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客棧

臨時客,澳籍華人,職業工程師,曾任“澳洲日報社”社會新聞版記者。
個人資料
正文

薩沃島海戰中日本海軍的戰略錯誤

(2009-08-19 07:19:01) 下一個

薩沃島海戰,是二次大戰中,日美為爭奪瓜達卡納爾島這個至關重要的戰略要點,而展開的一係列海戰之中的第一戰。一般說來,戰史學家對日方在此戰之中的表現頗多溢美之詞,這主要是基於海戰的結果:在這場如同白刃格鬥的短暫海戰中,盟軍方麵有四艘巡洋艦長眠於“鐵底灣”,其中包括澳大利亞海軍的驕傲——重巡洋艦“堪培拉號”、此外,另有一艘巡洋艦被擊傷,兩艘驅逐艦被日方擊沉,盟軍死傷人數近兩千,而日方無一艦沉沒,死傷人數僅為 86 人。按照常規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勝利,甚至有戰史書稱讚日方指揮官三川軍一海軍中將是智勇兼備的幹將。

但筆者對此有不同的看法,當然就具體的戰術勝利而言,我並不否認三川是一位了不起的將軍,他在海戰之前的準備工作,在海戰之中的沉著冷靜,以及海戰之後的撤退路線無不閃現出精心策劃的智慧光芒,從這一點說,他的確是了不起的。但是,從戰略上來說,三川的錯誤確實是無法彌補的,他的艦隊出發前往瓜島海域的目的本來是要阻止美方的增援部隊及補給物質上島的。但經過這麽一通電閃雷鳴般的激戰,兵荒馬亂般的混亂使得三川忘記了他原來前往瓜島海域的目的。慌忙之中竟然放棄了原來的戰略目標,沒有乘勝追擊,對瓜島附近的美方運輸艦隊實施襲擊,為了保住勝利果實,匆匆忙忙地撤退了。

當然,為三川辯護的人士可以為此找到很多借口:如擔心美方的特混艦隊就在附近,擔心天亮之後會遭到亨德森機場飛機的轟炸,但這一切難道不是在出發之前就應該考慮清楚的問題嗎?且不說當時美方的特混艦隊已經撤走,就算是在附近,也應該利用黑夜的掩護,對美方的運輸艦隊實施猛烈襲擊,徹底打垮美方向瓜島增援的意圖,但令人遺憾的是,三川陶醉於海戰中取得的巨大勝利,沾沾自喜地返航了。

這其實給後來日方在瓜島的失利帶來嚴重的惡果:由於美方的增援部隊及補給源源不斷地上島,奠定了日方的敗局,由於日方不重視對運輸艦隊的攻擊,最終導致了他們在瓜島的徹底失敗。值得著重指出的是:三川所犯的錯誤是日本海軍在瓜島作戰中的第一次,但決非最後一次,在後來的作戰中,日方還屢次犯了同樣的錯誤。相比之下,此戰美方雖然損失巨大,但以美國的工業潛力而言,這點損失實在是九牛一毛,算不得什麽大問題,隻要保住瓜島,就等於是保住了盟軍向日本反攻的橋頭堡,損失幾艘艦隻,又算得了什麽!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美方是以戰術上的失利,換取了戰略上的勝利。

關於這一點,日美雙方其實都有過類似的評價。當時指揮美方海戰的指揮官克拉奇雷海軍少將說:“我軍已經達到了我們的戰略目的,即防止敵軍接近我們的運輸船隊。”乍一聽,這似乎是敗軍之將的一種狡辯,但卻從美方的角度說明了:薩沃島海戰的結局對美方來說是不幸中的萬幸。在戰後,日本的戰史學家伊藤正德在他的《日本帝國海軍的末日》一書中寫道:“如果三川中將能在瓜達卡納爾消滅敵人的運輸艦隊,即使犧牲了他的整個艦隊也是值得的。”這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三川中將錯誤的嚴重性。

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大將是當時日方能預見到此戰將帶來嚴重惡果的少數幾位將領之一。對此戰果,山本大將雖然也拍發了嘉獎電,但他對三川沒有乘勝追擊,摧毀美方的運輸艦隊卻極為不滿!

有意思的是,日本海軍將領之中犯三川中將這樣錯誤的人遠不止隻有他一人,栗田海軍中將在萊特灣大海戰中的表現活脫脫地就是一個三川第二。真是令人感慨!

2009年8月19日 寫於 悉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panzertiger503 回複 悄悄話 艦載機對於三川來說始終是一個巨大的威脅.日本海軍打垮了珍珠港裏美軍戰列艦隊,心裏更加明白艦載機的厲害.而且在離開拉包爾之前,陸軍第17軍對他說,日本陸軍對付瓜島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簡直不費吹灰之力.所以完全沒有必要冒險.



