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時在父母身邊,喝得最多的就是茉莉花茶。 圓柱體的大茶壺, 有著喜慶富貴的牡丹花圖案。壺蓋已經磕破了一小角,被媽媽用繩子打個結,掛在壺把上 。夏天的時候放學了,媽媽總要讓我喝上一大碗花茶, 防暑。那時,在我的眼裏,茉莉花是最廉價最普通的茶葉。而現在回想起小時候,卻會懷念那種清香,屬於茉莉花茶特有的,清清的,淡淡的,秀秀的。
有時,媽媽也會用搪瓷的缸子泡茶,直接喝,一遍一遍地換水,直到沒有茶味。我從國內家裏帶來兩個做紀念,就用這缸子懷念小時候喝茉莉花茶的時光吧。低廉, 隨意, 溫暖。
2.
大學時,海邊的茶社是我們 常常去聚會聊天的場所。一壺茶,幾樣零食,便可以消耗我們整晚的笑聲。畢業前的一個晚上,我和她,他,還有我們的輔導員,一直泡茶到茶社關門打烊,依然不想離去,在石凳上坐著直到天明。。。我們並排站在沙灘上,天是陰著,海水是渾的,無語。。。
這個簡單質樸憨態可掬的宜興紫砂石瓢壺,就好象那時的我們。
3.
剛工作時,辦公室沙發區 有一套福建德化白瓷功夫茶具。科長喜歡喝茶,那些茶具都是他添置的,茶葉自然會有客戶源源不斷地供應。我習慣於泡功夫茶, 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科長也送我們每個人一套德化白瓷茶具,但我從沒有在家裏泡過,那時應酬很多,沒有這等閑情。
後來,出事了。。。大捆的現金從辦公室的鐵皮櫃裏被搜出來。。。據說,他外麵還有一個女人,是他去買茶具的時候認識的,聽說,一點也不好看,不知道為什麽會。。。有人在背後小聲地議論著。
辦公室不再擺放茶具了。他不在,我們也沒有習慣去給客戶泡茶。 茶水也洗滌不了那段時光帶給我們的陰影。
哥哥在我出國後送給我的德化白瓷茶具,偶爾,會讓我想起那時,那人。
這套用了很多年,我依然喜歡。有時還會用來泡鐵觀音,清冽的香氣,淡透的茶色,適合白瓷這般小巧雅致。
4.
景德鎮的青花瓷功夫茶具,也是哥哥後來送我的,連帶茶盤。這是我用的時間最長久的一套。有時鐵觀音,有時武夷岩茶,很隨性。
有人喜歡看《步步驚心》嗎?還有人記得王爺們品茶的鏡頭嗎?尤其是他們聞香的動作。或許,我可以演繹。當我學著他們聞香的時候,便覺得自己很“王爺” 。
5.
某日,遇見天青。
棄絕唐代的三彩,他要那個雨過天晴的顏色,要那個天光在藍和綠之間變幻,又要太陽快要出來之前的淡淡粉。北宋,開始有了汝窯。多麽有情致的皇帝,多麽超前的審美意識。隻要一種色調,簡單的安靜的,絲毫不奪目,卻奪人心魄,穿越千年而來。
6.
難忘第一眼的感覺,素雅,低調,安靜,溫潤。我專門用來泡武夷山出的茶:金駿眉,正山小種,大紅袍,肉桂,水仙。用過之後,用溫水和牙膏洗淨,擦幹。一次又一次中,細綿的冰裂紋在時光中漸漸深透。指尖觸摸著,潤,實。
7.
南極彩虹的茶具帖子讓我開了眼,當時特別喜歡不帶電線的燒水壺。在尋找過程中,也知道了台灣的陶作坊,我依然最愛它家的天青汝窯。中間還有很多尋覓的過程,尤其是曾經癡迷曉芳窯到夜不成寐的境地。
這是托在台灣任職的大學老師幫我買的一套陶作坊汝窯天青茶具,還有酒精燈燒水壺。老師是一個超級茶具迷,據說他在台北101大樓落地窗前的整麵櫃子,都是他收集的茶具。
8.
