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生物進化論的貧困(新科學vs.老科學)

(2015-12-02 02:17:02) 下一個

生物進化論的貧困

乙迷

第一節、新科學 vs. 老科學

一、什麽是科學?

讀大學時,接觸到波普的科學哲學,不由得為之折服並讚歎。波普提出一個非常明確的科學的概念,即“可證偽”。在他的《猜想與反駁》中,經驗不再被用來證明某種理論,而被用來反駁某種理論。任何科學假設,隻要一個反例存在,就能證明它的局限性,並將被新的學說所替代。科學並非真理,而是真理和謬誤的混雜體。

按“可證偽”的原則,數學和邏輯學不屬於科學,因為它們天生是正確的,不需要實踐的檢驗,屬於“必然真理”;而哲學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學說等則恰恰相反,因為沒辦法判斷它們的正確與否,即“不可證偽”,同樣不屬於科學的範疇。“證偽”這個命題前些年引發一場波及朝野的爭執:某科學鬥士說中醫不可證偽,乃“偽科學”;結果一位中醫界的大佬挺身應戰,說按照科學哲學的觀點,西醫同樣不是科學,因為行醫需要大量的經驗,而經驗並非科學。事實上,與波普齊名的另一位科學哲學大師庫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曾於美國醫學會做演講,明確指出:醫學是一門經驗學科,完全夠不上“科學”的標準。這引起聽眾很大的不滿,但無人能夠辯駁。

其實,醫學不僅是千真萬確的科學,而且是當代科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如今的美國,所謂的科研主要指的就是生物醫學研究,美國像物理化學之類的學科都極難獲得資助,隻有國家健康研究院(NIH)每年才能撥出大筆的科研經費,因此醫學以外的學科想拿到資助一般都要參與醫學研究才行。再看諾貝爾獎,生命科學就占據兩席:生理與醫學獎、化學獎。近年來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的大都是生命科學領域的成就,幾乎可視作生命科學二獎。因此,醫學是否科學的爭議反映的不是醫學本身的問題,而是“科學”的定義出現了問題。

無論波普還是庫恩,他們的知識背景都是物理學。波普是哲學博士,醉心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而庫恩本身就是物理學博士,他們眼中的科學是以物理學為標準的,而物理學某種意義上乃數學在科學領域的應用,雖然沒有數學“必然真理”那麽誇張,但也相差不遠。物理學的定律基本上都適用於整個宇宙,或至少在一定範圍內為類似“真理”的存在。由於物理學“普適真理”的特性,隻要找出某理論的一個反例,該理論就被“證偽”,將被新的更“普適”的理論所替代,從牛頓力學到量子力學和相對論,走的就是這樣一種範式。然而愛因斯坦去世後,物理學已逐漸沉寂,生命科學卻風生水起,作為一門實際上的新興學科,生命科學表現出與物理學截然不同甚至相反的特質。

二、一體兩麵的物理學與生命科學

物理學分為理論物理學和實驗物理學,而生命科學隻有一種——“實踐出真知”。搞生物需要天天做實驗,搞臨床需要天天給人看病觀察療效,這個世界上既沒有理論生物學家,也沒有理論醫學家。物理學之所以有理論物理學家是因為它講道理,需要歸納與演繹,因此搞物理需要強大的邏輯思辨能力;而生命科學恰恰相反,物種的多樣性本身就毫無理由,你隻能絞盡腦汁理解它,搞生物或者醫學需要強大的記憶力,否則哪裏搞得清那麽複雜的結構和匪夷所思的機製?至於推理,這玩意兒有用嗎?

舉個例子,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癌症患者普遍缺硒,動物試驗的結果證實,在食物中添加硒能夠阻止化學毒物誘發腫瘤,因此NIH啟動了一項大型的RCT研究,觀察在人群中補硒能否降低前列腺癌的發生率。結果事與願違,補硒不僅沒有降低前列腺癌的發生率,還誘發糖尿病,基於此,該項目提前終止。這一事例充分說明,生命科學沒有道理可言,即使流行病學和動物試驗都支持某種理論,該理論用於臨床也可能是錯誤的。這也是循證醫學大行其道的原因。

再說一段我個人的經曆。我們實驗室曾經就蛋白A的調控機製發表一篇文章,發表後老板很開心,把我叫過去,說蛋白B的結構和功能與蛋白A極為相似,你用同樣的方法照葫蘆畫瓢兩個月就能搞定另一篇文章,他甚至將“新文章”的圖一張張都畫好了,隻要我照辦就行。我聽後信心百倍,馬上開工,結果一周後該研究就胎死腹中,原因是蛋白B的調控與蛋白A完全不同,第一個圖的結果就是反向的,後麵的自然做不下去了。這件事情說明,邏輯推理在生命科學的未知領域完全不適用,任何猜想,哪怕是對已知的內容變一點點條件,都需要實驗證明。

事實上,生命科學從來就沒有物理學意義上的“絕對真理”,生命的特點是多樣性,換句話說就是一切皆有可能。比方講:人分男女。這個世人皆知的常識也能找出一大堆反例:有人生理上是男性,心理上是女性;有人性染色體XY,卻有著女性的外貌和生殖器;有人性染色體XXY,既算不上合格的男性,也談不上女性;太監和人妖怎麽算?等等。生命科學的任何理論都有例外,臨床醫學的任何療法都有無效的可能,僅僅在於概率多少罷了。

其實物理學和生命科學是大自然的一體兩麵。物理學充分演繹出宇宙構架的嚴謹與和諧,而生命科學則展現出造物主隨心所欲的創造力,二者相輔相成才搭配出我們生機盎然的世界。

三、生命科學之進化論

看官如果堅持讀到這裏,一定會感到奇怪:講進化論怎麽扯出這麽一堆不相幹的東西?其實很相關的。現在我們就把上麵的內容和進化論關聯起來:

1、生命科學的特點不是“可證偽”,而是“被證明”。任何理論,隻有實驗證明了,才可能成立(注意:是“可能”;即使被證明,也可能是錯的);沒有實驗證明的都是假的不能再假的假說。進化論被實驗證明過嗎?

2、生命科學沒有普適一切的“絕對真理”,任何把自己裝扮成“真理”的學說都是荒謬的。那麽進化論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中間小謝 回複 悄悄話 "而物理學某種意義上乃數學在科學領域的應用"
真知。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