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文化爆發開始於春秋而終於秦
(2006-10-24 22:41:37)
下一個
學術界有認為,中國文化形成性的爆發開始於春秋,終於秦,這一期間內,中國文化度過了最輝煌的一頁,為中國文化奠定了所有的基礎。
然而,為何中國文化爆發於春秋而終於秦, 此後就緊緊是繼承, 而沒有更上一層樓的繼續開拓了呢?
為何現今的美國, 不但在經濟上處於領導地位, 連在歐美文化上的代表地位也是獨占鼇頭呢?
文化的發展, 是和政治社會環境息息相關的. 春秋戰國時期, 雖然各國戰事頻繁, 動蕩不安. 然而, 當時的社會政治環境之寬容也是中國其他朝代所難忘其背的. 當時因為還沒有一套被官方定為"國教"的學術教派. 士子學習知識, 獲取功名的方法也並非僅僅限於其後世的 “四書五經”. 因此各門派得以百花齊放, 爭妍鬥麗.
再者, 當時各國的國君因為局勢的不穩定性, 迫使他們必需要禮賢下士, 尊重並爭取知識分子來幫助他們謀求富國安邦的良策. 在那個時代, 平民知識分子可以和國君麵對麵的席地而談. 其後世的皇宮中何其能有這樣的景觀呢?
第三, 因為沒有一個絕對控製的中央權力. 因此也就不存在絕對的言論和學術控製. 所謂此國不留人, 自有留人處. 這個國家不喜歡我不欣賞我, 我就跑到鄰國去謀求發展好了. 哪一門學術能被憋死呢?
正如歐洲文藝複興所必需具備的開明寬鬆的政治環境, 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環境能夠蘊育出這東方的 “文藝複興”, 也並不是偶然的.
問題回到現代, 為何美國在西方文化的承傳和發揚上, 可以長期處於領導地位, 而作為東方大國的中國, 在代表東方文化的中華文化承傳上, 卻仍然死氣沉沉呢?
那是因為, 美國有著甚為寬鬆的政治環境, 再加上其作為移民大國, 文化上也有著包容並置的 “海量”, 令其文化不僅得到了足夠的發展空間, 也得到了甚為多元的營養補充.
反之中國現今的政治環境? 你想能營造出一個能夠令文化發展充滿活力的空間嗎?
話說回來, 台灣, 日本和韓國在東方文化的現代承傳上, 還是有著相當成績的. 不過, 如上文所述, 基於地域和人口的限製, 若要他們擔負起把整個東方文化托付起來的任務, 顯然是有點超負荷了. 縱然如此, 我們單看看今天大街上, 戲院中到處流行的日韓文化, 就可以感受到其生命力之旺盛和彰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