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從華夏到饕餮
中國曆史有不同的算法,假如僅僅指國家,那麽上迄傳說中的夏朝,下至民國和中共;假如指中華曆史或者華夏文明的曆史,那麽上迄炎黃,下至1645年(順治二年)“剃發易服”就結束了。現在的漢族是漢朝以後的稱謂,從黃帝到漢朝,漢族的前身叫“華夏族”。華原意赤色,周尚赤,行周禮的地方叫作華,後衍生指華服即漢服;夏的意思是雅、正、大,主要指禮儀之大。清以後的中國一無漢服二無禮儀,哪裏還配稱華夏?現在東亞一塊,有點像華夏的倒是日本,既有源自漢服的和服,穿洋裝也比較考究,還有鞠躬、正坐、茶道等一大堆禮儀,而且日本是全世界公認最清潔守秩序的民族。日本從中國販去的那麽些行頭現在充老大了,在海外隻聽說看不起中國人,沒聽說看不起日本人的。中國這個東亞的文明之源,被滿清兩個半世紀的奴役徹底整殘整廢,連祖宗都不認識。現在最開心的莫過日本,終於有機會翻身做人,把改頭換麵的華夏文明說成日本文化向全世界包括中國推銷。中國人傻子似的還在那哈日哈韓,殊不知哈的都是自己祖宗的東西。
近期網上看到的兩件事情讓我驚詫不已。首先是一篇報道,說國內部分年輕人重穿漢服練習禮儀,並配發一張某女孩身著漢服的照片。這絕對是讓人振奮的消息,可接下去網友的評論卻讓我大跌眼鏡。有的說:“這哪裏是漢服,明明是翻版的和服嘛!”還有的說:“唐裝旗袍已經是中華傳統,標新立異搞什麽漢服?”眾所周知,和服是漢服的翻版,現代中國人怎麽會把版權毫不吝嗇地讓給日本人,說漢服是抄襲和服的?把滿人的馬褂叫做唐裝更是一件荒唐事,唐朝雖然“胡風大漸”,那也僅僅是在漢統的基礎上文化多元而已,今天的中國人為什麽要用所謂的“唐裝”去羞辱大唐的祖先?馬褂旗袍是漢人被奴役最恰如其縫的象征,何時成為中華傳統?中華傳統就是當奴隸?漢人穿漢服天經地義,為何在今人的眼中會變成標新立異?
另一件事是一則新聞,說今年年度電腦新創意大賽的前三名得主都是華裔,大獎作品的構思深受中國元素的影響,並附獲獎作品的照片。大獎作品是一副筷子形狀的鼠標,顯示器兼主機平放在台麵上象一把古琴或古箏。出人意料的是,這款美奐美倫的作品引來眾多網民的非議,焦點集中在那雙筷子形狀的鼠標上。有的說:“這哪裏是中國元素,明明是日本元素!”有的說:“這雙筷子一看就是夾日本飯團的,中國人才不用這樣的東西。”我為此盯著那雙筷子瞧了半天,也沒看出它和我每天吃飯用的家什有多大差別,為什麽說它是日本元素?日本的筷子不大都從中國進口的嗎?難道因為那雙筷子做得精美雅致就非說它是日本元素?中國元素就應該粗製濫造?現在我總算明白為什麽韓國人鳩占鵲巢老把中國的曆史占為己有。中國人自己都不認自己的傳統,韓國人還不緊巴巴地跑來撿嗎?
