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眾籌”會不會變成“眾愁”或者“眾仇”?

(2016-01-27 06:08:01) 下一個

“眾籌”---一個很性感,很挑逗,很誘惑,很曖昧的字眼,已經在溫哥華走俏飆紅了一段日子了。

 

最近,又因為兩家華人“眾籌”地產公司成為西人媒體頭條新聞,“眾籌”更成了城中“眾瞅”的焦點。

 

“眾籌”為什麽這樣紅?

 

這恐怕要從溫哥華這個特殊城市說起。

 

從某種意義上說,溫哥華是一座映射著中國財富的海市蜃樓。過去十來年湧進了大批挾巨資而來的中國大陸的新貴土豪,置豪宅,購名車,逛名店,進名校,做名人。

 

另外,溫哥華又是一個貧富階級和諧相處的城市。在這裏,販夫走卒與名商巨賈很容易在各種場合擦肩摩踵,碰杯交盞。你很可能在聖喬治男校的家長會上,就坐在馬雲的旁邊。你很可能在“品味長安”餐廳裏,與任誌強同吃一種烤鴨。這就很容易給溫哥華普羅大眾造成一種錯覺,以為財富離我隻有一步之遙。

 

在這做財富的海市蜃樓裏,發財致富的欲望格外地強烈,各種快捷賺錢撈錢門道的誘惑也就格外的吃香。

 

“眾籌”,因為它所鼓吹的“無論身份、地位、職業、年齡、性別”的創業低門檻,而成了一直以來畫餅充饑做發財夢者一塊可以立馬入口的香餑餑。它的誘惑之處在於:你隻需掏不算多的錢,就可以從一介平民“騰”一聲晉身為“投資人”,馬上與城中的名商巨賈站在同一個平台上(至少在剪彩的時候可以這樣)。

 

可是,“眾籌”的狡猾之處在於:它其實不是“非法集資”,而僅僅是一種“團購”。“眾籌”所有的項目不能夠以股權或是資金作為回報,項目發起人更不能向支持者許諾任何資金上的收益,必須是以實物、服務或者媒體內容等作為回報,對一個項目的支持屬於購買行為,而不是投資行為。換句話說,你出資一萬加幣參與“眾籌”一家咖啡廳,你就等於是買了一萬塊錢咖啡的購物券,然後你就可以天天上那裏喝你預購的咖啡,喝到你想嘔吐為止!咖啡廳經營的好,你後半輩子的咖啡管夠;萬一咖啡廳經營不善關門大吉,那麽你那一萬塊的咖啡團購券就隻好裱在鏡框裏掛在家裏客廳裏做個美好的回憶了。

 

你知不知道,“眾籌”的開山鼻祖是誰?

 

眾籌模式的真正鼻祖是佛祖釋迦牟尼,而且是在當時沒有發達的眾籌平台下完成的一次次成功眾籌,並最終實現了自我修行和廣播信念,創造了東方文明最著名的宗教。這是一種最原始的眾籌模式,釋迦牟尼在中華大地上的信徒--和尚僧人們也是如此,中國曆史上的各地大小廟宇無不是民眾齊心協力、捐錢捐物的眾人之功。

 

由此可見,“眾籌”和傳銷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可以變成一種宗教----“商品拜物教”。

不過,我對它還是有一點點的隱憂:“眾籌”會不會有朝一日變成“眾愁”或者“眾仇”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老馬識途 回複 悄悄話 經濟上不要與華人擠在一起。
巴烏力 回複 悄悄話 中國式的行騙搞到溫哥華來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