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之穀的回音

我的風格, 就是這東西南北無處不在的風, 有時會吹得你暈頭轉向, 有時會吹得你神清氣爽, 但你永遠不用懷疑風的真實, 與不羈。
正文

摘來的詩

(2006-11-30 19:11:07) 下一個

這是 Queen Elizabeth I 所做的一首詩中我很喜歡的片段。 沒有時間翻譯了,權當學習英語, 和詩吧。
風之穀最近有點雨雪,所以久不給大家吹風了。 等等,哪天晴了, 再來看風。

I grieve and dare not show my discontent,

I love and yet am forced to seem to hate,

I do, yet dare not say I ever meant,

I seem stark mute

but inwardly do prate.

I am, and am not.

 

 I freeze and yet am burned,

Since from myself

another self I turned.

My care is like my shadow in the sun,

follows me flying, flies when I pursue it,

stands and lies by me, does what I have done.


Let me or float or sink, be high or low.

Or let me live with some more sweet content,

Or die
         and so forget what love ere mean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風穀 回複 悄悄話 另外,再補充一句,愛德華八世和納粹的勾勾搭搭,眉來眼去,嘿嘿, 這樣的人, 還真就不能把國家交給他。
風穀 回複 悄悄話 小鳥好。=)

你說的呢,有一定道理。 不過這件事上我覺得要看當時的曆史背景和個人。

愛德華八世愛美人,但他本身也並不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他沒有那種興趣,能力和韜略。

伊麗莎白一世的出身就注定她後麵的日子不好過,有個被趕上砍頭台的媽,信的教在天主教眼中是邪教,自己在老爸亨利八世升天後好幾次都麵臨和她媽媽同樣的命運。 生存對於她是第一位的, 野心和雄心幫助她生存。

伊麗莎白一世是當時歐洲最傑出的學者之一, 許多男人(當時讓一堆子男人聽從一個女人可不容易)甘心為她赴湯蹈火, 與她的能力緊密相連。 她致力於宗教改革,讓新教和天主教在英國和平共處,就已經是很大的手筆。

然而結婚(牽涉到繼承人)的問題,從當時英國的曆史框架看, 不是說一個君主就能隨意做主的, 即使亨利八世也被這個問題搞得七葷八素。

我覺得看曆史人物要首先看當時的曆史局限性,婚姻自由的思想在那時是達不到的,尤其對貴族。

所以伊麗莎白說過,她將自己獻給上帝,把自己嫁給了英格蘭。 然而她又畢竟是女人,也會有春心,有悸動 -- 詩就是這種感情的表達。 但是最終她選擇她的國家 -- 有權力, 更多的責任和對國家的愛。

從領導者的角度來說,伊麗莎白時代,英格蘭從一個孤立的島國開始黃金時代, 在文化上迎來了繁榮,這是她作為領導者的偉大, 對她自己的祖國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她有這個能力和胸襟,擔當起整個國家,這就不是單純地說對權力的眷戀了。 在她的眼中,國家遠遠高於個人的愛情,國家就相當於自由,其他什麽都可以拋棄。


Thunder_Bird 回複 悄悄話 理解理解。身不由己,因為有,呃,“責任“。那“責任“夠大的,整整一個英格蘭啊!

我怎麽更欣賞愛德華八世,不愛江山愛美人呢。連自己的愛情都擔當不起的人,又怎能擔當起整個國家?隻不過是對權力的戀棧吧了。
風穀 回複 悄悄話 來點背景介紹吧, 否則是有點濕不拉幾的。

話說伊麗莎白一世手下的大臣們催著女王大人結婚,因為帝國需要一個接班人, 法國國王的弟弟某公爵是其中的一個候選人。女王本來不樂意,後來架不住大家拿出國家社稷,就見見吧, 一見就覺得還不錯,正想簽約了,結果又有人反對了,不喜歡法國人,而且不喜歡他是天主教徒,這次的反對也是用的人民的名義--for England, and for the love for the queen. 所以女王最終得作罷, 送走公爵前就作了這詩。她是她自己的, 又不是她自己的。。。blah blah blah..., 也許很多人都會少許有點同樣的感慨吧。

小艾, 最近穀中有些兒事, 給你的菜得推後了。等等啊。
艾麗思筆記 回複 悄悄話 詩沒懂,太濕了,等小風給吹幹了吧:))

祝周末愉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