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中淘篩曆史的細節

西人資料中搜尋關於中國的點滴
個人資料
元亨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入境檔案--劉廣京鄧嗣禺房兆楹

(2021-06-26 06:55:18) 下一個

近來文學城開辟了海外博客,似乎是文學城博客的鏡象,我在那把筆名改了,近來不太喜歡元亨利這個名字了。

這幾位一起寫,是因為他們都在費正清手下工作過。
費正清在他回憶錄《Chinabound》中提到1940年代後半期開始跟他工作過的3名中國學者,也可能是他研究生或助研,劉廣京(liu Kwang Ching),鄧嗣禺(Teng Ssu Yu)和房兆楹(Fang Chao Ying)。
這段文字裏,費正清對劉廣京的評價最高(p328),當然,僅僅是這段文字,不能說是對3人的正式學術評價:
An instructor of graduate students,in addition to being as smart as they are,should be able to guide them with his knowledge of bibliography and source materials--what has been done, what can be done. I set out in late 1946 to survey the modern Chinese history book at Harvard-Yenching. By great good luck I got the help of my student Kwang-Ching Liu. He had come from a Christian family in Foochow and graduated from Harvard in 1945 in English history magna cum laude, with an honors thesis on the philosophy of T. H. Green. K. C. had a genius for bibliography, especially for imagining what historians could do with available materials. Our journey throught the collection on modern China was a voyage of constant discovery.
劉廣京來自福州的一個基督教家庭,他1945年在哈佛畢業,是書目學天才。Familysearch.org(下稱FS)上有一條入境記錄,在舊金山入境係列中文檔“377 - Jul 9, 1943 - Jan 11, 1944”中,p206,Lurline號郵輪,1943年11月2日從印度孟買(Bombay,India)出發,12月3日抵達舊金山,抗戰時期,中國人多到印度,輾轉到美國,這船路經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孟買上船的有4名中國學生,其中:
Liu Kwang-Ching 22 MS student,劉廣京,22歲,單身學生,他生於北京,昆明簽證,目的地是麻省劍橋。聯悉人:mo:I-Hwa Chen 20 Kwan Lu Foy Foochow China,母親Chen I-Hwa,在福州。美國聯悉人是frnd:Dean Angus Dunn,3 Mason Street,Cambridge Mass,朋友,院長Angus Dunn。
另外3名中國學生
Chen Chung-Chi 30 MS student,廣東人,重慶簽證,聯悉人frnd:Chu Chia-Hwa 189 Chung-Shan Rd Szechuen,朋友,看名字是朱家驊,但是1940年代的朱家驊,會是一個30歲學生的朋友嗎?
Chen Wu-Ching 23 MS student,23歲,上海出生,也是重慶簽證。
Fang Shin 25 MS student,25歲,生於長沙,重慶簽證。
美國國家檔案館官網上的舊金山華人入境係列的時間段含1943年,但是1940年代的檔案比較亂,缺了很多,沒有找到這次船的記錄。
劉廣京在康州1963年入籍。

鄧嗣禺
費正清Chinabound書中,同頁p328上:
Since my 1938-41 collaborator S. Y. Teng was back at Harvard for a year’s postwar refurbishing,we decided to pull together in English translation the key Chinese documents or essays that would tell the story of the oft-cited and misnamed “opening” of China. We formed an advisory committee, secured IPR and Rockfound funds, got the suggestions of some thirty scholars, and produced in 1950 a massive (p329) mimeographed draft of China’s Response to the West 1839-1923. Two very competent scholars, Chao-ying Fang and E-tu Zen Sun joinded us as sub-authors, and we finally published the volume in 1954. Of the sixty-five key documents, Teng drafted most of the translations and compiled most of the data on authors, which I edited, and I then wrote the final text that links the document together.
英文裏提到的IPR可能是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那個年代非常有名的一個機構,也很有故事;Rockfound,當然不是被發現的岩石,猜應該是洛克菲勒基金-Rockefeller Founation-的縮寫,費正清是在說爭取到了研究基金,一個來自IPR,一筆來自Rockfound。費和鄧和作完成了上述《中國對西方的反應》,鄧自己是研究太平天國的專家,還翻譯過顏氏家訓,還寫了Chang Hsi and the treaty of Nanking, 1842,張喜與南京條約,網上說這是他1944年博士論文,當然是英文的,後來改成書出版,以前在溫莎大學圖書館裏看到過。另外,百度的鄧嗣禺條說他是尼克鬆第一次訪華時代表團成員,這似乎有點不可信,網上又有說他是尼克鬆訪華後,隨費正清等幾人應周恩來邀請訪華,可能是跟這個弄混了。
鄧嗣禹1937年在西雅圖入境,所以美國國家檔案館(NARA)官網上有記錄,在這個文檔:“Seattle: 1936-1937”(ID=143741423,用此ID在NARA網上可以搜到該文檔),p330,船名Heian Maru,似乎是平安丸,1937年8月31日抵達西雅圖港,

