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把N年未用了的麵包機從地下室搬上了來。過節了, 有大堆的時間來試做些平時沒時間做的麵食。
椰絲麵包
好吃易做。 感覺放到第二天麵包回油後,放到微波爐裏熱熱後更好吃。麵包很有彈性, 口感不錯。女兒比較喜歡這個麵包。
有樣學樣, 配一杯愛廚的維也納咖啡。
椰絲麵包的成功帶來信心, 乘勝追擊,鬥膽一試私房傳奇 -- 太平閑人的法式雞蛋麵包 (Brioche) v2。
這麵可真真...真黏啊, 除了整形, 沒敢下爪子,全由麵包機代勞了。
還象回事兒嗎? 吃起來感覺更象蛋糕。也許是因為第二版的方子 水少蛋多的緣故。下次試試第一版的方子。麵包裏的青紅絲是從美國超市裏買的Fruit Cake Mix,大部分是桔子皮,但很香,蠻好吃的。向大家推薦一下。
嘻嘻, 還沒過夠癮, 再發點兒麵包包子 -
用這機器攪餡可以使勁攙水!薺菜豬肉餡的。
您看我這手藝還行嗎?
湯包啊,灌水成功!
變點花樣兒, 另一半麵做生煎饅頭!
您嚐一個?
附太平閑人的原方:
雞蛋麵包 V2.0
出處:雞蛋葡萄幹麵包是我最喜歡吃的麵包之一。在舊居時經常到附近的麵包店買來吃,自從搬家後就難得有機會到那家麵包店去了,去過它的其它分店,都不做這個麵包,也試過其它地方出的同類麵包,水準則是強差人意,最後隻好決定自己動手做,沒想到效果居然相當不錯。這裏介紹的雞蛋麵包配方是根據《Bernard Clayton's New Complete Book of Breads》一書中的“Brioche Dough With Starter”及“Cheese/Raisin Brioche”改編的。
原配方用總共5杯麵粉,我把它減成3杯左右。因為我是用來當早餐吃的,所以增加了糖的用量而減少了鹽的份量。如果想用這個麵包來做火腿蛋包,腸仔包之類的,最好還是按原來的比例:5杯麵粉對3大匙糖和2小匙鹽。另外我還減低了牛油的用量,書上5杯粉用3條(1.5杯)牛油,我覺得太多,所以3杯粉隻用半條(1/4 杯)。不怕肥的可以試一下用原來的比例,我沒做過,但想象中應該會香很多。
推出Version 2.0 是後來又買了本 Julia Child 寫的 Mastering the Art of French Cooking,於是最近幾次又參考綜合了裏麵的 brioche 的做法,覺得出品更上一層樓。
器具:
大碗一個,non-reactive 大碗兩個,長柄木勺,量杯,dough scraper (optional),架子,刷子,保鮮膜,錫紙
材料:
|
麵種: |
提前至少2小時做 |
|
|
高筋麵粉 |
|
1 |
杯 |
酵母粉 |
|
1 |
大匙 |
牛奶 |
|
1/2 |
杯 |
|
|
|
|
麵團: |
|
|
|
中筋麵粉 |
|
2 |
杯左右 |
白糖 |
|
1/2 |
杯 |
雞蛋 |
(室溫) |
4 |
個 |
牛油 |
(室溫) |
1/2 |
條 (1/4 杯) |
鹽 |
|
1/2 |
小匙 |
|
|
|
|
葡萄幹 |
(optional,洗淨弄幹) |
1 |
小碗 |
幾點關於材料的說明:
- 我量粉的杯子是200ml一杯的,量液體的是8oz約237ml一杯。
- 酵母粉方麵我 quick-rise 和 traditional 的都用過,隻要分清時間與溫度上的區別就行了,效果一樣成功。
步驟:
|
|
1. |
將麵種的幹料在一non-reactive的碗裏混和,中間挖個坑。
|
|
2. |
牛奶用微波爐加熱至50-55°C度左右 (手指插進去感覺略略燙手),約2分鍾。因為每個爐子都步一樣最好是先加熱一下,試試溫度再接著加熱,以免過頭了。 |
|
3. |
將熱過的牛奶倒入混合粉料中,用木勺拌勻。蓋上保鮮膜,置室溫下發酵起碼2個小時,甚至過夜。我是第一天晚上8,9點做麵種,然後第二天早上做麵團,然後晚上烤。第三天早上就有麵包吃了…
就像 Emeril 常說的一樣:“It's a food of love thing.”