沉冰 回複 悄悄話 即使從戰役角度講,和美國護航艦隊的戰鬥已經暴露了自己,也失掉了寶貴的本該用於攻擊運輸艦隊的時間.一支已經徹底暴露在敵人優勢兵力麵前的攻擊者,不管他還能打下幾個碉堡,被殲滅的風險已經上升到壓倒一切的地步,不管是心理上的,還是實際麵臨的.要求三川繼續擴大戰果,顯然是不切實際的.
panzertiger503 回複 悄悄話 又回頭看了下書,發現自己記錯了."澳大利亞"號沒有沉.當時的艦隊司令坐著"澳大利亞"號去參加會議,所以"澳大利亞"號並沒有參加海戰.沉沒的是"文森"號,"阿斯圖裏亞"號,"昆西"號和"堪培拉"號.

記錯了不好意思
沉冰 回複 悄悄話 我覺得樓主對三川的評介有自相矛盾的地方.以美國國力補充那些損失的戰艦很容易,那麽,補充那些損失的運輸艦和物資是否更容易呢?
冒著損失自己極難恢複的艦隊的巨大風險,去打沉幾艘美國可輕易替補的運輸艦,任何神經沒有錯亂的指揮官都不會如此.三川及時撤出戰鬥,決不是陶醉於勝利的自喜,而恰恰是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的冷靜表現.國力對決,戰略目標已定,美國是一定要占領該島的,損失掉一支運輸艦隊,後麵有成千上萬支艦隊整裝待發,擴張地說,美國可以每個星期發個艦隊過來,日本可以嗎?樓上說的很對,日本是憚精竭慮,極限發揮,不得不精打細算.打個比方,美國有大炮,可以不計成本狂轟爛炸.日本隻有步槍,隻有摸爬滾打,輾轉騰挪,力求一槍斃地而又不被轟碎.不容易啊!
明明32 回複 悄悄話 感謝大家。。長知識啊。。
總覺得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就是找死。。小國無軍事,和弱國無外交是一個概念
可惜當時日本身不由己,不發動已經不可能了
panzertiger503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無忌哥哥的評論:
謝謝您的評論.總的感覺在太平洋戰爭中,日本就是力不從心.雖然有一個一個的局部勝利,可是勝利都是建立在精心策劃,把己方的人力物力發揮到極限,對指揮官和戰士的要求都非常高.這樣的軍隊經不起任何浪費資源的行動,也經不起指揮上的失誤.所以時間一長,失敗不可避免.
日本軍隊最希望的就是象甲午海戰或者對馬海戰那樣的決戰.可是在太平洋的美軍比當年的清軍和俄軍都要皮實得多.
非常同意對萊特海戰的評論.當時栗田艦隊已經連續作戰72小時,人已經失去判斷能力.光是塔菲3就把日本艦隊糾纏得痛苦不堪,何況還有在附近的塔菲1和塔菲2.更不用說南下的哈爾西.
能和大家聊聊太平洋戰爭,覺得很高興.
無忌哥哥 回複 悄悄話 同意一樓的分析。二戰日本向來不重視補給戰,隻重視攻擊大型戰艦,甚至潛艇都不用來破擊對方交通線,這是因為他們自身資源有限非常緊張手裏的戰艦。
至於萊特灣海戰後對栗田的指責,我覺得太苛求了。當時的栗田能得手進入萊特灣已經是奇跡了,他情報不明,能全身而退已經不錯了。當時哈爾西的第三艦隊在全速南下以挽回自己的錯誤,栗田如果繼續攻擊運輸艦戰果可能大些,自己恐怕也得全體玉碎了。
qatoday.com 回複 悄悄話 謝謝
panzertiger503 回複 悄悄話 沉沒的4艘巡洋艦包括了"澳大利亞"號,這次戰鬥美澳聯軍的損失是重巡洋艦沉4傷1.受傷的是"芝加哥"號,因為追擊一艘驅逐艦離開了戰場,戰鬥之後其艦長自殺身亡.

三川的錯誤,要我說是事後諸葛亮的錯誤.離開日本之前,軍令部總長就對三川說:日本損失一條船,要花很久才補充得上.所以三川要趁天亮之前脫離美國飛機的攻擊範圍.在白天的空襲中,日本飛機也沒有轟炸堆積在灘頭的物資.所以要說錯誤,那也不是三川一個人的錯誤,是整個日軍重作戰輕後勤的思想錯誤.南雲在珍珠港也犯過類似的錯誤.至於栗田在萊特,那又是另外一回事情了.

所以三川當時的想法是,擊潰了美軍的護航艦隊,美國海軍就無法支援瓜島了(事實上天一亮特納就撤出了所有運輸船,上麵還載有一半來不及卸下的物資).在天亮以前撤退是最佳方案.剩下的美國海軍陸戰隊,交給日本陸軍去對付就可以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