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客棧

臨時客,澳籍華人,職業工程師,曾任“澳洲日報社”社會新聞版記者。
個人資料
正文

信任與信用

(2009-08-15 06:12:46) 下一個

前兩天,在一個朋友的博客上看到了有關“信任”的話題,關於這一點,我以前寫過一篇名為“信任的感覺”的文章。總的體會是:信任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感覺,這種感覺比較微妙,沒有什麽特定的規律。有的時候,我們會莫名其妙地信任某人,其實他並不值得信任;而有的時候,我們又會莫名其妙地不信任某人,也可能他是一個值得信任的人,所以說,談到人的感覺,並沒有什麽規律可循。

由信任我又想到了信用,如果說,信任是一種比較虛幻的感覺的話,那麽信用就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感受。信用在西方國家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體係,就拿澳大利亞來說吧,政府、銀行、福利部、稅務局,無論什麽單位,也無論是申報稅務、還是申領救濟金,在開始階段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不管申請人說什麽,以上所有的機構都會全盤相信,先認為申請人(或申報人)是誠實可靠的。這就有點兒像西方司法之中的無罪推論,首先假定每個人都是清白無辜的。

乍看起來,這個製度好像有點兒傻乎乎的,按照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思維,如果對別人說的話一概都相信,那這人豈不是有點兒傻?但是,不要忘記西方的信用體係裏,也有一種很強的監督機製,無論是銀行金融機構,還是政府的福利部、稅務局,都成立有專門的審核查詢部門,每年都會針對相當多的個案,進行追蹤審查,一旦發現某人說過一次謊、或者做過一次假,那他的麻煩就來了。這還不僅僅是針對本次查處的結果會伴有重罰,從今往後,該人的信用就開始出問題了。信用出問題的人會進入監控的黑名單,經常性地被優先審查,一旦再發現問題,很可能就會導致他信用掃地,不再被政府機構或者銀行所信任。英文中有一個詞是形容這種情況的,叫做:“Bankrupcy”,大意是破產倒閉的意思吧。一個人信用掃地,跟破產倒閉大概是一回事吧。

說到這裏,我想起一件往事,自己還真是見過一個信用掃地的家夥。那是五年前的事了,那時候,我還在悉尼的一家空調零配件商店工作。有一天,來了一個拎著鋼瓶充氟利昂製冷劑的洋人,他走進商店之後,先是跟我們商店的經理私下談了一陣子話,然後才去充氣,充完20公斤的製冷劑之後,他走到櫃台跟前,用現金支付的方式,向我支付了全額現款。應該說,這種方式還是比較特別的,要知道,在我們店裏買東西的客戶,大多數都開用信用帳戶,由銀行擔保的,每次買提走東西之後,客戶隻要在提貨單上簽個字就可以了,反正銀行會定期與客戶結算的。但這個人卻是直接付錢,我拿到了實實在在的現金,心裏還是挺高興的,按照我在中國工作多年的習慣,能一次性將貨款直接付清的客戶無疑是信用最好的客戶。要知道:在中國,追款是一件多麽艱難困苦的事情,對此我是深有體會的。

殊不料,望著客戶遠去的背影,經理對我說:“Robert,今後,你一定要注意這個人!他是一個信用掃地(Bankrupcy)的家夥。”聽了經理的話,我不由得大吃一驚:他這麽快就用現款支付了全額貨款,理應是信用很好的人啊,怎麽經理會說他信用掃地呢?我立刻向經理提出這個疑問,經理冷冷地回答說:“很簡單:現在已經沒有任何一家銀行肯為他的信用做出擔保了。他今天如果不是拿著現金來買的話,我是一升製冷劑也不會賣給他的!”哦,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澳大利亞的做法跟我們中國的做法是截然相反的,他們這裏有信用的人拿著支票簽名即可,因為有銀行擔保他的信用;而沒信用的人就隻好取現金來買東西,否則的話,沒人會相信他的。

為什麽我們中國的做法與西方的做法截然相反呢?我想了很久,覺得還是一個思維價值取向的問題。我們中國的商人往往隻注重實實在在的金錢,認為隻有真金實銀才會給他們帶來安全感,對他們而言,信用是一紙空文;而西方的商人則注重對方的信用,隻要銀行認為對方是誠信可靠的商人,又何愁收不到貨款呢?對他們而言,信用是皮,金錢是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這也就是很多國外的商人不了解中國的經商國情,來中國經商就栽跟頭的原因;而很多在國內很有錢的人,到了國外,三下五除二就信用掃地了,也許他們手中仍然持有許多現金,但那也不管用。沒了信用,在海外是很難混的。所以,在海外生活的華人們,一定要像珍惜自己的眼睛那樣珍惜自己的信用。

2009年8月15日

相關文章鏈接:

信任的感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qatoday.com 回複 悄悄話 awesome, thanks for sharing
anahiyiyi 回複 悄悄話 有效的法律,對於人和社會都是及其有益的。
中國還得走很長的路才能夠達到。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