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五月的稻城之旅

(2006-08-06 14:00:14) 下一個

五月的稻城之旅

乙迷

515 成都-雅安-瀘定-康定-新都橋 陰轉小雨轉雪

昨晚到成都,明珠旅行社的唐建先生來接我們,這才知道,旅行團共四人,除了我和我妻子外,還有兩個散客是從其它旅行社轉過來的。今天挨個去接他們,互相介紹,他們都是廣州來四川出差的順帶休假,簡稱小馬和老寇,於是我們四個加上唐導和他的那輛北京吉普就開始1900多公裏的漫漫征途。

在上海我們報的是稻城加海螺溝,原以為是環線遊,沒想到他們倆隻夠時間遊稻城,行程被改為七日稻城遊外加三日海螺溝,成都到瀘定的三百公裏行程居然要走三遍,還浪費兩天時間。沒辦法隻好認了,誰叫我們這條線人太少。

第一天就走了四百公裏,扣除137公裏的成雅高速外,其餘都是山路。唐導很健談,一邊開車一邊聽音樂一邊還說個不停,向我們介紹沿途的風土人情。成雅高速兩邊多為水田,在丘陵上築成梯田狀,綠油油地泛著波光。二郎山的山路一直是逆著青衣江而行,青山綠水和江南的景致有點相近,江麵寬的地方讓人想起溪口,高山峽穀的地段又恍若穿行在至黃山的盤山公路上。聽唐導介紹,二郎山原本是川藏公路上的第一道天塹,隧道沒修前幾乎就是鬼門關,天天翻車,在山穀裏你可以撿到所有的汽車零件。那時候過山的司機在山下都要對汽車進行大修,不熟路的甚至要雇當地司機開過這座山,山下的小鎮上因此有了汽配一條街。當然現在隧道通車,路況好多了,我們看到那條汽配街冷冷清清的,到處是輪胎,就是沒幾輛車停下來。

二郎山隧道號稱中國海拔最高,埋深第一,長度第一公路隧道,並有陰陽兩重天的奇觀。不過這十天我先後經曆三次隧道,並沒有感到兩邊的天氣有什麽不同,唯一的差異就是植被有一些變化,隧道那頭有點高原的感覺了。

鑽出二郎山就到達甘孜州的第一個縣瀘定。瀘定80%是漢人,嚴格地說並非藏區,劃給甘孜州僅僅因為她在二郎山的西麵。大渡河穿瀘定縣城而過,高山聳立,激流奔騰,瀘定已經具備高原的氣勢,可惜河邊有六七個煙囪在噴雲吐霧,搞得峽穀裏霧蒙蒙的,大煞風景。

折多山是我們翻越的第一座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高山(海拔4298米),不經意回頭間居然看到連綿的雪山,我們都興奮得跳下車拍照。伴著飄來的陣陣小雨,雪山在陰鬱的天空下顯得格外凝重。到了山頂,暴雪紛飛,天黑壓壓的,隻有太陽的天際有一抹亮色,陽光斜斜地透過來,活脫脫《指環王》中魔都的再現。

新都橋被稱為攝影天堂,不過聽唐導說,那是四五年前的事了,原來近幾年豎起不少電線杆,拍照要避開電線杆才行。後來我們才發覺,這些電線杆一直伴我們翻雪山過草地,直到亞丁為止(亞丁沒有通電,藏民靠每戶的小水電發電)。新都橋是田園牧歌式的,照片上經常看到的黛色的遠山做背景、溪水、草地、犛牛、藏式民居,一株株或一排排的楊樹穿插其中,秀麗中透著雄渾,那就是新都橋。

 

516 新都橋-雅江-理塘-稻城 陰轉晴到多雲

昨晚高原反應,頭痛,惡心(唐導說是高原藥的胃腸副作用),一夜沒怎麽睡著,總感覺發熱一樣,摸摸頭又不燙。早晨起來活動活動,頭痛好多了。

今天的旅途相當艱苦,要走350公裏的山路,先後翻越4座雪山。出新都橋,第一座就是高爾寺山(海拔4412米),高爾寺的山路應了王朔的那句名言“玩的就是心跳”,雖說是318國道,道路又窄又爛,彎彎地向上繞,下麵是遙遙的山穀,上麵是廣袤的天宇,有時感覺就是在往天上開。彎道嚇人,並車時更嚇人,我每每緊張得腎上腺素脈衝分泌。唐導卻跟在平原上開車似的,歌照放,話照說,車照超,還一路向我們介紹這兒塌過方那兒翻過車,我不得不歎服他的車技和膽略。

