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六點半的SBS新聞,無意之中聽到一個詞:某某人進入了某某重要職位競爭者的Short List,我心裏一動,想起一件往事。
那大約是九年前,我剛到悉尼的一家華文報社做編譯的往事,所謂編譯:就是把當天悉尼本地報紙上的英文新聞譯成中文,在華文報紙上刊登,每位編譯每天的工作量是10000中文字左右。可是,我剛進報社的時候,英文閱讀能力和打字速度都跟不上,每天從早上八點到下午五點,昏頭昏腦地工作九個小時,所完成的定額也不過是5000字左右。
那時候,報社的編譯之中有一位我的校友,他當時是這家報社的頭牌編譯。名字我是記得非常清楚的,在此,姑且稱他為勁鬆兄吧,勁鬆兄是廣州外語學院大學畢業,在英國劍橋大學獲得語言學碩士學位,又跟我在同一所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裏學習,當時他讀的是中英文雙語研究博士學位。可想而知,他的英文是地道的科班出身,水準跟我這種“二吊子英文水平”相比,那是天上地下。我最佩服地就是他對兩種語言的熟悉程度,每天上午,我是八點準時到,他則是沒有一天十點之前來的,來了之後,還要慢慢悠悠地吃個早餐什麽的,然後,再懶洋洋地把當天要翻譯的文章和報紙內容瀏覽一遍,就坐下來開始打字,這個時候,隻聽見鍵盤“辟辟啪啪”的聲音,下午兩點不到,他的一萬字定額就完成了,要下班了。
勁鬆兄不僅學問好,待人也非常友善。我剛到報社工作的時候,完不成的定額都是由他幫助完成的,他大大方方地對我說:“兄弟,剛到一個單位工作,難免有不適應的時候。不要緊,有什麽困難,找我!”當我表示,每天把自己的好幾千字的編譯定額轉加到他身上的歉意的時候,他淡淡地一笑置之:“對我而言,不過就是多工作半個來小時而已,舉手之勞,何足道哉!”
除了在工作量方麵對我的幫助之外,勁鬆兄學識淵博,還經常在英文的遣詞用句上對我進行指點。我有什麽不明白之處,總願意請教他。例如,有一次,我在翻譯一篇關於新南威爾士州廉政公署署長候選人的文章時,遇到一個英文詞組:“Short List”,思來想去,不知道應該怎麽把握它的意思,因為從字麵上來說,“Short List”,是短的列表的意思。這個意思跟文章的內容不大匹配,沒奈何,隻好跑過去請教勁鬆兄。
他一看這個詞就笑了:“Robert,你剛到澳大利亞不久,還不大了解他們的一些做事習慣。比如說,一個重要的職位需要人了,西方人在篩選候選人的時候,先會列出一個長名單,叫做‘Long List’,那個名單上可能有十幾個人,凡是有興趣競爭這個職位的人都會列在上麵;可是呢,篩選委員會將對這個名單上的人選進行甄別,提出一個‘Short List’,短名單;這個短名單上就隻有兩、三個人了,進入這個名單的人,就很有希望競爭到這個職位了,用新聞的術語來說:‘Short List’就是大熱門人選的意思。”我頓時恍然大悟。
一晃差不多十年過去了,現在的勁鬆兄好像已經是BBC亞洲電台的時事評論員了,經常看到他的大作,也想起多年前那段短暫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