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淺談電視劇對名著中人物的一些更人性化的演繹

(2007-03-10 10:52:51) 下一個


這是對電視連續劇《水滸傳》的其中一段評述:“電視連續劇《水滸傳》將潘金蓮刻畫成一個本分、善良、勤勞、溫柔的弱女子。她的內心裏充滿了對愛情的渴望。武鬆的到來,使她枯萎的愛情之花得到了滋潤,武鬆對她一度相當曖昧的態度,更使其愛欲的烈火升騰,她從容就死之時,目光中又充滿對武鬆的艾怨之情,這些不能不使人懷疑武鬆殺嫂複仇的行為是否合乎正義;甚至使人聯想到在潘金蓮墮落為殺人凶手的過程中,武鬆在道義上應當承擔的責任。無論是從中國公眾心目中武鬆的傳統形象來考慮,還是從《水滸傳》的主題出發,這樣的改動顯然都是不妥當的。”

我還沒有看過這個版本的水滸傳連續劇。不過依文章的描述來看,關於武鬆那一節,應該是沿用了八十年代連續劇《武鬆》的描寫手法。而在現代小說中,如此從全新的角度來刻畫潘金蓮在這封建枷鎖中的思想掙紮的,最著名的則有李碧華的《潘金蓮的前世今生》,不失為一具思考價值的優秀作品。

我認為,《水滸傳》雖無愧於一部流傳千古的名著,但基於作者施耐庵封建大男人主義的曆史局限性,以及性別上的關係,他並不懂得寫女性,甚至對女性有著某種程度的偏見。而連續劇的表現手法,恰恰彌補了這個缺點,從更高的層次上,從更同情的角度去看待在封建枷鎖中掙紮求存的女性,這是非常好的。在我們提倡演繹名著作品應該終於原著的時候,並不見得就連思想局限性也得跟著作者走,可以的話,拔高一些不是更有意義嗎?

而且,就從藝術的角度上而言,這樣的改編並不見得就對武鬆這個主角人物的形象大有影響了。相反的,我認為這樣子的人物可以擺脫了一貫的麵譜形象,而更有血有肉,更豐滿,更富於人性,也更可信了。

 電視劇版《武鬆》

忽然想起連續劇《西遊記》中唐僧被女兒國國王騙至寢宮溫柔示愛的那一幕。假如按照原著唐僧應有的榜樣形象,他應該是簡單的正色拒絕就是了。然而我們在連續劇中,看到這名同樣正處於青春年華的青年和尚麵對著溫柔美麗的女兒國王一口一聲“禦弟哥哥”柔聲細語的示愛,滿頭大汗,連望都不敢望一眼,恍惚倘若一望,魂兒就要被她攝去了。我們千萬觀眾似乎都可以感受到這名青年和尚那種六神無主卻又心如鹿撞的矛盾,那種作為一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的感性和理性的強烈撞擊。而偏偏女兒國王卻似乎看透了他似的,輕輕的跟他說:“你說出家人四大皆空,既然空了,卻為何連看都不敢看我一眼呢?”。。。

這樣的處理手法,不是比原著更人性得多了嗎?這樣的描寫有影響唐僧的形象嗎?當然沒有,相反的,正是因為我們看到了他原來也是人,看到了他所麵對的異常強烈的矛盾考驗,我們才對他更加敬佩了。



楊麗萍在談到演《射雕英雄傳》的梅超風時說到,其實當初在拍攝時,是增加了很多梅超風和陳玄風這對苦命鴛鴦過去所經曆的愛情磨難情節,以及眾多更人性化的細節描寫的。可惜在最後剪輯的時候,基於保持整部作品的連貫性而又大幅削去了,這是很令人惋惜的。不過我們可以看到,連續劇在努力盡量不把梅超風描述成一個簡單的女魔頭,而盡可能花更多的筆墨去探索她之所以變成女魔頭的根源,這些都是頗具有進步性的。其實單看金庸的在原著中的暗示,梅超風夫婦魔化的真正根源,其實大部分也正是他們的師傅對他們的愛情極不人道的殘酷迫害所致。電視劇隻不過是企圖把這一點更具體的表現出來罷了。

總結來說,現在很多的電視劇在演繹名著故事的時候,一直都在致力於讓一些在原著中可能比較忽略的,麵譜化的人物演繹得更豐滿,更人性化,並且企圖從更高的角度去探討人性問題,這些都做得很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