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耶穌的身份ZT

(2006-07-12 17:23:24) 下一個
《古蘭經》及聖訓關於耶穌及其母親的論述,這些是真實而準確的內容,譬如你引用的“古蘭經記載耶穌(爾撒)是純潔,無罪(古蘭經19:19),是一個善人(古蘭經3:46;6:85) 聖訓記載耶穌(爾撒)無罪(布哈裏聖訓6:60:236)”等內容。但可惜的是《福音書》上卻把耶穌描述得時而慈眉善目,時而麵目猙獰:

我們查閱基督教的各《福音書》其中很多內容可謂相逢狹路,互不示弱,妄言耶穌時而慈眉善目,時而凶相畢露。但我們穆斯林相信他絕非如此,因為他是一位先知,是主宰派向以色列的一位高貴的專使。可《福音書》的作者們改變了耶穌的真正形象,說什麽他來是為了讓地上動刀兵。據各《福音書》編寫:耶穌的整個活動可以劃分兩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內心謙遜而歡暢;第二個時期是滿心自覺負了教主使命。第一個時期以“登山講道”為主要思想內容。耶穌講解古經,闡揚前人謙遜、寬恕、憐憫、退讓的德行,在這時期,耶穌表現了相當寬厚的人道主義色彩。但是等到第二時期——發表他自己成熟思想的時期,他那激熱的性格就完全突現出來了。按照《福音書》

編者的說法:這時的他不在是一位溫和的倫理家,他可以打破家庭的局限,極力使兒女突破倫常的範限。他卷入了倨傲的激情中。這時,他已不再是一位和悅的道德大師,而成為一個狂信者(我們穆斯林相信這絕非是耶穌的特性)。

一天,他登上提比利亞湖邊的一個山崗,向群眾說教,其中耶穌講道:“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隻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見《馬太福音》:第5章38—39節)“你們聽見有話說:‘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福音書》的編者編寫的這些語言確實驚人,“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這話初聽起來象是聳人聽聞,而這卻是偉大的和平主義。然而它超出人性的範圍太遠了,以致於成為無法實踐的空言。因為在基督教曆史上殘無人寰的實例,世人皆知。

福音書的編者編寫的“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從某個觀點看來,這並非美德,一方麵獵取了“寬大容忍”的美名,另一方麵卻縱容了對方,給予對方製造罪惡的機會,而使之陷於不義的境地。《福音書》的編者稱耶穌曾說:“愛你們的仇敵”這偉大的博愛精神是多麽感人啊!然而,又言耶穌要大家反抗自己的父母,無論父母是哪一類敵人,一概“反抗”,一個父母都不愛的人,怎麽會愛他的仇敵?《福音書》的編者妄言耶穌就是這樣對待自己的母親的,《福音書》的編者說:有一次耶穌的母親去看耶穌,他漠然的說:“婦人我與你有什麽相幹?”由此看來耶穌令人困惑地鄙視自己的母親,而不把她視作“仇敵”去愛她!(當然,這是《福音書》編者的妄言,絕非偉大先知的所為。)

在《福音書》中還妄言道:在門徒出外傳道時,耶穌曾對他們說:“凡不接待你們,不聽你們話的人,你們離開那家,或是那城的時候,就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去。我實在告訴你們,當審判的日子,所多瑪和蛾摩拉所受的,比那城還容易受呢”(見《馬太福音》:第10章14—15節),這種報複的心念,充塞於內,溢於言表。

再如《路加福音》第19章27節說道:“我告訴你們,凡有的,還要加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至於我那些仇敵,不要我作他們王的,把他們拉來,在我麵前殺了吧”這就是福音書編者的布道,把“愛仇敵”變成了“殺仇敵”。慈心愛意,全然忘完。

按《福音書》編者的意圖,登山講道以後,耶穌的思想漸漸成熟,他的徒眾也漸漸多起來,自我肯定性就愈強,愈獨斷和恨意,也就促使他作出了爆炸性的宣言:“你們不要想,我來是叫地上太平;我來並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動刀兵。因為我來是叫人與父親生疏,女兒與母親生疏,媳婦與婆婆生疏。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裏的人”(見《馬太福音》:第10章34—36節)這宣言足使全世界的倫理家心驚膽戰!

也使一些大逆者黯然失色!(我們穆斯林絕不相信這能是一位偉大的先知說出的話,這是十足地對先知的誣陷。)由此看來基督教是要人“動刀兵”唆使兒子反抗父親,女兒反抗母親,要做一名基督徒就得視“自己家中的人”為“仇敵”,真可怕,好恐怖!既然連自己的父母都要反對,又怎能去愛自己的敵人?