雅江是一座山城,雅礱江穿城而過,城在山上,江在城中,橋在江上,汽車在城中盤繞而上,宛如甘道夫策馬在白水城中一圈圈地往上騎。雅江的天已經變藍,我們在燦爛的陽光下向剪子彎山進發。

剪子彎山(4659米)和卡子拉山(4718米)相連,一望無際連綿的山脈,雲的影子在山上飄移,犛牛在悠閑地吃草,雪山遠遠地向我們微笑,大自然的雄偉就凝聚在這天地之間。開到剪子彎山的山頂,唐導興之所至,掛上四驅將車開出山路,駛上山頂的一塊斜坡。我們笑叫著跳下車,在萬山之巔倘佯,體味著宇宙的博大,這一刻我們和大地已經融為一體。

翻過卡子拉山,就是著名的世界高城理塘(海拔4014米),理塘在毛埡草原的中部,四周是連綿的卡子拉山和海子山,群山象一張溫暖的大手將理塘托起來,這兒是高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毛埡草原廣闊平坦,陽光毫無遮掩地灑下來,把一切都映得燦爛奪目。汽車在草原上奔馳,牛羊在車邊滑過,心情也隨著飛揚起來,這片陽光下的熱土給我們留下永遠的記憶。

在無量河邊我們遭遇了世界上最奇妙的天氣。那時我正在拍照,忽然飄來一陣細雨,抬頭看,太陽火力四射地掛在天空,再往上望,藍藍的天,幾朵白雲飄在周圍,雨從哪來的?

海子山是青藏高原最大的第四紀冰川的遺跡,以稻城古冰帽著稱於世。這片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留給人類的珍貴地貌遺產,平均海拔4500米,山勢高而平緩,低窪處形成大小湖泊1145個。藏族人沒見過海,他們將湖泊稱為海的兒子,海子山因此得名。

海子山是我見過最奇特的地貌形態,視野所觸皆為碩石,和黑壓壓的矮灌木擠在一起,滿目蒼荑。周圍是如此的死寂,沒有牛羊,杳無人煙,天又那麽陰沉,以至於我們總錯覺這兒是某個遠古王朝的遺址。稻城手繪地圖上說海子山給人一種“異星球”的感覺,果不其然。

海子山的天越來越沉,向後看我們駛過的兔耳山似乎正暴雨將至,汽車加足馬力要趕在雨雪前衝過去,烏雲在我們的頭頂集結,四周越來越暗,唯有前方是光明的,那兒就是我們傳說中的香巴拉-稻城。

晚餐後唐導把我們開到稻城縣城外三公裏處的溫泉浴室,土路高低不平並有水坑,小巷子窄得隻夠一輛吉普車通過,還附加好幾個急轉,唐導居然就著這樣的路把車開到浴室門口,一氣嗬成沒一個停頓,我真服了他螺絲殼裏開車的本事。

溫泉洗得真舒服,洗著洗著晚餐時開始的暴雨也停了,出門時神清氣爽。車開在郊外的路上,突然老寇和小馬叫起來,好亮的星星哎。唐導找了塊不擋路的地停下來,四圍除車燈外一片黑漆,我們走下車,所有人都驚呆了。我看過黃山山頂的星星,也看過海上的星星,可我從沒見過這麽大這麽亮這麽多的星星。星空象倒扣在頭上,觸手可及,星星密得讓我喘不過氣來,小馬興奮得打開手機給她的朋友發短信,但她很快就悔得腸子都要出來了,因為就在她發短信的時候,我們看到一閃而過的流星。離天這麽近,應該每個朗夜都有流星吧。

 

517 稻城-赤土-日瓦-亞丁村 晴到多雲

今天剛跨出旅館大門我就再一次被震驚。明晃晃的太陽直射下來,街的盡頭就是雲蒸霧繞的高山,在陽光的烘托下發出青色的光芒,與藍天相互輝映。昨晚什麽都沒看到,今兒才發現,稻城也是一座四麵環山的小城,還有一片片的楊樹林,溪流,白塔,成群的牛羊。

今天是旅程最短的一天,一百多公裏,但風光和昨天一樣處處給人以驚。樹型優美的白楊,色拉草原,波瓦山(4400米)和半山腰雄偉的喇嘛廟,最值得一提的是鮮花盛開的杜鵑穀,溪水涔涔,樹木蔥鬱,山巒迤邐,一簇簇怒放的杜鵑花,小馬甚至躺在溪水中的山石上打了個盹。杜鵑穀真是個集世間靈氣於一體的所在。

杜鵑穀到日瓦的路上又見到藏式的田園風光。古樸的木橋,千年瑪尼堆,白塔,喇嘛廟,藏族民居,牧場,麥田,當然還配上高山流水,在陽光的照射下燦燦發亮。從日瓦我們終於進入此行的目的地-亞丁自然保護區。