網上有評論說:“日本繼承了唐朝文化,韓國繼承了明朝文化,現在的中國人卻是韃靼(滿人)文化的後代。”這句話說得雖然不夠準確,意思卻差不多。日本的和服很多人認為起源於唐朝服飾,事實上是來自三國時期的東吳,至今不少賣和服的商店依然寫著“吳服屋”;最早傳入日本的漢語也是南北朝時期的吳音。現在你能夠明白為什麽日本人如此癡迷於《三國》,魏蜀吳的吳就是日本最早接受的中國文化。韓國的韓服倒的確來自明朝服飾。日韓兩國自古一直都在吸收中國文明,但曆朝曆代對兩國現狀影響最大的當推明朝。日韓的國民象明人一樣男尊女卑、秩序森嚴、精忠愛國、封閉而進取、血性剛烈、知恥善勇等等。當然,島國的特性使他們還具有明人沒有的偏狹和占有欲。日本和韓國從風俗禮儀到社會結構都極為相似,非說日本象大唐,實在扯得太遠。
與日韓相比,現代的中國人確實是韃靼滿人文化的後代。不過韃靼和滿人嚴格說來算兩個概念,韃靼是蒙古人的別稱,清末把滿人也包進去統稱“韃虜”。中國經元清兩朝的半殖民統治已完全胡化,我們將遊牧民族的自由散漫,恃強淩弱,急功近利,漠視文明(知識產權),粗製濫造,糟踏環境,草菅人命等等惡習發揮到極致。現在的中國人哪裏還有一點點“漢”的影子。看來我們再填履曆表的時候民族一項應該寫為“胡漢”。我們沒有繼承華夏文明的一零半點優秀品質,但至少可以不從稱謂上再羞辱祖先。
如今中日韓三國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也頗耐人尋味。日本的態度是繼承繼承再繼承,韓國的態度是占有占有再占有,中國的態度則是拋棄拋棄再拋棄。孔子在中國被徹底打倒,至少官方對馬克思的尊敬要遠遠高過孔子,然而韓國人把孔子認祖歸宗後,國人又忿忿不平起來,雖然沒人真把孔子當回事。理學在中國是封建禮教的代名詞,國人視之如過街老鼠,殊不知明朝的理學(陽明學)恰恰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基石之一,幾百年後日本甚至用儒家思想武裝起來的武士道屠戮被滿清改造成鴨子的中國人,曆史就是如此的荒誕和殘酷。我們坐擁全人類最豐富的文明史,卻象美國黑人那樣成為無根的民族。現在的中國人言必談歐美,貨必購日韓,沒有自尊,沒有文化,華人仿佛一個被抽掉脊梁骨的族類。
是的,華夏文明已經終結,至少在中國已經終結。那麽現代中國文明的特點是什麽?印象裏東亞文化比較學專家金文學說過這樣一句話:日本最熱鬧的是老虎機房,韓國最熱鬧的是天主教堂,中國最熱鬧的是飯店。此言一語中的,現代中國文明的特點就是飲食文化。
地球上以美食著稱的國家有兩個:法蘭西和中國。但美食在這兩個國家中的地位不一樣。飲食僅僅是法蘭西文化的一部分,法國從中世紀開始就一直執歐洲文化之牛耳,法語成為歐洲上流社會的通用語,《戰爭與和平》裏俄羅斯貴族在社交場合說的都是法語。飲食於現代中國卻幾乎是文化的全部。親人重逢,同學聚會第一件事都是吃;通長途電話父母最關心的總是:“吃得怎麽樣?”並一遍遍叮囑:“什麽都能省,吃不能省!”中國有全世界種類最多的保健品;中國人吃的東西包羅萬象, “兩條腿的爹娘不吃,四條腿的板凳不吃”,吃上癮能把境內的野生動物吃得瀕臨絕種;我們的子弟兵可以沒有錢訓練,但不能沒有錢請領導吃飯;我們的某些縣(鄉)政府打白條吃喝一年能欠數十萬的債務;我從國內新來的同事會衝著美國人問:“Did you have lunch?”所裏一個美國教授到中國講學,歸來後從此飯桌上看見中國人就來一句“ganbei(幹杯)”,那是他在中國學到的僅有的幾個單詞之一;中國人貪吃貪到美國,北美的華人教會都知道靠免費餐來招攬教友。中國人在北美開業,從中餐館、壽司店一直開到黎巴嫩餐廳,集世界飲食為一體。我們除了吃,還剩下什麽?
描述現代的中國文化,最恰當的詞莫過於饕餮。中國現在有一部分人自稱老饕,老饕的境界就是愛吃、會吃、敢吃、吃得起。當中國人個個都變成饕餮之徒,整天想著口腹之欲,昔日的禮儀文明早已雨打飄零。如今的中國人是一個不知排隊為何物,隻知由著性子吸煙、大聲喧嘩、亂扔垃圾的蠻夷種族,與“華夏”二字謬以千裏。也許我們應該象“胡漢”那樣更名為“中食民族”或者“中饕民族”,這樣的稱呼比“中華”要貼切得多。
中國為什麽會淪落至斯?還是來看曆史吧。有人說現代中國人是一個缺乏智慧的民族,海峽兩岸各將一根繩子套在對方的脖子上,繩子的另一端牽在美國人的手中。怎麽辦?“讀史能使人明智”!曆史蘊藏著無窮無盡的智慧,誰用正確的方法研讀它,誰就能獲得這筆智慧,無論是我們還是我們的敵人。如果我們沒有從自己的曆史中尋找到做人的道理,那麽我們的敵人就會用它來讓我們再次變回奴隸。
我們該象歐洲文藝複興的先賢那樣重溫昔日的輝煌,找尋我們遺忘已久的文明和尊嚴。讓該榮耀的歸於榮耀,讓該恥辱的永遠恥辱!
雖然清末割地賠款,但也應該看到,民國初年我們的疆域大約是明末的三倍,這些都是滿族帶給中國的。沒有滿族、沒有清朝,十九世紀如果是還是遍地民變的明朝,。。。。。。
明朝皇帝十幾年不上朝的事你也提了,可以細研究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近代中國的落後始於明朝,始於朱元璋和他的子孫----看看明末都人吃人,一個政府罪惡到這種程度!
明朝和元朝是不是唯二直接亡於民變的?
一點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