還有:“弟兄要把弟兄,父親要把兒子,送到死地;兒女要與父母為敵,害死他們;”(見《馬太福音》:第10章21節),這真駭人聽聞!還鼓動基督徒:“人到我這裏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見《路加福音》:第14章26節)。

還有很多,若有興趣,我們可以繼續討論。此段文字若有傷基督徒的感情的話,請多多包涵。

總之,各《福音書》的大寫家們試圖要基督徒無情地破壞家庭之愛,無情地進行家庭糾紛,忽視人性的界限,多可怕呀!

當我們閱讀出各《福音書》的明文,翻閱它們的每一頁時,就發現為數不少的明文講述著耶穌的先知身份。這些頁麵是信仰耶穌的各國的民眾承認的內容,每當他們麵對聽眾用這些內容講述耶穌時,都令他們承認無疑,如:

1、“眾人說:‘這是加利利拿撒勒的先知耶穌。’”(見《馬太福音》:第21章11節)。

2、“眾人都驚奇,歸榮耀與神說:‘有大先知在我們中間興起了。’”(見《路加福音》:第7章16節)。

3、“眾人看見耶穌所行的神跡,就說:‘這真是那要到世間來的先知。’”(見《約翰福音》:第6章14節)。

4、“婦人說:‘先生,我看出你是先知。’”(見《約翰福音》:第4章19節)。

5、“他們又對瞎子說:‘他既然開了你的眼睛,你說他是怎樣的人呢?’他說:‘是個先知。’”(見《約翰福音》:第9章17節)。

6、就關於他們對耶穌的看法上耶穌說道:“雖然這樣,今天、明天、後天,我必須前行,因為先知在耶路撒冷之外喪命是不能的。”(見《路加福音》:第13章33節)。

7、“眾人聽見這話,有的說:‘這真是那先知。’”(見《約翰福音》:第7章40節),這就是說他們在聽了耶穌的話後。

8、關於他們對耶穌的態度,耶穌說:“大凡先知,除了本地本家之外,沒有不被人尊敬的”(見《馬太福音》:第13章57節,《馬可福音》:第6章4節)。

9、當耶穌問他的眾門徒時,說:“人說:‘我是誰?’他們說:‘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先知裏的一位。’”(見《馬可福音》:第8章27-28節)。

以上列舉的各《福音書》的內容多數明確地講述耶穌的先知身份。這些明文大部分是人們單獨或集體與耶穌在一起時耶穌說出的,一部分是采用了對話方式,如婦人對耶穌說:“先生,我看出你是先知。”再如人們回答耶穌的提問:“‘人說我是誰?’他們說:‘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先知裏的一位。’”耶穌讓他們承認他們說的話“他是位先知”。根據《福音書》的傳說,一部分是耶穌自述,如:“他們就厭棄他。耶穌對他們說:‘大凡先知,除了本地本家之外,沒有不被人尊敬的。’”所有這些都表明耶穌時代的大多數人誠信他是一位先知,又因為先知身份對以色列人不陌生,所以他是以色列人中的最後一個先知。先知在他們中曾源源而至。無論他們何時見到一位聲明自己是位誠實的先知的人,並且這人親手顯示出各種奇跡,這些奇跡召示著對他的誠信時,他們就會依據自己擁有的基礎知識承認這人的先知身份。耶穌從沒對承認他先知身份的任何人說過:“他是神,而不是位先知”,或“他是神的兒子,而不是位先知”。若耶穌向人們聲明過“他是神的兒子”和“他是神”的話,為什麽他在信仰上沒向人們坦率說明:這項信仰定理比任何定理都重要?

還有一項重要的問題在這裏需要評注,這就是彼得其人,基督徒稱他是使徒之首。各《福音書》極為混亂地記述著耶穌及門徒的問答:“‘人說我是誰?’他們說:‘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先知裏的一位。’又問他們說:‘你們說我是誰?’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耶穌就禁戒他們,不要告訴人。”(見《馬可福音》:第8章27-30節),接下來他繼續讓他們知道,和告訴他們:他將遭受許多痛苦,他被殺,在三天後複活:“從此,他教訓他們說,‘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被長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絕,並且被殺,過三天複活。’耶穌明明地說這話,彼得就拉著他勸他。耶穌轉過來看門徒,就責備彼得說:‘撒旦,退我後邊吧!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隻體貼人的意思。’”(見《馬可福音》:第8章31-33節)。

