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淬火的三年(18 )

(2006-09-05 22:01:32) 下一個

劉峰的大紅門還在樓下馬路邊泊著。子芳因為還沒駕照,所以李影和王建一各駕一輛車。王建一帶著父母雙親,李影帶著子芳和孩子們。兩輛車一前一後駛出街口,向老港駛去。

蒙特利爾的老港是旅遊者的必經之地,也是蒙特利爾的發祥地。一片片的綠草與碧水相連,與藍天相襯,在明媚的陽光裏,散發出令人陶醉的氣息。海鷗一群群飛起又落下,圍在進餐的人旁討口吃。他們喜歡吃麵包和薯條。子芳剛來蒙特利爾時,有剩麵包扔在門前,小鳥來吃,隻消幾秒鍾,鴿子們就來了,小鳥隻好讓到一邊。不多時海鷗也來了,鴿子們又隻好讓到一邊。於是就出現了這樣的生物圈:海鷗在中間,鴿子們在外圍,小鳥隻好蹦蹦跳跳的撿一點碎屑。有時子芳蒸了大饅頭,也給鳥兒們分點兒,他們卻不肯吃。倒讓子芳悟出一個道理:土的是土的,洋的是洋的,不土不洋的是雜種。

老街就在老港的一側。有些旅遊品商店設在古建築裏。街上有藝人扮成自由女神的模樣,抹一臉綠泥,裹一身綠布,手裏拿一本大綠書。有人過來時他不動,等人走了他就伸手去揪衣服或頭發,尤其是小孩子們。人們一轉身,他就會裝模作樣地端莊起來。劉小峰和嬌嬌就笑,一定要給這自由女神錢,子芳見小孩子高興,就掏出兩個鋼蹦給他們去嚐布施別人的滋味。口裏對李影說:“到了加拿大,我就沒給過乞丐錢。每次乞丐問我時,我就想,我也是乞丐,在加拿大領貸款和助學金活著。”說著語調就低下來。李影拍拍她的胳膊說:“得了,別小資情調了。等畢了業,一切都會好的。瓦西裏同誌說什麽來著?麵包會有的,那時你成了納稅人,就知道納稅人的滋味也不好受。辛辛苦苦掙的一小半給了政府。比如我,五萬年薪,說的好聽,到手裏才三萬,一家人吃吃喝喝,買房子都難。有了我這點錢,王建一同誌讀書沒有貸款和助學金,嬌嬌的牛奶金也沒了。你倒是算算,與你有什麽區別。” 子芳梗著脖子說:“那我也寧願做納稅人。現在這樣,心裏不平衡。” 李影笑道:“你又傻了不是?這裏是加拿大,可以有傲氣,但不可以有傲骨。要傲骨幹什麽,這裏是共產主義,殺富濟貧嗬。”說著李影就用手在脖子上模擬了一下,嘴裏發出“咯”的聲音,那模樣像足了洋鬼子,逗得劉小峰趴在李影腿上不停的叫“酷”,讓她再來一個。

四個人鬧成一團。子芳想起來問李影:“剛才還見王建一和他父母,這會兒怎麽不見了?”李影說:“甭管他們,倚老賣老,走的像八十了似的。”子芳說:“你倒真該注意點兒。他們又住不長,你脾氣好點兒。”李影說:“住不長?他們正申請移民呢!他們來了,我爸爸怎麽辦?是我在工作!輪也輪到我家了。我爸爸也七十歲了,不能再等了。”子芳便不再言語,心想,我不是清官,斷不了這家務事。

第二天是周日。一家人趕著去Saint—Joseph大教堂。Saint—Joseph是北美最大的教堂,倚著西山山坡建造,山多高教堂就多高。教徒們在台階上一跪一拜一前行,莊嚴肅穆。拾階而上,到第二個大平台時就到了布道大廳。大廳裏燈火輝煌,裝飾畫豪華壯麗,色彩炫目,栩栩如生。幾個人都看呆了。李影在蒙特利爾住了三年多,竟不知此處天上人間。但凡人生活在一個地方,有時反而不著急去觀光,總覺得有的是時間。反而是遠道來的,不會錯過任何一處風光。這大概也是人類的誤區之一。如果將此道理推而論之,人生多少短暫時光如此美妙而至驚心動魄,而有些漫長的平淡歲月卻不足一論。

這時著白袍的布道僧侶走到過道給每個人分聖餐,一杯紅酒和一小塊圓圓的白色餐餅。聖經上說上帝憐憫眾人的罪,派自己的兒子為人子贖罪。耶穌為世人而死,死後眾人分食耶穌的血和肉。

李影領了聖餐,虔誠的吃下。子芳卻不能。李影說:“子芳你不信嗎?”子芳說:“我不知道。”

子芳還是在衣廠打工時跟於媛媛去過一次教堂。是個中國人的教堂。第一次去聽福音,主題是“我是個罪人蒙主恩”,子芳不明白自己為什麽是罪人,後來才明白此“罪”非彼“罪”,此“罪”可追搠到失樂園。當亞當夏娃接過蛇遞給他們的蘋果時,人開始有罪。後來的人也因此生而有罪。後來子芳又去過幾次教堂,她喜歡那種安寧和虔誠,喜歡聖歌優美的曲調。但上學後再難有整塊時間學習聖經。子芳是個死心眼兒,認為信仰是神聖的,如果不懂聖經的真諦,如何講“信”與“不信”?但從文化的角度看,她倒真切感到西方文化是建立在救贖和自救的基礎上。一度在大陸風靡的諸如“心靈雞湯”之類的書,完全是宗教書藉,隻是國內的讀者還未認識到書的性質,就接受了它的思想。其實,真善美都是一樣的,無論你是基督徒也好,不是也罷,對真善美的追求使人們從心靈上接受他們,這才是關鍵。

許多新移民都經曆了對宗教和信仰的再認識,子芳也不例外。李影早已是基督徒,所以李影對子芳說,你還需要take tim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