這是上圖的滿足壺。喜歡那短短的壺嘴,嬌憨狀。
9.
台灣林冠宏的手製作品:汝窯天青釉古亭畚式茶倉。這是以客家穀倉為題材創作的。我很喜歡它的蓋子,類似荷葉邊的造型,活潑又樸實。一度不太接受這種裂紋,隻是在知道了這是鱔血紋之後,聯想到桐華的一部小說中我喜歡的人物,便立刻愛上了。
10.
台灣蘇保在的汝窯天青小雲朵茶碗
用搪瓷杯子是喝,用紫砂壺或者汝窯也是喝,隻要自己高興就好。不過,隨著茶文化的推廣,生活的提高,器具之美也會更多地進入日常生活。日本這樣行,古時的中國也曾是這樣。我還沒看過任何一本與茶有關的書,別人推薦岡倉天心的《茶之書》,我因為作者的背景而買。翻了翻,裏麵有很多文字給我觸動。
11.
我的紫砂壺隻有兩件。回國時,在一家茶會所看到這件作品,念念不忘,幾乎要買下了,隻是價格太高讓我稍稍思量,想辦法直接找到作者本人,以比較合適的價格拿下,還讓他送給我圖二的石瓢壺。還沒有用過,但是表麵已經可以看出很油潤了。
我喜歡喝中國茶,繼而愛上中國茶具。而喝英式下午茶,則完全是因為被那歐式風格的茶具所吸引。零零星星地我也收過幾件茶杯,買不起也沒地方放整套整套的,隻是買單件品,mix and match , 幾個女人坐一起聊天,每人手中各一款不同的茶杯。僅僅從喝茶來說,我更喜歡中國茶。英式下午茶,是可以用來偶爾“作”一下的。但最近碰到一款茶,Provence Rooibos Tea, 茶葉的顏色和形狀,茶葉的內容(至少我可以看出有薰衣草和玫瑰花瓣),茶水的色彩,茶的口感,都非常非常滿意,竟然讓我喝過之後真的還想再喝,而不是“作”。
12.
這副是鄉村玫瑰花。看膩了,拍成黑白。
13.
做了張卡送朋友,手機拍照紀念,用這個杯子做陪襯。釅釅的紅,心情都變得濃濃地暖。
14.
這一套,杯子和盤子都是同一家的,適合夏天的後院。第一眼,我便這麽想。
15.
青花圖案的法國杯子。和英國的骨瓷不同,它的材質和顏色都有點creamy,有時我也拿來當咖啡杯。
謝謝你敲的長段,大家都要上班帶孩子,都挺忙的。也不好意思在這裏占版麵,等你有空出作品了,我再來發感想。
你先生說得對,聖經是著名的書,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書籍,書籍和藝術在天主教曆史中發揮很多作用。過於教堂繁瑣的裝飾,我想起一個笑話,說是在中世紀隻有神職人員,貴族懂拉丁文,彌撒隻有拉丁文,所以當時望彌撒的大眾就看著教堂裏的繪畫雕塑打發時間。。。
你先生指的威尼斯宮是那個高高在上的白色奶油蛋糕吧,如果是,沒有什麽好看的,真正的Palazzo Venezia是廣場左手的棕紅色建築,和對麵建築呈鏡照對稱,是一個博物館,內容一般。
你們住在鮮花廣場那裏,挺漂亮方便的地帶,其實買東西就在後麵的猶太區,那些小巷裏麵,鮮花廣場買一些吃的東西,因為遊客的關係,也比較貴。
你喜歡西斯廷,很震撼,我也很喜歡,最喜歡的幾個地方之一吧。
文章那裏的音樂好像是新世紀。
祝你們暑假愉快!等待你的新作。慢慢來,我們有耐心:-)
呀,見到你可是太高興了!!!大大抱一下!!你知道我也是很少更新很少來的,不過門還是開著,應該還能找得到。:))沒有以前熱鬧了,都比較平靜了~~~我覺得挺好的,想起我自己以前的唧唧歪歪就很不喜歡。:)))你們還好嗎?美國總統是不是越來越有智慧了?!:))前幾天陪國內來的朋友比較多,都沒有上來看,問好一下!
