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可愛的孔夫子之引子

(2006-10-16 13:11:00) 下一個
作者:遊客一號

孔夫子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物了。他生於前551年,卒於前479年,時當春秋中晚期。雖然作為天下共主的周天子仍然在洛陽的王城裏稱孤道寡,但是已經沒有哪個諸侯真正把他當一回事。周公作創立的一套建立在血緣和親情基礎上的封建宗法製,已經崩潰得不成體統了。這就是孔夫子所深為痛恨的‘人倫盡喪,禮樂甭毀’。其時華夷雜處,華夏諸侯們忙於內戰,無暇顧及其他。於是就出現了‘戎狄交侵’的局麵。華夏文明的延續遇到了很大挑戰。可以說孔夫子是生活在一個大動蕩,大混亂的時代。按照主席‘不破不立’的說法,孔夫子是生活在‘破’的年代。安史之亂後,唐家皇帝威儀掃地,藩鎮割據。豪強們相互兼並,動輒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這個時候的天下,與孔子時代的天下很有幾分相像。前人有詩曰:願為長安無賴兒,生當開元天寶間。鬥雞走馬過一生,天地興亡兩不知。對於孔子來說,遠古堯舜和近古周公時代,天下和樂,人民相安,禮樂之教風於天下。這就是生當亂世的孔夫子心目中的‘開元天寶間’。

不過孔夫子是個不輕易言退的人。孔夫子一生的奮鬥目標是重新恢複統治秩序和振興‘王綱’‘仁’治,使天下恢複和平和穩定。搞‘王道’以仁義和禮教服人,而不是搞‘霸道’以力服人。讓諸侯還是作為周天子的代表治理人民,讓周天子仍然作天下共主。一切糾紛都通過協商解決,師之所出必然是替天行道,吊民伐罪。反對一切以兼並土地, 掠奪人口為目的的戰爭。他老人家可以說是一輩子愛好和平。

他的那一套在當時沒有得到任何一位諸侯的賞識。先是在故鄉魯國混不下去,周遊列國也是處處遭白眼,受冷遇。在列國推銷自己的路上時常上頓不接下頓,經常被‘野人’圍困,可謂惶惶猶如喪家之犬。雖然唐玄宗評價為‘歎鳳嗟身否,傷麟怨道窮’。這些似乎對他對於自己和自己的學說的信心毫無影響,他在餓得前胸貼後胸,隨行弟子餓得爬不起來的時候,居然還能一邊彈琴一邊唱歌。他最忠心的弟子之一的子路都忍不住對餓得眼前金星亂冒的同學們說‘人怎能如此無恥’?可見孔夫子是個‘特殊材料組成的人’。

孔夫子一生堅信由黃帝到堯舜到周公的華夏正統,到他所在的時代,他自己是天下唯一的華夏傳承人。按他自己得話說就是‘天命寄於我’。他相信如果他不挺身而出,孜孜以求,那麽華夏文明就會中斷或走向野蠻。可見他還有非常強烈的使命感。為了把華夏正統傳之後世,夫子早年力圖在政治上實踐自己的主張。可惜沒人買賬。他晚年的主要精力用在整理文獻和整理魯國史料上。成果就是‘詩經’和‘春秋’。他老人家為了把他理解的華夏正統原汁原味地傳下來,搞‘述而不作’。也就是隻轉述,不加入個人評論,不加入自己的觀點。當然,他實際上還是把自己的政治主張明白無誤得表達了出來。方法就是‘刪簡’和所謂‘春秋筆法’。結果就是他自己所說的‘不讀詩,無以言’和 史稱的‘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雖然天下最終還是在無數人的血泊中重新歸於一統, 並延續至今。 他不僅沒有為人所鄙棄,反倒是經常被崇拜。生前不過是個破落低級貴族,身後由王而聖,進而為神。可謂5000年唯一。然而,到了五四時期,他又被打翻在地,還被踏上一隻腳,滿清以來中國的不幸都被歸罪於他。所謂‘孔家店’是也。對他的稱呼也由‘大成至聖先師’變為‘孔老二’。記得兒時曾聽到這樣的順口溜‘板凳腿砸倒某某某,小瓦片打翻孔老二’。

那麽曆史上的孔夫子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是如他的子弟子貢所描述的‘龍’和‘天不生夫子,則萬古如長夜’般的偉大人物,還是個要被小瓦片打翻的孔老二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