亞丁是這兩天風光的延續,汽車在盤山土路上一彎一彎地往上開,沿途能看到一望無際的山巒,杜鵑花,突兀的門神山,紅土地,火燒林,最後就是三座神山之首的仙乃日(6032米)。仙乃日銀裝素裹,挺立在群嶺之上,當我們一圈圈接近仙乃日的時候,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端起手中的相機,拍下這壯麗的畫麵。

亞丁村(海拔3700米)沒有電視,沒有廣播,每戶隻有一個放在溪水中的小水電機提供必要的照明用電,電壓不穩時電燈時亮時暗。這裏至今也隻有三十多戶人家,依然近乎與世隔絕,和洛克1928年時看到的並沒有什麽本質的不同。藏民們靠放牧為生,近年來隨著旅遊開放又多了一些營生:挖蟲草,為遊客牽馬和提供住宿。他們對外界惘然無知,並不清楚自己正在成為世界的焦點。

 

518 亞丁村-洛絨牛場-牛奶海-衝穀寺-珍珠海-亞丁村-稻城 雨雪

今天是整個旅途中最艱難也是最驚心動魄的一天,留下太多酸甜苦辣的回憶。亞丁的氣候惡劣,出發前已有耳聞,今天算是切切實實地體驗了一把。

當我們騎著馬在山溝中逆流前進的時候,昨晚的雨變成雪而且越下越大,地表的溫度可能在零度以上,因此雪雖然大但在地上都化了。雪花漫天飛舞所有的景物都變得模糊起來,雪山已籠罩在迷霧之中朦朦朧朧的。我們在馬背上越來越冷,終於都跳下馬開始步行。河流、草甸、原始森林、樹上掛滿的雲蘿、灌木、犛牛、野鴨、蒼鷹、瑪尼堆,一切的景象在雪中既真實又縹緲,中午時分,我們終於來到雪山腳下的洛絨牛場(海拔4150米)。

洛絨牛場據說是觀賞三座神山的最佳位置,因為她位於品字形的中點,可是大雪使能見度降到最低,我們甚至搞暈了方向,唯一能辨清的是前方的央邁勇(海拔5958米),我們一路走過的溪水正是從她身上流下的,她是大河的源頭。在洛絨牛場我做出一個至今都覺得後悔的決定-攀登牛奶海(海拔4400米),為此我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從洛絨牛場到牛奶海是三小時左右的山路,當然那是魯迅意義上的路“走的人(馬)多了,就成了路”,剛開始,你還能依稀有一點路的感覺,越往上走越顛覆你以往對路的認識,很多時候,溪水就是路,有時候甚至你得自己判斷,哪一條算是所謂的路。在這裏,路隻有更差,沒有最差,沿途的馬糞也許是路唯一的標誌。走在這海拔4000多米濕滑泥濘的路上,跳過一塊塊石頭,踩過一段段溪水,最後幾乎是垂直著往上爬,連藏族向導都出現高原反應,問我們是不是也頭痛。我們終於在散架前挨到牛奶海(海拔4400米)。

牛奶海位於央邁勇的山腰,湖水青色中翻著乳白,純潔地像一麵鏡子,湖的左岸就是央邁勇的千年冰雪,右岸是平緩的山坡,一群犛牛正在風雪中吃草。犛牛的悠閑使我們的狼狽顯得極富諷刺意味,我很奇怪老天居然會造出這種健壯、耐寒、耐缺氧的高原神物,它為什麽再陡的坡都能爬還沒高原反應?

從牛奶海到五色海需要翻過一座海拔4600米的山梁,這裏人(馬)跡罕至,連魯迅意義上的路也沒有了。老寇和小馬意猶未盡,繼續往上爬,我妻子已累得搖搖晃晃,自然是準備下山,我猶豫了一下,最後決定爬爬試試。山看上去並不高,可是怎麽也爬不到山頂,山坡上隻有稀疏的石頭和草堆,越往上越難找到落腳點,新買的旅遊鞋開始打滑,我決定放棄。可是在濕滑的泥地,下坡比上坡更困難,所幸我幾次滑行都沒有摔倒,終於與妻子會合開始回程。

一般而言,回頭路總是比去路要輕鬆些,可是這次也許是體力已達極限,回程顯得更加的艱辛和漫長,走著走著我們甚至懷疑這麽險惡的路剛剛真地是自己爬上來的嗎?下山途中妻子跌了四跤,我滑了一跤,走到洛絨牛場時我們已徹底崩潰,變成兩具標準意義的行屍走肉,整整坐了半個多小時才緩過氣來。這是我今生最疲憊的一次,遠遠超過大學裏1500米的長跑,我終於體驗到紅軍當年的滋味。

憑心而論,牛奶海的風光有藍天白雲的襯托一定是完美無瑕,可是陰雨天觀賞性大打折扣,再加上道路太滑不能騎馬,實在是不宜前往。這次登山的後遺症是我膝傷複發,妻子的左膝疼痛至今,悔不當初啊!