|
|
4. |
發酵好的麵種裏麵會成蜂巢狀。如果時間放得長的話,表麵甚至會出現很多氣泡。
雞蛋和牛油應該在做主麵團之前兩個小時左右拿出冰箱。冬天時間要長點,夏天則短點。
因為我隻做3杯左右的麵粉,所以會其中1個雞蛋拿出後先打開,攪勻,留取1/4-1/3左右,包上保鮮膜重新放回冰箱裏。如果做很多的話,可以到時候另外再用一個雞蛋塗麵團。
|
|
5. |
在一大碗裏混和一杯麵粉和糖鹽,中間挖個坑。雞蛋逐個打入,每打入一個,就跟幹料攪一次。 |
|
6. |
其餘的麵粉分數次加入麵糊內攪勻,直至拌成麵團為止。 |
|
7. |
在工作台上撒上幹粉,手上也抹些。將麵團從盆中取出,放在桌麵上,開始和麵。和麵的方法是向外推,同時轉動麵團約四分之一圈,然後朝裏折疊。不斷重複這個動作,並不時將麵團舉起用力朝桌麵扔下。如果很黏就散上點幹粉再繼續和。麵團開始時相當黏手,所以開頭時最好用一個 dough scraper 幫忙。
將麵團攤開,將麵種放在上麵包起來,然後繼續和,直到二者完全混和,看不出不同顏色為止。
總共和麵時間要10分鍾左右。最後和好的麵團應該是柔滑但不黏手的。
|
|
8. |
分大約三次把軟化了的牛油加入麵團內。剛加入牛油的麵團會出現分層情況,每次都得先充分揉合,讓麵團有足夠的機會吸收牛油再添新的。牛油全部加入揉好後的麵團會容易 handle 很多,會把桌麵,手或是 mixer 都清理的幹幹淨淨的,全程大約5分鍾吧。如果用葡萄幹的話,這時候應該分批加入混和。 |
|
9. |
取non-reactive的容器,四周薄薄的抹上一層油防粘 (包牛油用的錫紙用來塗碗正好)。將麵團放入,蓋上保鮮膜。 |
|
10. |
將麵團置溫暖處發酵。我通常是將烤爐裏的燈開上然後把麵團放在爐子裏發酵的,天氣冷的話甚至會在和粉前就把燈開上。麵團得發至最起碼是原來的雙倍體積,時間約一個多小時。
將發好麵團壓扁,擠出氣泡,然後重新蓋好放進冰箱。放進冰箱的時間最起碼得有兩個小時,甚至可以放過夜。
|
|
11. |
工作台上撒上少許幹粉,將發好的麵團取出壓出氣泡,然後視想做的造型而定,分割成所需大小並滾圓。如果麵團太冷太硬的話就蓋上放一會兒再繼續。 |
|
12. |
我一般喜歡把這個麵包編成辮子。以前我是按書上說的分成三股編的,但出來後不像我在店裏買的。後來試著改成編四股的辮子,發現成品像很多,而且很容易的,試一下就知道了。
要將麵團弄成長條可以用手搓,可是這樣比較費時,而且做久了覺得手有點冷。後來我試著先把麵團略搓長,然後捏住兩端,像做拉麵一樣上下甩動,一會兒就做好了。不過用這個方法麵團必需做得好,柔軟有韌性,否則容易出現斷裂現象。
|
|
12. |
將造好型的麵團放在烤盤上。取出事前留起的蛋液,或是新開個蛋,加入一匙牛奶混勻,用刷子均勻的塗在麵團上。靜製溫暖處醒麵,約40分鍾至1小時,視麵團份量及溫度而定。
烤前約15分鍾左右將烤爐開到450°F預熱。
麵團在放進烤爐前再塗一遍蛋液。
|
|
14. |
475°F下烤了約10-15分鍾後將溫度降低到350°F繼續烤。總共的烘烤時間視乎麵包大小而定,我做的辮子包通常得烤35-40分鍾。可以插根牙簽進去試試,如果拔出來是幹淨的就代表熟了,麵包大的話得多試幾個地方確定。另外烤了15分鍾後應該不時檢查一下麵包表層著色情況,如果顏色太深了得蓋上一張錫紙。
烤好的麵包放在一個網架上晾涼。如果想保持外殼不變軟的話,最好用紙袋儲存,否則可以放在塑料袋裏。
|
製作體會:
|
|
|
1. |
新版本主要是改了兩個地方:牛油改成麵團揉的差不多了才加入,烤的時候先用高溫再用低溫。 我覺得牛油後加使麵團的手感更好。至於溫度方麵,最初我以為先用高溫是為了著色,但我以前用恒溫烤其實顏色就已經很好看了,決定試試純粹是出於好奇。吃過後才發現成品更為 moist,放到第二天裏麵都沒變幹的現象,不由大喜。後來仔細一想,烤大肉很多時候也是先用高溫將表層封起來收住裏麵的 meat juice,估計麵包這烤法也是類似的原理? |
祝大家節日快樂!!
所有跟貼: |
|
|
|
|
• 過獎了。 -阿椿- ♀ (0 bytes) (4 reads) 12/26/06 |
|
• 謝謝鼓勵。 -阿椿- ♀ (0 bytes) (4 reads) 12/26/06 |
|
• 普通相機。 -阿椿- ♀ (64 bytes) (57 reads) 12/26/06 |
|
• 謝謝! -阿椿- ♀ (17 bytes) (12 reads) 12/26/0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