好久沒上來, 文學城都變了樣,想見老朋友可摸不著門
接著來。
剛去你那邊讀過最新的一帖,很感動,尤其是那音樂的伴隨,真的有種悠遠的回憶,來時路。那是愛爾蘭風笛?是愛爾蘭音樂嗎?對不起我沒有留言,我現在尤其不會組織話語,看了別人的文字都覺得自己說出來的話很空洞。祝福你們!
我們在羅馬時間是5夜,除了龐貝一天梵蒂岡一天,實際上隻有兩天時間。早上吃過早飯都是10點多才出門。也做好了有些地方不會玩到的準備。那個威尼斯宮我老公倒是很感興趣,說了好幾次要去逛逛,經過的時候總是太遲了。我不知道你說的小教堂和聖嬰啊,以後補吧。
我知道你們很喜歡拉斐爾,尤其是安娜。兩者比較,我呆在西斯廷的時間更多些。在佛羅倫薩的大衛像前麵也呆了很久,很感動。
順便說個遺憾。我這次因為行李帶得太重了,一路上都不敢買東西。到最後一天了特意早些離開梵蒂岡,想買幾個摩卡咖啡壺回來送朋友,從艾曼紐二世橋出來一直往我們的住處走,找了好多店也沒有找到。我原以為到處都是的。之前在花之廣場(我們住在那附近的賓館)的早市看到過,太粗製了,沒要。不過,其實意大利的食品和用具,我們這裏也可以買得到,而且很多。
不好意思,幾次晚上的時候想上來回複,眼睛都又困又疼。我覺得應該是沒有時差了,但心理時差還沒調整過來。:))
先提一下,默默的意大利遊記好像沒寫完吧?我也很期待。話說我已經好久沒有去看她了。
出行,或者拍片,每個人的目的是不一樣的,如果是以攝影為目的的,肯定更看重片子。不過我當時做攻略時候,可是更愛看默默那種用傻瓜機拍出來的,最真實,也不需要什麽“藝術”,對於我了解將要去的地方太有幫助了。
從梵蒂岡博物館有一個快速通道去聖彼得大教堂,但是我們因為租了audio, 必須到出口去還,就隻能重新排隊去大教堂,這些在Rick Steve的書中都有提到,不過我覺得audio太有幫助了,所以寧願排隊。不算太久,反正是最後一站了。以前你寫梵蒂岡的我都看不懂,興趣也不大,以後或許可以多些興趣了,未必會發言啊,但會跟讀,謝謝!:)這次看了很多畫作,發現那些故事都是我根本沒讀到過的,我老公說,天主教除了聖經,還有其它的讀物。也有一些後來的人記錄的使徒的故事,是這樣的嗎?我對天主教不熟悉,有些地方我欣賞有些不接受,但是至少在意大利境內,雖然後來看教堂的繁複裝飾有點頭暈,但是天主教的確對於藝術的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先去吃飯,過後再來。
抱抱你們,回家了~~~謝謝你敲下的長段,讓我及時知道你最原始的感受。你們一家子,帶著孩子,這麽遠的路途,來得不容易,現在回家了,好好休息。我知道你,我們都一樣,工作,家務,孩子,個人的時間很少,等你們整理出照片,希望看到你的遊記和感受。
我忘記了,在哪裏看到的文字,說一些人拍非常好的照片,以為就是遊記了,其實真正的遊記就是那時候看到這些景色的心情,如能夠把這些感受記錄下來,這個行萬裏路的過程就是個人的造化,而不是千篇一律的那張ps過度的照片了。
你,茶香,默默都是我非常喜歡的博主,你和默默認識這麽多年了,希望能讀到你們的遊記。慢慢來,如果需要我的協助(資料方麵),我一定傾情相助。
沒想到你先生最喜歡梵蒂岡,一般來自大陸的華人,因為對天主教的神秘感,大部分人帶著敬畏神秘的色彩看待這個古老的袖珍國。你先生感覺得對,這裏是政治爭執非常激烈的地方,對全球政治的影響比我們常人能想象的還要多。不僅僅是政治,這裏也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地方。
你們沒有利用晚間的參觀時間段,而是白天時間,人一定很多。
參觀聖彼得大殿排隊了,希望等的時間不太長,你們去的那幾天天氣正常,這幾天羅馬酷熱,出去玩很不方便。Piazza Venezia 很熱鬧,過節啥的,那裏都是最熱鬧的。看了那裏我最喜歡的教堂了嗎,看到小聖嬰了嗎。
我們認識很多年了,需要什麽就寫qqh,電郵,我很願意看到你們眼裏的意大利。盼望看到你"瞎按快門"的藝術。
問好,謝謝你這麽快告訴我們你們旅途的故事。好好休息,周末愉快!