從洛絨牛場回去我們再也沒有離開過馬背,雪轉為雨,山穀裏陰風剔骨。最強壯的老寇因為沒帶雨具,渾身淋濕凍得瑟瑟發抖。在衝古寺我們分道,他直接回亞丁村烤火去,我們繼續前往亞丁標準相的拍攝地-珍珠海。珍珠海是山頂一個綠色的湖,掩映在繁茂的原始森林中,湖麵如鏡翡翠色的湖水中可以看到仙乃日完整的倒影,頗有九寨溝的神韻。

回到亞丁村時已是八點多鍾,老寇烤幹衣服正等著我們,匆匆收拾完行囊,我們就開始了七天裏最驚心動魄的一場生死之旅-冒著風雪趕回稻城。

雪越下越大,車燈打出去白茫茫的一片,能見度降到最低,擋風玻璃的雨刮器又壞了,我們都叫唐導轉頭回去吧,但唐導執意繼續前進,畢竟明天還有350公裏的山路,今天不走,明天怎麽辦。車在山路上緩緩地移動,一個彎接著一個彎,路和深淵的界限在雪中變得非常模糊,稍有不慎就萬劫不回。我們都頂著睡意,睜大眼睛瞪著前方,死也要死個明白嘛。就這麽心驚肉跳的,淩晨1點,吉普車帶著疲憊不堪又冷又餓的我們駛入稻城。唐導將旅館、餃子店和溫泉的老板挨個敲起來。菩薩保佑,這麽晚了還能洗到溫泉,將體內的寒氣一掃而光,人生之大幸也。

 

519 稻城-新都橋 陰有時有雪轉晴

雨刮器修了一個上午,隻好用過午餐再走。午餐在稻城據稱最好的餐館聖地馨玥(東街黨校)吃餛飩和麵條,價格和上海路邊的小吃店差不多,味道就是多一點花椒。餐館裏的一場奇遇為我們的稻城之旅劃上一個回味無窮的感歎號,他就是稻城名人旅遊執法大隊的隊長伍榮強(這家餐館老板的老公)。老伍相貌堂堂,西裝革履,頭梳得板亮,和稻城樸實得有點邋遢的鄉民形成鮮明的對比。他大學畢業後分到稻城,當過老師,文化館館長,演過《飛奪瀘定橋》中毛主席的警衛員。也許是那部電影的影響,他舉手投足活脫脫一個毛主席再世,雖然長得不是特別象,但手勢、腔調、氣度都惟妙惟肖,尤其是點煙抽煙的動作,帥呆了。他說完自己的曆史,意猶未盡,為我們即席用標準的毛式湖南話配以動作朗誦了一則《沁園春·雪》,天哪,我相信毛澤東本人看了也會瞠目結舌。為什麽不找他去演主席?臨別時我們送他一個稱號“稻城一絕”(有機會去千萬別錯過)。

本以為今天的旅途會有些乏味,沒想到一上路就發覺純係杞人憂天。美麗的風景真得值得看第二遍,哪怕是短短的兩日之後。昨天的那場大雪改變了一切,稻城被雪山包圍起來,一路上原本黃綠色的高山如今都蓋上厚厚的一層雪呈現出千姿百態的雪中勝景。唐導說他每次進稻城都能看到不同的風光,想來並非誑語。雪中的海子山依然陰沉冷寂得猶如地獄之門,但更增淒涼之感。高原明珠理塘陽光依舊燦爛,毛埡大草原雪嶺環抱,藍天綠草出現了一望無際類似XP桌麵式的畫卷。卡子拉山剪子彎山壯麗得撼人心魄。暮色中的山城雅江點點燈光象螢火蟲似地閃耀在山坡上。有了昨晚的洗禮,今天的夜路顯得不那麽可怕,雖然是恐怖的高爾寺山,但看不到山腳,反而沒了白天那種“高處不勝寒”的感覺。快11點,我們終於趕到新都橋。

 