圖中中間部分,大數字27913下就是鄧嗣禺
Teng Ssu Yu 31m new arrival sec 6 trav Washington DC Tientsin 3(2)#4 7/18/37,鄧嗣禹31歲,類別不是學生,是第6條款旅行,目的地華盛頓特區,37年7月18日天津簽證第4號,按條款3(2)類簽證。費正清提到鄧跟他在1938-41年有過合作,所以鄧到美不久就離開國會圖書館去了哈佛。這是移民局的檔案,Familysearch上有全體乘客名單,西雅圖入境係列中的這個文檔:“227 - 27 Aug 1937 - Aug 1937”,p809,同條船,Heian Maru,1937年8月19日從日本橫濱出發,行裏的內容都是打字:Teng Ssu Yu 31 1 MS Research fellow of 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Peipin China,鄧嗣禹是在橫濱上船的,年齡31歲1個月,是北平的哈佛-燕京學社的研究員,生於湖南,NQIV#4 sec 3(2),與NARA同,邊上手寫Biz,3(2)B商務旅行類,簽證地天津,日期 July 8 1937,NARA記錄是7月18日,,可能是斜杠/和1 混了,近居北平,打字是Peiping,但是“p”被手寫改為“k”,應該是Peiping,或者寫成Peking,都是通常的拚法。這欄開頭的上方手寫:left U.S. at San Francisco 8-20-46 ex SS Argonaut,1946年8月20日在舊金山乘Argonaut郵輪離開美國。這種記錄很寶貴,它給出離美日期,這種情況在檔案中很少,不過後來鄧又回到美國,並且入籍了,一直在美國。P810上,鄧嗣禹的聯係人 Teacher W.Hung Yenching University Peiping China,這應該是洪業,W.當是William,William Hung,洪煨蓮。目的地華盛頓特區,旅費由美國國會圖書館支付,之前未來過美國。
費正清回憶錄中說鄧又回來了,但是沒有具體時間,隻是在這一部分的開頭講他的中國書目的編撰工程時提到是1946年開始的,所以鄧應該是之後來到,FS上有鄧1947年的入境檔案,這是在同一個舊金山入境係列中的文檔:“391 - Jul 14 - Aug 25, 1947”中,p286,Lakewood Victory號郵輪,1947年7月19日從上海出發,8月11日抵達舊金山,Teng Ssu Yu 40 1 MM Professor,40歲,已婚,教授,語言讀寫能力:英漢俄日,生於Changning Hunan Prov.,湖南的長寧?簽證類別NQIV 2-1948 Peiping -7-1-47 sec 4(d),最近居芝加哥,鄧離開哈佛後在芝加哥大學當過教授。 p285,聯係人妻子,Mrs.S.Y.Teng,地址:5532 Avis Avenue,Chicago,Ill,旅費自付,之前1941-46在芝加哥,1946年8月25日離開美國。美國聯係人也是妻子,Mrs. Florence Teng,地址同前,身高5‘8。應該就是這次,鄧回到哈佛去了。
鄧嗣禺1953年在印地安那州入籍,那時他應該在印大當教授。

房兆楹
1937年FS的那份文檔中p810,鄧嗣禹的美國聯係人:Friend Chao-Ying Fang c/o Library of Congress,Wash DC,國會圖書館的朋友 Chao Ying Fang,這是房兆楹,由此引出費正清回憶錄中提到的第3位助手。房兆楹是1933年在舊金山入境美國的,所以可以在NARA網上查到,在文檔:November 3, 1931, President Jackson - November 21, 1934, President Coolidge
中,ID=102068303,用此ID可以在NARA官網上搜到。P423,林肯總統號郵輪(S.S. President Lincoln),1933年10月17日抵達舊金山,船上有2名天津學生:
Fang Chao Ying section 6 Tientsin student Berkeley
Tu Lien Che do do