回複 '安娜晴天' 的評論 :
看你留言的時間,那時候我們剛到家2個多小時。:)羅馬是我們的最後一站了,在羅馬呆了5個晚上。
現在剛回來還是有些時差,昨晚10點多就一頭栽下去不省人事了。:))
問我老公這一路他最喜歡或者印象最深的是哪裏,他說是梵蒂岡。梵蒂岡是我們走過的看到人家排隊最長的地方(我在每個地方都有在網上預訂,所以沒有排隊之苦),西斯廷禮拜堂更是人挨著人地往前走。不過我想他喜歡梵蒂岡是因為他對政治比較感興趣,畢竟這裏在世界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我們也隻是看個外表,我跟他說,要是晴天在這裏或許我們還可以多了解些。:)
在排隊進聖彼得大教堂時,排我們前麵的是一對來自阿根廷隊夫妻,我也是脫口而出:哦,阿根廷,昨天,足球。。。。太太說,是啊我們就隻有第二名。我說,第二名已經非常棒了。她說,第二名畢竟不是第一名,不過,有什麽關係呢,就是足球嘛。。。:)
看球的人很多,在威尼斯宮前麵的大廣場上,巨幅電視屏幕,很多人買了吃的就坐地上看。我記得那天晚上我經過的時候是12號晚上10點多了,從競技場去看超級月亮回來。
一路上,深為古羅馬的藝術建築等等讚歎,麥迪奇家族的確對文藝複興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不過,是不是在當時也是像土匪一樣的啊?:))古羅馬的奴隸太辛苦了,總是那麽大的石頭,建在那麽高的山上,不知道當時是如何做到這些的。藝術和建築的輝煌也是建立在殘暴和血腥的基礎上的。去年梁小民(國內很有名的經濟學家,我們以前的西方經濟學的教材是他編的)推薦的書單中有一套書就是《羅馬人的故事》,是一個在意大家居住了幾十年的日本女學者寫的,供16本。那書應該對了解古羅馬很有幫助吧?!
龐貝,讓我想到索多瑪,當時耶和華毀滅了整個索多瑪城,龐貝非常類似。
站在米開朗基羅的最後的審批前,我當時想,我們深為這些出自人的手的藝術讚歎,這些在神的眼裏,到底值得多少?
我現在對梵蒂岡很有好奇,慢慢跟你了解,不會為了寫什麽文字,隻是為了自己的好奇。我拍的片子或許可以拿出來分享的也不多,也不是為了讓別人了解某個地方拍的,都是瞎按快門。:)
剛起床,亂記錄一氣跟你分享一下。:)
抱抱你們!那個時候,我就知道,你們在河邊。不要問我為什麽,這個時候我看到了你們,就在老橋附近。仿佛看到孩子們穿的衣服,你們一家子的色彩。
周一那天在梵蒂岡吧,德國的世界杯後的第一天。想知道你的感覺。
忘記告訴你了,西班牙階梯下的噴泉在維修,許願池過段時間也會維修。
享受路途的時光,等待你的遊記。
如果你需要文字方麵的補充,我一定協力支持。
一路平安,開心!