520 新都橋-塔公-八美-丹巴-小金-達維-日隆 多雲到晴

早晨車又壞了,攔了一輛拖拉機把車拖走10點鍾才回來。今天行程271公裏。一路走著天漸漸放晴,沿途的風光也不錯,但前幾日被美景填得太飽,今天下車拍照的欲望已大幅降低,經常是在車裏昏昏欲睡,被唐導叫醒才知道下車拍照。塔公草原不如毛埡草原廣袤,沿途的喇嘛廟很多也頗壯觀,但我們都沒什麽興趣,東穀的天然盆景區湍流不息,有幾處頗具幾分姿色,但比起稻城的杜鵑穀似乎還差那麽一點。繞過亞拉雪山,中午到達千碉王國丹巴。

丹巴最著名的是藏寨和古碉。甲居藏寨建在陡峭的山壁上,下麵是奔騰的大渡河,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據說藏寨的主人嘉絨藏族是西夏王室的一支後裔與當地藏族通婚而成,高鼻深目,類似維族人的相貌。藏寨的建築風格亦不同於普通土色的藏族民居,而是赭色牆麵屋頂有白色的吊角。藏寨始於乾隆年間大小金川叛亂時,為避戰禍而建,若山寨再受到攻擊,族人還可以遷到古碉中。古碉遠觀是煙囪狀的碉堡,丹巴有大小古碉343座,散落在山上引人注目。在丹巴我們聽到又一個世外桃源-黨嶺,據說風景更甚九寨溝一籌,可惜尚未通路。看來四川旅遊資源實在豐富得有些過頭。

看古碉時我們再次遭遇理塘碰到的妖怪天氣,湛藍的天空頂著火辣辣的太陽下起雨來,不過這次更神,天上連雲都沒有,陽光曬得臉發燙,還得想著法子避雨,這算哪門子事?

過了丹巴就進入藏區第一州(指經濟)阿壩州。甘孜州到處是森林草地,跨入阿壩州撲麵而來的卻是光禿禿的山梁。唐導介紹說阿壩州的人腦子活,砍樹砍得最早,轉型搞旅遊也搞得最早。幸虧轉型轉得快,否則九寨溝早成爛泥溝了。

傍晚時分,我們趕到夜宿地日隆,在貓鼻梁(免費能看到四姑娘山全貌的地方)拍了幾張四姑娘山的照片。說實話,從稻城一路雪山看過來,再瞧四姑娘山,真沒什麽感覺。

 

521 日隆-巴朗山-臥龍-都江堰-成都 晴到多雲

今天偷出半天時間去玩四姑娘山。四姑娘山有三條溝,旅遊團一般組織去雙橋溝和長坪溝,可最漂亮的海子溝卻因為路途遙遠極少涉及,我們亞丁都逛過了,海子溝當然成為唯一的選擇。海子溝騎馬上山,到最近的大海子也要四個小時,整條溝來回一般需兩天,晚上得在山上的帳篷(或牛棚)裏睡一夜。我們隻夠時間去朝天坪(四姑娘山全貌的最佳拍攝地)和草海子。草海子是山腰上的一塊平坡,每年端午節海子溝免票三天,在這兒舉行賽馬會,據說這塊不大的草地到時候要容納三千人。我們到不了大海子索性就在草海子上溜馬,馬奔起來的感覺真爽!

巴朗山也是一座不錯的雪山(海拔4523米),山頂上居然有賣烤羊肉串的,真不可思議。在都江堰我們遇到七天來的第一個紅燈,喧囂的車流將我們拉回文明社會,似乎意味著無聊的生活又將開始。

 

 

後記

九黃歸來不看水,稻城歸來不看山。七天的稻城遊使我們隨後的海螺溝之旅變得毫無疑義。31人的大團由十餘個旅行社的遊客組成,導遊是租來的,大巴和司機也是租來的,效果可想而知。坐慣了小車,再坐隻開不停的大巴,覺得簡直就不是旅遊。我們上山的時候一直在下雨,隻看見冰川,連大冰瀑布都沒看到,更別說貢嘎山主峰了,從頭至尾就沒看到雪山的一根毛。一路上隻能回味稻城的時時刻刻。

有興趣看到這的朋友此時最想知道的一定是稻城風光在中國風光帶中的等級。綜合老寇、小馬(他們都去過西藏和雲南)和其他遊客的意見,稻城(含沿途)的風光應和西藏、九寨溝黃龍並列為中國的頂級風光帶,較雲南的麗江中甸勝上一籌。稻城最美的季節是秋天,那時候紅草地的草紅了,樹葉黃了,山變得五顏六色猶如濃彩的油畫。稻城的夏季也綺麗醉人,草原上遍地的野花,把大地妝點得搖曳多姿,一年的生機在此時綻放無餘。

也許我應該再去一次稻城,在10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