須經過國家立法實施。

  由於社會保障製度要通過立法進行強製實施,所以任何非政府機構都無法擔當社會保障的重任,政府自然成為社會保障獨一無二的責任主體。

  社保支出是政府開支大項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2000年政府財政統計年報》介紹,列在大多數國家當年財政支出第一或第二位的,就是社會保障支出。 

  該年報的“各國財政支出按功能性質分類統計表”把政府財政支出分為12類,其中明顯屬社會保障性質的有醫療、社會保障及福利、住房及社區設施等3類。

  該表列舉了126個國家,其中數據完整的 98個國家的政府都安排了這3類支出。上述3類支出在財政總支出中占第一位的有60個國家,比例為59%;占第二位的有15個國家,比例為16%;二者相加為76%。因此,從財政角度分析,世界各國政府都不同程度地承擔起社會保障的責任,而在大多數國家中社會保障是財政上的頭等或第二等大事。 字串5

  財政撥款填補社保基金缺口

  各國社會保障基金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財務缺口。社會保障屬非贏利事業,政府不能過高地收費。國際勞工局1952年通過的《社會保障最低標準公約》建議,要求雇員繳納的社會保險費不得超過其工薪收入的25%,或其贍養妻子所需費用的50%。而社會動蕩、經濟衰退、通貨膨脹,以及在各國普遍發生的社保基金管理效率低下等因素,往往導致社保經費入不敷出。

  對於社保基金的缺口,各國政府都從財政撥款給予補充。發達國家的財政撥款在社保支出中所占的比重相當大。據統計,20世紀80年代中期該比重為:加拿大73%,英國58%,日本45%,美國43%,德國30%,法國28%,平均為51.4%。據《國際稅收評論》今年6月11日報道,德國政府決定把2001年的能源稅收入共223億馬克用於彌補社保經費的缺口。

  以稅收形式強製征集社保經費

  為避免和減小經費短缺所帶來的風險,絕大多數國家通過立法建立社會保障稅稅製,有效籌集社保經費。據統計,目前有111個國家和地區實行社保稅。各國的社保收入名稱不一,如社會保障稅、社會保險捐、社會稅、社保費、社保基金等,但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即由政府立法強製征收,社會普遍參加,稅種列入稅法匯編,並按規定稅率或費率征繳。

  有人認為,以稅收的“三性”來衡量,社保稅無疑具有強製性和固定性,但不具備無償性,因而推斷社保稅的建立存在理論障礙。但有關專家對此做出了反駁。 

  專家認為,各國的社保稅大多享受稅前扣除,實際上政府負擔了部分稅款;社會保障一般包括社會保險、社會福利和社會救濟三部分,納稅人隻為社會保險部分繳款,而對後兩部分不需繳款卻可享受權利;社保稅對納稅人的償還是非對稱的,繳款多者並不一定就享受更多的權利。總的來說,社保稅的納稅人普遍是享受權利多於承擔義務。由此可以斷言,社保稅與一般稅收性質無異。此外,以往被視為金科玉律的稅收無償性理論,在市場經濟改革的條件下,已不足以作為否定社保稅稅收性質的依據。


-----------------


西歐國家維護社會穩定的經驗

姚 斌

從低收入向中等收入過渡的時期是社會最為動蕩的時期,西歐國家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期也曾出現嚴重的動蕩和危機。二戰後,西歐國家針對早期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存在影響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問題,集中精力,致力於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采取了一係列措施。目前,西歐國家的社會矛盾和問題雖依然存在,但總的來說,社會比較穩定,民眾生活普遍較為富裕,享有較高水平的社會保障。西歐國家在解決社會問題方麵積累了不少經驗,值得借鑒。


一、逐步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製度,為民眾提供“安全網”

戰後初期,西歐國家經濟快速發展,但居民貧富差距拉大。為了使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西歐國家吸取戰前經驗教訓,從20世紀50年代起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會保障製度,將社會保障製度作為社會發展的“減震器”和社會競爭的“安全網”。西歐各國的社會保障製度以社會保險為主,包括法定養老、醫療、失業、工傷事故等保險。除了社會保險,還有社會救助和家庭補貼。其中有作為最低生活保障線的社會救濟金、社會撫恤金、子女撫育津貼、教育補貼、青年資助和住房津貼等。西歐各國還非常重視解決貧困問題,特別是幫助社會弱勢群體,法國為此製定了《反對社會排斥法》。由於措施得當,目前西歐貧困人口被控製在較低水平。99%的人口被納入社會保障體係。西歐各國的社會保障開支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0%。社會保障製度確保了每個公民在生、老、病、死、傷、殘、孤、寡以及教育、就業等方麵均有保障,消除了人們的後顧之憂,促進了社會公平,緩和了社會矛盾,加強了社會的凝聚力。