前麵的就是房兆楹,後麵的是杜聯喆,兩人後來結為夫妻。2人的名字很有意思,嵌有“楹聯”2字,也可說是珠聯璧合,命該成為夫妻。2人都去加州伯克利,應該是上加大伯克利分校。Familysearch.org(FS)上,舊金山入境檔案係列中的這個文檔:“298 - Sep 16 - Oct 18, 1933”,p70,同一條船林肯總統號,這頁上,記錄該船是1933年9月30日從上海出發的,也就是說,該頁記錄的都是上海上船的乘客,包括房杜2人。房兆楹:Fang Chao Ying 26 MS student,26歲,單身,生於天津,近居天津,天津簽證,類別 sec 6, 然後上方手寫“4(e)”,都是學生簽證在不同年代的不同名字。下麵是一個商人。華裔美國公民 Tam Bing Yan 32 MS,然後是杜聯喆,Tu Lienche 31 FS,31歲,單身女,其它與房兆楹同,生於天津。這頁隻有這3名乘客,下方手寫內容比較有信息含量,應該是海關移民官員跟他們麵談後了解到的:student 5-3 presents documents showing that Hopei Provincial Gov. will provide $90 a month for her support and that, if necessary, her mother will contribute to her support. Alien placed on notice she will not be permitted to work for wages or for board or lodging. F. Arnold Insp.
Student 5-1 presents documents showing that Shantung Prov. Gov. will provide for his support while in U. S. Alien states Shantung Prov. Gov will send $400 Chinese money every 3 months and that his family will send him $300 gold twice a year. Alien placed on notice he will not be permitted to work for wages or for board or lodging F. Arnold Insp.
Checked by F. Arnold, Insp. 10-17-33      
這是海關移民部門的審察官(inspector)寫的,他在後麵留的名字是F. Arnold, 日期就是1933年10月17日。他先記的是Student 5-3,第3名,就是杜聯喆,他說杜提交的文件顯示,河北(Hopei)省政府將給她提供每月90美元,如果需要,她母親也會提供支持。我方通知她,她不能打工賺取工資或者換取食宿。房兆楹情況類似,但他是受山東省政府的資助,每3個月給他400中國元,他的家庭一年裏2次給他300金元($300 gold,我不太懂這個gold的含義,多次看到這個gold用在錢的後麵,比如最早美國檔案貼庚子賠款裏麵也有),他也不能工作賺工資或換食宿。
P69是p70的繼續(應該是同一葉的右半麵),房的聯係人是母親李氏(Lee Shee),在天津,杜留的也是母親,劉氏(Liu Shee),在北京。2人確實是去上伯克利,之前來過美國否,房填no,杜yes,1931年到1933年在美國,是5月5日離開伯克利的,所以杜聯喆是後來繼續讀書,可能是回國過暑假。
希望在美停留時間,房兆楹填了4年,但是隻給了1年,欄裏手寫:“admitted to June 15 1934”杜聯喆填了2年,給了2年,她這欄裏手寫:“admitted to Oct 17 1935”。房身高5‘4,杜5’1。
 房兆楹1957年入籍,美國入籍申請表上需要2名證人(witness),房的2名證人都是著名學者,一是Elizabeth Huff,她是柏克利東亞圖書館的負責人,那時房就在館裏當館員(librarian),所以Huff是他領導;另一位是陳世驤(Chen Shih Hsiang),文學評論家。說到Huff,她與方誌彤關係很密切,學術上得到方的指點,據說兩人曾經想結婚,但是Huff母親不願意女兒嫁亞裔人,結果Huff終生未婚。
房兆楹寫過留美學生名錄,西北東南網友在考證NARA入境檔案中學生名單的中文名字時,多多借助於該書。
杜聯喆1931年是在西雅圖入境的,美國國家檔案館(NARA)網上的西雅圖華人入境檔案係列中這個文檔: “Seattle: 1930-1931”(ID=143738246),p442,船名是Hiye Maru,網上搜到一張明信片,是Hiye船的圖,有漢字,也是日枝丸,記得前麵日枝丸是Hie Maru,可能Hie和Hiye發音一樣。1931年6月23日抵西雅圖,


Tu Lien-Che 28f new arrival sec 6 stu Berkeley Calif sec 6 ctf #47 Visaed Tientsin 5/23/31。杜聯喆,28歲女,當天批準入境。
FS上西雅圖入境乘客名單係列中的這個文檔:168 - 13 May 1931 - 22 June 1931,p897,同一條船,Hiye Maru,但是前綴不象一般的S. S.,而是M. S.,網上有解釋是Motor Ship,內燃機輪船,S.S.是steamship,蒸汽船。這頁上隻有2名華人,一位是個女孩,4歲,Chang Teh Ling ,生於北京,這裏拚為Beiping,天津簽證,近居北京,她在前麵的NARA文檔中也與杜同頁,是第6條款訪問者(sec 6 visitor)。然後就是Tu Lien Che,杜聯喆,28歲,單身,學生,近居北京,天津簽證,日期同上。聯悉人填母親,Mrs. Tu Liu,Tsung Mo E. Tiao,Peiping China, 這裏E. Tiao,可能是北京的東四幾條--E.是東,tiao是條,母親叫Liu Tsung Mo,旅費由中國政府支付,之前未來過美國,去柏克利的加州大學,申請4年留美。小女孩的聯悉人是北京的American Board Mission,教會組織,去南達卡它,S. D.的Custer, 旅費由Miss Bailey支付,美國聯悉人就是Custer的Miss Bailey,可能是孤兒領養,由杜聯喆帶到美國,然後Miss Bailey可能會到港口接船,另外,小女孩左頰(left Cheek)有疤。   

      
插一句題外話:這幾位中國學者的中學功底,可能都比費正清要強,他們生於中國傳統教學方式和內容向西方教學方法過渡的時期,但是可能還是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為主。當然,哈佛給他們提供了一個世界視角。比他們要早一代的陳寅恪,吳宓,湯用彤等人在哈佛的時候,就更不用說了。哈佛接收他們,是哈佛的榮耀。

 

文中圖片由Ancestry提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