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8:30pm,澳大利亞的ABC電視台播放了一部電影“Stepfather of the Bride”(新娘的繼父),這是一部澳大利亞本地製作的輕喜劇,其實劇情跟新娘的繼父沒多大關係,之所以取這麽個影片名,可能是因為演繼父的演員比較有名氣吧。這部電影反映了西方人的一些價值觀念,挺有趣的。
劇情大意是:一名30多歲的悉尼本地女子在曆經了多年多次的戀愛奮鬥史之後,終於找到一個意中人,這位帥哥比她年輕,來自蘇格蘭,講出來的英文有點兒令人著迷的鄉土口音。兩個人愛得死去活來,其動靜之大把同室的室友們都嚇跑了。於是,兩人決定結婚。那新娘是一個主意特別大的家夥,覺得這次婚禮是她人生唯一的一次,所以要辦一個排場豪華的婚禮,要在一條超級豪華遊輪上宴請近200位的親朋好友。不過他們兩人都不富裕,於是,就牽引出了一大堆複雜的關係來,新娘的父母親離婚了,母親這邊有繼父、父親那邊有繼母,新郎的父母親也離婚了,父親遠在蘇格蘭,也再婚了,新郎的母親患有重病,需要專人照應。等等等等吧,既然是他們要結婚,這一幹人等,八杆子都打得著的親戚們就得掏腰包。而這些親人們情況各異,想法不同,經濟能力又不一般齊,就引出一係列的麻煩來了。
新娘的父親是個商人,情況還好,能夠出得起點嫁妝錢。母親這邊,繼父是一個泥瓦匠,母親又沒有工作。要趕上她父親那邊的費用標準就有困難。新娘的母親是憂慮型家長,為新娘這種自顧自的風格而煩惱不已,竟然為此而得上了憂慮症!新娘的繼父倒是一個從容鎮定的男人,但身處這種環境,也無可奈何。新郎那邊情況則更糟糕,他父親為了彌補多年來的歉意,竟然去借款為他應付婚禮。但被幸福衝昏了頭腦的新娘全然不顧這一大堆的困難,執意要把婚禮規模辦得越來越大,甚至要向銀行借貸,把自己的汽車、電腦、連同未來收入全部抵押進去。要辦一個大型的婚禮,總費用達到了3萬8千澳元。結果是:這些親戚朋友們全被她嚇倒,但也沒辦法,隻好開會討論如何進一步舉債來滿足新娘的要求。
沒想到,就在這關鍵時刻,新郎也心理崩潰,想著這婚禮將給自己的父母,及未來的生活帶來那麽大的壓力,新郎臨陣脫逃了。偏偏這新郎是一個不善言辭的家夥,一沉默就是好幾天。焦灼等待之中的新娘認為新郎不再愛她了,歇斯底裏地大發作了一通。結果,新郎想了好幾天才明白:自己隻是不愛這個婚禮,而不是不愛新娘本人。重新溝通之後,兩人和好如初,舉行了一個小型的溫馨甜蜜婚禮,最後是喜劇收場。劇中好些對話還是挺搞笑的,我比較喜歡看這樣有點情節的輕喜劇。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就算是按照目前悉尼中產階層的標準,超過一萬澳元的婚禮已經普遍被認為太奢侈了。但六萬元人民幣的婚禮,我看在中國是連中等標準也算不上的。
其它電影介紹>>>
中途島海戰四將星點評 (全文/視頻)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裏的平凡英雄名著讀後感之二:射殺落海日軍之道德爭論名著讀後感之一:想起了二十年代的德國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