二、製定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收入分配政策,縮小居民收入差距

西歐國家收入分配製度遵循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二次分配注重公平。為縮小收入差距,西歐國家采取很多措施,除了通過社會保障製度、提供各種社會福利和補貼等措施進行收入再分配外,主要是建立旨在縮小貧富差距的個人所得稅稅製。這種稅製在收入再分配方麵發揮重要的調節作用,在多數西歐國家按照累進稅率征收個人所得稅。這種體製的原則是以富幫窮,富人多交稅,窮人少交稅,低收入者免交稅。如德國個人所得稅製的起始稅率為16%,最高稅率為45%,一些西歐國家的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甚至超過54%。二次分配製度對於縮小貧富差距、緩和社會矛盾、確保多數民眾的基本生活水平起到了積極作用。目前,在西歐社會中巨富者和赤貧者都是少數,絕大多數居民屬於中間收入階層,60-70%的人認為自己屬於中間收入階層。這種“橄欖型”的社會結構,即一個龐大的中間收入階層的存在是西歐戰後幾十年社會保持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


三、不斷完善勞資關係協調機製,勞資關係趨向緩和

西歐國家在調節勞資關係方麵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完善的勞動法律體係。西歐國家建立了一整套的勞動法律體係,如《勞動法》、《工會法》、《就業法》、《勞動關係調整法》、《勞動基準法》等。這些立法為勞資關係的建立及調整確立了法律依據。二是建立行之有效的勞資關係協調機製。西歐國家普遍實行集體談判和集體合同製度。通過集體談判,以勞資關係雙方共同協商的形式來確定集體合同,溝通意見,解決糾紛。由政府的勞動行政部門、工會組織、雇主組織組成的三方協調機製是西方發達國家勞資關係的基本格局和主要運行機製。三是建立健全工會參與決定的製度。二戰後,西歐國家工會的地位和作用增強,這改變了單個職工在勞資關係中處於明顯不利地位的局麵。工會參與涉及國家勞動立法和有關社會政策的製定,為爭取職工利益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為職工獲得參與權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四是建立相對公平的利益平衡體係。近年來,西歐國家企業雇員購買股票的現象開始增加,雇員持股,尤其是企業內部員工持股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緩解了勞資對立與衝突。


四、發展經濟,提高全社會生活水平,擴大社會中間階層

西歐國家在二戰後將經濟恢複和發展作為維護社會秩序和穩定的基礎,對經濟發展進行宏觀調控,為市場順利運行創造良好的條件,充分發揮市場機製的作用,將競爭作為市場經濟的核心,通過競爭推動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防止集中或壟斷,對不正當競爭加以約束,主要目的是使經濟有一個穩定的發展環境。在良好的發展環境下,西歐國家普遍經曆了50、60年代經濟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如德國50年代的平均經濟增長率達到了8.8%,創造了一個“經濟奇跡”,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極大的提高,就業人口、勞動生產率和人均資本占有率均保持了高速增長。西歐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為保持社會穩定奠定了物質基礎。工人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受教育機會大大增加,很多人成為企業的股東。從事科技、管理工作的白領人士不斷增加。接受過教育、采用先進農業科技和設備、實行專業化規模經營方式的新一代農民成長起來,加入中等收入階層的行列。社會結構由“金字塔型”轉向“橄欖型”。中間階層在法國占本國就業人口的40%,在德國占60%,他們是西歐國家進步和發展的主要受益者。因此,他們都希望維護自身已經得到的利益,由此成為社會的核心和穩定因素。

五、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務,提高民眾的生活質量

二戰前,西歐國家公共服務欠缺,窮人和富人的生活質量差距很大。二戰後,西歐國家普遍加強對公共服務的投入,公共服務的範圍不斷擴大。公共服務除了國防、內部安全、法律等廣義上的公共產品以外,主要包括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如道路交通、郵電通訊、文化、衛生、教育等。20世紀70年代之前,在西歐國家公共服務主要由政府提供和壟斷。後來,隨著公民對公共服務需求的不斷增加,公共服務逐步走向市場化,市場在提供公共服務方麵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政府的主要任務是製定有效和公平的規則,對公共服務的生產過程進行監督,保證公共服務的規範和質量。西歐國家普遍建立了完善和良好的公共服務體係,如德國絕大多數中、小學,甚至大學不收學費,這使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也上得起學,從而有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在住房方麵,法國政府向貧困低收入家庭提供廉租房,以解決窮人的住房,德國的中低收入家庭可得到政府的住房補貼。西歐國家對文化、體育等公共設施投入很大,絕大多數公共設施不以贏利為目的,收取使用費用極低,甚至有些設施是免費的,如德國國家博物館每月有一個周末是免費開放的。這種做法不僅大大提高了公民的文化素質和身體素質,而且也促進了社會的進步與穩定。