《馬太福音》也講述道耶穌回答彼得話:“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當下,耶穌囑咐門徒,‘不可對人說他是基督。”(見《馬太福音》:第16章16-20節)。在這一增添的內容中講到了“耶穌是神的兒子”,講到耶穌在彼得回答後還誇獎了彼得,可這種誇獎在《馬可福音》中不存在。但《馬可福音》記載著耶穌對彼得說:“退到我後邊去吧!”這段明文講到:“ 撒旦,退我後邊去吧!”。這一內容由《馬可福音》和《馬太福音》同共記載。《馬太福音》在耶穌講過這話後又增添了“你是絆我腳的”一句,而彼得應該符合這兩種相互矛盾的評價的哪一種?在一個無懈可擊的先知的話中,怎麽能會出爾反爾地對一個人作出兩種不同的評價?這種編篡未免太離奇了。這裏還有一件極為注目的事,就是耶穌在眾人麵前講到自己有先知的身份,然後在《馬可福音》中由彼得的話上說出:“你是基督”,而在《馬太福音》中則講:“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就是說《馬太福音》在《馬可福音》的文中又增添了“是永生神的兒子”一句。二者編篡的內容有很大懸殊。在《馬可福音》中耶穌用一種身份被描述,即:“你是基督”,而在《馬太福音》中則用兩種身份被描述,即:“基督”和“兒子”。是《馬可福音》疏忽了彼得講出的兩種身份的重要性,還是彼得隻說過《馬可福音》的記載?!還是《馬太福音》擅自增添了第二種身份,而彼得根本就沒有說?這是個有待公正解答的問題。

《路加福音》的傳說在支持著《馬可福音》的記載,在講述著彼得的話:“是神所立的基督”(見《路加福音》:第9章20節)。而《約翰福音》則是基於作者的初衷,他講到彼得說:“主啊,你是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我們已經信了,又知道你是神的聖者。”(見《約翰福音》:第6章68-69節)。在這之後沒曾講到彼得的褒或貶的特性,《路加福音》的傳說中也沒有這一內容。但是在《約翰福音》傳說中有一個值得重視的觀點,即:在彼得對耶穌說“主啊,你是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我們已經信了,又知道你是神的聖者”後耶穌(祈主賜安之)說道:“我不是揀選了你們十二個門徒嗎?但你們中間有一個魔鬼。”(見《約翰福音》:第6章70節)。


在讀者注意到這一內容時,再結合《馬太福音》和《馬可福音》的傳述,即:在彼得對耶穌講說後,耶穌稱他是撒旦(見《馬太福音》:第16章23節等),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在《約翰福音》的傳述中(見《約翰福音》:第6章70節)彼得就是魔鬼,也就是《馬太福音》和《馬可福音》所闡明的。但是《約翰福音》跟著又作了一句解釋:“耶穌這話是指著加路人西門的兒子猶大說的” (見《約翰福音》:第6章71節),也就是說:耶穌對十二門徒講的那個魔鬼是猶大。這是該《福音書》作者的理解,不是耶穌說的,因為耶穌說的在《馬太福音》和《馬可福音》中非常明確,即:耶穌對彼得說:“‘撒旦,退我後邊去吧!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隻體貼人的意思。’”(見《馬太福音》:第16章23節)。很明顯,耶穌這樣說他的原因就是因為他說耶穌“是永生神的兒子”,因此耶穌對他說:“你是絆我腳的”。也就表明:絆腳的是最險惡的讓人們走向可厭的悖逆的因素,即:相信“耶穌是神的生育子”.而各《福音書》的明文卻清楚地表明耶穌是神的仆人和先知。

耶穌(祈主賜安之)是神差向以色列人的一位先知,以便複興猶太人消弭的摩西的律法。正如《福音書》的作者傳說的那樣,耶穌不是以廢止者的身份來變更摩西的律法:“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見《馬太福音》:第5章17節)。


但是這也很容易地注意到在《約翰福音》的傳說中講的第三種明文:“這真是那要到世間的先知。”(見《約翰福音》:第6章14節)。在這一明文中違背了耶穌是專為以色列人而差派的使者的意義。耶穌是專差向以色列人的使者,而不是差向全人類的,這就是: “耶穌說:

‘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裏去。’”(見《馬太福音》:第15章24節)。《約翰福音》講的內容是在基督教出現以後,即:耶穌獲升後基督教所堅持的。它有背耶穌被派遣的意義和他宣傳的宗旨。但是,在輕鬆地實現變更眾使者和眾先知宣傳的信仰之後,

基督教的占有者很容易地把自己的願望普及到了基督徒之間。使者和先知中有傳達律法的摩西和澄清律法的耶穌。有關他們變更後的信仰裏在各曆史時期與各個年代變遷中遺留著愚昧的成份,顯而易見。

耶穌是“主” 《馬太福音》第27章46節和《馬可福音》第15章34節一致記載著在:釘在十字架上的人乞求神說:“‘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就是說:‘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麽離棄我?’”試問:釘在十字架上的這個人當時在求救,在高聲喊,他怎麽能是神?神在向誰呼救?難道神還無能從十字架上自行解脫?如果他是釘在十字架上的神,可他在呼救道:“我的神,我的神!”,神還會有神嗎?

其實這個呼救說“我的神,我的神!”的人是個崇拜神的人,他是在向他的被崇拜者呼救。他的神就是他的主,是他的受拜者,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人是崇拜者,他呼救的神是他的受拜者。從哪裏能證明釘在十字架上的人就是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