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在長沙的好朋友阿強在我的博客上給我留言,上來頭一句就是:“恰噠冒得文化的虧,……”。我一看就笑了,原來,這是阿強對我的一篇文章發表評論,說他自己一開始把文章的意思領會錯了,看完才豁然明白,於是,自嘲一句:“恰噠冒得文化的虧”,了事。
首先,我把這句長沙話的意思翻譯成普通話給各位讀者朋友們解釋一下。“恰噠冒得”這四個字是典型的長沙話發音,變成普通話就是“吃了沒有”的意思,所以,整句話的意思就是:“吃了沒有文化的虧”。當然,普通話這麽一講,這句話的韻味就完全失去了,變得一點兒也不搞笑了。而事實上,這句話本來在長沙俚語裏是很俏皮的一句話。這使我想起前些年在湖南省內講相聲很出名的“奇誌大兵組合”,他們的相聲用長沙話講就非常好笑,變成普通話之後就大打折扣了。
扯遠了,還是回到“恰噠冒得文化的虧”這一句長沙話上來吧,用實例來說明比較形像。比如說,20年前,我們幾個大學裏留校的年輕助教們喜歡在吃飯的時候來我的宿舍玩牌,以打牌的輸贏決定最後洗碗的人選,輸了的人就得洗大夥兒的碗,其中也包括前麵提到的阿強,他每次輸了之後,最喜歡說的一句解嘲話就是:“恰噠冒得文化的虧”,那意思就是,我還是文化程度低了那麽一點兒,沒有算計過你們這幫家夥,隻好認罰服輸了事。又比如說,有一天,一美女助教光臨寒舍,也要求加入我們的打牌洗碗團,結果大家都爭先恐後地輸牌,搶著洗碗,要在美女麵前表現自己熱愛勞動的一麵。像阿強這種平時的常敗將軍就忽悠一下子變得牌技高超起來,想輸卻又輸不了,這時候,阿強還是長歎一聲:“恰噠冒得文化的虧!”往往他這一句能博得大家好長時間的哄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同樣是這句話,換了人換了地點,就會發生不同的意思。再舉一個例子,敝人的母親大人就是長沙人,在我小時候,家母也喜歡來這句。但是,她的意思就完全不一樣了。例如說,每次學校召開家長會,老娘臨去開會之前,往往會意味深長地對我警告說:“你要記住:我可是‘恰噠冒得文化的虧’的人!”列位可千萬不要以為家母是在自謙,表示自己文化程度低的意思。當然,這也是其中一層意思,家母大概是高中畢業的文化水準,在那年頭也不算很低。但她的主要弦外之音還是:老娘我文化程度低,就可以不受條條框框的約束,靠拳頭和耳光講道理,想怎麽揍你就怎麽揍你!所以,小時候聽到老娘來這一句,我往往會不寒而栗,在思想上、肉體上都做好抗打擊的準備。
前兩天,小女姍姍到我這裏度周末,好幾件事情不聽我的話,該吃飯的時候不好好吃飯、該睡覺的時候又不好好睡覺,瞎搞胡鬧,讓我很生氣。但由於自己小時候深受被家長體罰的痛苦,所以,盡管生氣,但我還是從來不打罵孩子,隻好對姍姍長歎一聲長沙話道:“我呀,就是‘恰噠有文化的虧’呢!”
等著看相親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