六、重視教育宣傳和輿論監督,提高公民公共道德水平,發揮媒體“減壓閥”作用

早在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法國的學校就開設了有關公民意識和義務的教育課程。法國初等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公民而不是生產者,其基本任務是塑造民族的統一。現在學生在校除學習基本課程外,還要學習曆史及社會學、政治學的基礎理論。學生必須對社會問題有所了解,從小就學習規範自己的言行,遵守公共道德,樹立良好的法製觀念。二戰後,西歐國家新聞事業發展迅速,報刊、書籍、廣播、電視成為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些報刊反映不同的輿論觀點,互相製約。西歐國家領導人十分重視利用媒體進行宣傳,引導公眾輿論,民眾的不同意見也可表達出來,使其能量和不滿情緒能通過合法、溫和的方式不斷釋放出來,以免矛盾激化。同時,媒體對政府行政和官員的行為進行監督,其警示作用也有助於抑製腐敗行為的滋生。
事實證明,西歐國家在社會變革中逐步形成的緩解社會矛盾的上述措施和機製取得了一定效果。盡管西歐國家內部仍存在諸多矛盾,但二戰以來基本上保持了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從低收入向中等收入過渡,不僅是經濟問題,同時也是一個關係到社會穩定的政治問題。在首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首善之區的過程中,需要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相互協調和整體推動,實現社會的自我完善,維護首都社會的安全和穩定。西歐國家的諸多做法對我們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作者單位:市委研究室法製處


--------------------------

 

美國的稅製

發布時間:2005-12-14 作者:林洪通 遊覽人次:1934

有人說美國稅多,不錯,美國的稅比中國多。美國有人抱怨“一年365天有100多天是為國稅局幹活”。但相對比北歐一些高福利國家,如丹麥、挪威、瑞典、芬蘭和北美的加拿大等國要低一些。

  美國的稅種類多,有所得稅、利得稅、遺產稅、贈予稅、資本增值稅、地產稅、州稅、銷售稅等等。其中所得稅率高達38.6%,遺產稅率高達50%,而且是實行累進稅製,收入越高,稅率也越高。有位學者撰文說,現在“美國應稅人口約一億,按美國法律規定這—億納稅人都要在(每年)4月15日以前向國稅局申報上一年的收入和應交的稅。不足的要補,多交的可申請退回。”幾乎所有有工作收入的人都要交稅。“有些收入高的(如醫師、律師)更是一年365天有180天是‘學雷鋒’,無私奉獻了”。的確,就連我們這樣從中國到美國探親的平民百姓,到商店購物也要按比例加上稅錢。他們規定欠稅應交罰金,這罰金按月遞增,直到漏稅人交還欠稅,否則將是按欠稅的25%罰款,而且罰款利息還得欠稅人支付。

  美國收這麽多稅幹什麽用呢?一是福利,二是國防,三是還債。有人統計,以1999年為例,社保開支約占41%,國防開支15%,國債付息14%,還有30%左右用在社會公益事業上,如修橋鋪路之類。克林頓時期收支平衡,小布什執政出現赤字。當然近年恐怖事件頻發,又去打伊拉克,充當國際警察;今年美國軍事開支就達4000億,恐怕納稅人的負擔會更重。

  美國的高稅率對高收入者來說固然多有抱怨,但是擁護累進稅製的人(也許是多數人)是出於維護社會公正和平等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的。他們認為,一個社會要維持穩定,就一定要抑製貧富分化(當然不是搞平均主義)。如果貧富太懸殊,窮人無活路時,就會起來造反,發生社會動亂。美國要維持長治久安,就必須在鼓勵公眾發家致富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讓窮人可以維持基本生活條件。具體做法就是向高收入者征收更高的稅,再通過福利等手段補貼、救濟窮人,保持社會穩定。這也許就是資本主義社會還在調整、完善,不致於消亡的原因之一吧。所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那是舊中國封建社會貧富懸殊、社會腐敗到極端的生動寫照。窮人連生存的權力都被剝奪,更談不上公平競爭的機會了,這時就會起來“打碎舊製度”。這時損失最大的還是富人,相反“無產階級失去的隻是鎖鏈”。造成社會不穩定的根本原因就是社會不公正。如果權力擁有者反而站在富人一邊,強者一邊,對窮人、對弱者進行壓製和掠奪,那麽這種不公正的社會必將更加惡化。看來美國很注重這種矛盾,所以美國用法律來解決公平競爭、機會均等等問題,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社會穩定了,富人會更富,窮人有飯吃,從而也能讓富人賺更多的錢。你多交點稅,又何樂而不為呢?

  美國也有偷漏稅問題。美國國稅局局長馬克•艾沃爾森透露,美國隻有85%的人老實交稅,還有一些小企業主和個人業主故意低報收入,還有非商業收入漏稅等,這個稅收缺口每年高達3000億美元。

(2005年11月草於上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懶風 回複 悄悄話 類似問題我們曾有過激烈的討論:

中國的經濟成長和百姓不相幹
http://blog./?p=23756

我們今天的購買力真的比以前強了嗎?
http://blog./?p=23845

比我們竑又如何?印度的社保醫療還是比我們好
http://blog./?p=23844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