親愛的,謝謝你!看你留言的時間,那時我們還在阿若河邊,就住在河邊,緊挨著舊橋,非常美麗,非常美好的記憶,太喜歡佛羅倫薩了!希望有機會再去。這幾天在羅馬了,太震撼了。我們住的地方很方便,步行到競技場約20分鍾,去許願池也隻要10多分鍾,可惜許願池和西班牙廣場前的破魚船都在裝修。明天去龐貝,後天從河邊步行去梵蒂岡,你最熟悉的地方。
這裏,真是好精彩,不過,還是很想回家了。感受好多,希望回去後不偷懶,整理片子寫遊記。再聊!
玄米,你們都更新好多了,我也趕不上了,暫時還沒有時間細看留言,在你那邊看到你的相片,美人胚子,幸好沒錯過。:)
這些都是玩具,而且很小件。大件的,有年代的,我就不敢碰了。:))
適當喝茶對身心還是不錯的,當然前提是得喜歡喝。:)
歡迎歸來!不過我上博客最近都比較少,這篇是應流壇版主朋友的邀請給“逼”出來的。:)
最喜歡茹窯天青的那套,簡單樸實憨厚。
我不大喝茶,但是對茶的優劣還是分得清的,而這樣的茶具,肯定加分哦~~
拍得也漂亮!
你提到的這兩個我也很喜歡,蘇保在的這個小碗,能夠讓我買到原價的實在是運氣,朋友幫我定到的用順風送到國內,後來又送給我。在國內是翻倍的價格 。林冠宏的這個茶倉是孤品,因為是早期推出來的,價格還算可以。台灣人比較懂得文化推廣,或者說會忽悠,讓人家花了錢還覺得挺“文化”的。:))
抱抱~~你喜歡,說明我的生活還不是那麽不堪或者庸俗的。:))不過,這些都是為了拍照而就的背景和光線等而擺出來的,客人來家裏我會布置好看些,我自己每天喝茶可就隻是一茶碗一茶海一小杯子,在廚房的island上很隨意的。:))
卡是我們在一起做的,很溫馨。:)可是,哪樣是我們一起買的啊?一點印象都沒有了,是桌布還是table runner ? :(( 還有一樣啊,在我家裏喝茶用哪套餐具你應該有印象吧?:)
謝謝:)
杜姐好,看你在迷冰球賽,連頭像都換了呀。:)
謝謝七郎來訪,拍的都是糖水記錄,都不好意思去攝壇貼。最近連潛水都很少。問好一下!:)
很高興MM喜歡! 搪瓷缸子好懷舊啊,我們都用過的。:)
很早前看過馮唐寫過的一篇隨筆,有一段寫泡茶過程,每一遍都不一樣的感受,用以表達他對初戀女友的印象和感覺。當時覺得很清新很有意境,剛才又去翻找,想把那段拷過來。不知道出了什麽bug,,就是拷不來。而且,今天再讀也沒有了當初的感覺。看來茶是要喝新茶哈,陳年的發酵茶畢竟沒那麽香了。:))那篇文章是《風雨一爐,滿地江湖》---但願標題沒記錯。:)
喜歡這篇文章,這些故事,和茶有關的故事,這些茶具,鏡頭後的人。喜歡你這份精致同樣淡雅的心情。
我不喝茶,因為心情不到位,所以羨慕你們這些能飲茶的人。不過,這次我偉大的行為是,把上好的中國茶引入梵蒂岡深處,他們喜愛中國茶。
問好米麥 (你的文章是我的茶),也問好茶弟(今天調皮一下)周末愉快!
喜歡如此的平述,喜歡所有的壺,汝窯的敦厚執白,陶作坊的那套在店裏曾心劫過,紫砂那把石瓢壺漂亮....加上攝影的角度和用光,養眼而又故事,讀到你的心路,感覺茶具有了緣和源,有了溫度。
茶如細水,長流在心,沒有結尾,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