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客棧

臨時客,澳籍華人,職業工程師,曾任“澳洲日報社”社會新聞版記者。
個人資料
正文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2007-05-03 06:36:06) 下一個


我回國居住的地方是屬於廣東番禺的地界,番禺原來是一個小縣,後來又成為一個縣級市,現在是隸屬於廣州市的一個區。不管它的地緣關係怎麽變動,我對番禺的印象依舊是淡淡的,隻有一個名人是例外,那是因為,我是通過這位名人才知道番禺這個地名的。他就是民族英雄鄧世昌,我在十幾歲的時候,看電影甲午海戰,就已經知道了鄧世昌這個偉大的名字。而鄧恰恰就是廣東番禺人,就這樣,通過他,我才知道廣東番禺這麽一個地名。

1894 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同年 9 17 日,鄧世昌作為北洋海軍致遠號巡洋艦的管帶 ( 即艦長 ) ,隨同主力艦隊與日本聯合艦隊主力決戰於黃海的大東溝海域,此戰打得異常慘烈:北洋艦隊與敵艦隊奮戰了五個小時,被擊沉多艘戰艦,而日本聯合艦隊竟然無一艦沉沒。鄧世昌的致遠號也打得英勇頑強,直打到彈盡援絕,寧死不退,誓與敵艦拚殺到底。最後,鄧率領被打得千瘡百孔的致遠號殘艦奮勇撞向日本主力戰艦吉野號,不幸中途被魚雷擊中而沉沒。其間,鄧世昌拒絕別人的援救,大喊:全艦官兵俱亡,世昌義不獨生。遂攜愛犬自沉,壯烈殉國,年僅 45 歲。鄧世昌此舉,上報國家社稷,下謝袍澤弟兄,真豪傑也!

作為一名海軍將領,光榮地戰死在海疆上是鄧世昌的最佳歸宿,也為他贏得生前身後名,畢竟他已經盡到了的最大努力,以身殉國就是最好的證明。但是,那些對北洋海軍的毀滅應該負政治責任的人呢?那些讓艦隊沒有足夠的炮彈、讓艦隊多年都得不到維修、那些挪用北洋海軍艦隊費用的人是誰呢?是李鴻章?是光緒皇帝?還是慈禧太後?按照比較清晰的曆史記載:李鴻章作為北洋海軍的創始人,對艦隊的建設還是竭心盡力的;而慈禧太後作為掌握當時中國最大權力的人,隻顧個人享樂,大建頤和園工程,挪用海軍軍費,實為千古罪人。但夾在當中的光緒皇帝又是什麽態度,又應該負什麽樣的責任呢?很少有人提及。

一直以來,我對光緒皇帝的看法是一個在慈禧太後的淫威高壓之下,戰戰兢兢生活的皇帝;一個身體羸弱多病、意誌消沉的年輕人,除了唯太後之命是從之外,不會有任何作為的可憐蟲。但是,光緒皇帝對待鄧世昌殉國的最初反應,讓我感到:一開始,這個年輕的皇帝其實還是頗想有所作為的,此外,皇帝本人也是挺有才華的。光緒帝在甲午海戰之後,對於鄧世昌的戰死感到萬分難過,並禦筆寫下一副對聯: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作為大清國的皇帝,光緒帝所謂的天下淚不僅僅是普通百姓的同情淚,還有為自己的江山穩固的擔心淚:像鄧世昌這樣驍勇的將軍都戰死在海上了,那麽大清國的國運豈能長久乎?而對於鄧世昌的英勇壯舉,皇帝本人的敬仰欽佩之情也是與常人無二的,也同樣認為:盡管在激烈的海戰之中,大將難免陣前亡;但鄧世昌的殉國是壯烈的,打出了大清國海軍的軍威,雖敗猶榮!盡管鄧世昌本人早已葬身大海、屍骨無存,但廣東番禺作為鄧世昌的家鄉,就備極哀榮,名揚華夏。

此外,這副對聯還反應了皇帝本人的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我猜想:對於慈禧太後的貪婪無恥、誤國殃民,光緒帝在內心深處是不會讚同的,可對於這個把自己扶上帝位的老佛爺,年輕的皇帝也是無可奈何,拿她沒辦法的。但這一切,應該說為四年之後的戊戌變法,埋下了帝黨後黨之爭的伏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