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歲年年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個人資料
小米和小麥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的2017

(2018-01-25 11:13:36) 下一個

之前大約有近兩年時間沒有觸碰攝影,隻是偶爾上網看看網絡上的片子--那就是我所謂的跟朋友說的,我也沒有離開。事實上,過後想想,還是覺得非常浪費時間。假如那時候就把定下心來看家裏買的攝影書,兩年可以看好多本吧。2016年算是開始暖身,在一個很小眾也很少成員的膠片組呆了一年,受到不少的感染,也喜歡那種低調的氣氛。

玩攝影玩了幾年,現在幾乎是全民攝影的時代了,但我卻覺得自己好像比以前更喜歡攝影了。

2017年年初在社區大學修了一期暗房基礎課,學習衝洗黑白膠卷和黑白放大--主要是RC paper. 暗房老師是一對夫妻,玩膠片攝影和暗房玩了幾十年。我覺得他們給我的指導有幾點我很認同,也比較適合我這樣學習比較緩慢又保守的性格。比如,他們建議,在一段時間內,固定使用同一個相機和鏡頭,以及同一種膠卷,這樣,在按下快門的時候,就已經知道放大出來會是什麽效果了。這樣在後期衝洗和放大的過程中,比較容易根據需要做一些變化。待自己掌握相當熟練以後,再變換鏡頭或者膠卷或者衝洗配方。他們自己基本上熟悉一個機子和鏡頭,也需要兩年時間。這也是之所以我們知道的很多大師隻用固定的鏡頭的原因,有時候鏡頭壞了,他們還是要去買一個同樣的鏡頭回來--大概那個年代的攝影大師們還是比較執著和純真,不需要為相機廠商做廣告。:)

去年的感悟挺多,想起來幾點就記幾點:


1,原本就喜歡看紙書,玩了膠片暗房之後,更是覺得應該看紙質的攝影書和攝影圖冊。不僅僅是因為想看看在紙頁上顯現出來的暗部細節或者黑白噪點等等,更是覺得紙質的圖片,可以慢慢看。網絡看圖適合作為資料查詢,總歸是給我比較匆忙的感覺。當然,紙質書,跟原作,還是有差距,有機會當然是看原作最好。

2,Audience 這個詞的意義大概也是去年才有比較深刻和確定的體會。我一個朋友跟我提起這個詞提了多年。雖然攝影作品是想給觀者某些信息,或者提出一些問題,但是不同的觀者因為自身的文化背景或者知識儲備等等,都會做出不同的反應和解答。如何作為一個audience 去看懂一幅大師級的藝術作品,還需要學習的。自己的片子,也需要找到 audience --不是網絡上的點擊和讚美。

3,逛博物館逛art gallery是在玩攝影之前就喜歡的。記得好多年前我的一個藝術家朋友帶我去vancouver art gallery 看溫哥華藝術家 Ian Wallace 的大型回顧展,當時在我的眼裏,那些作品不知道是什麽,一點也不美。有一個係列是他在各個博物館拍的片子,拚在一個畫板上。我問我的藝術家朋友:這也是藝術嗎?記得那朋友好像是說,這是他獨特地方,他的視覺表達方式。去年, 我再一次有機會觀看了Ian Wallace的一個展覽,發現我自己對於他的作品多了一些理解,也更有興趣去了解更多了。他是遊走於攝影和繪畫之間的藝術家,所謂的這些藝術表現方式,隻是他的工具。(附,Ian Wallace的名氣應該沒有Jeff Wall那麽大,但是他似乎還當過Jeff Wall 的mentor.)

4,今年讀到很多話語都很有啟示,不過有一句記得比較牢。Todd Hido 說的,You can't look at what's popular at the moment and then simply go and repeat it. That's a recipe for disaster. 又同時,前兩天一個朋友發給我一個關於現代舞的帖子,也讓我想到,就算是堅持自己的喜好,不盲從,無論是數碼還是膠片,最重要的還是要有思想吧,這好像也是我自己最缺乏的。

5,曾經覺得,每年能夠有幾張自己滿意的片子留給以後,就很滿足了。現在希望,今天拍的,以後都會被我視作廢片。當然,記憶不能廢。:)

 

2017年,我一個人在公共暗房,浪費了大約200-300張相紙,隻有10張左右放大的黑白片子,暫時可以作為暗房菜鳥我的“成品”。算是為第一年的學習找點感覺。將來還需要再重做。

 

主要的片子隻有3月份春假家庭旅遊的倫敦和巴黎,5月份一個人自駕的田納西州,在Nashville酒吧街攝影朋友也是老師帶著我的半天遊攝,還有長期拍攝的溫哥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轉型”了膠片,我自己眼裏尋找的溫哥華影像,跟以前也大有區別,我想我的溫哥華鄉親們不會喜歡這樣的畫麵。:)

帶邊框的幾張是掃描自放大的片子,其它是掃描自底片。



 


1. London--2017

London--2017
2. London ---2017

London ---2017
3. Paris--2017

Paris--2017
4. London--2017

London--2017
5. London--2017

Londa--2017
6. London--2017

London--2017
7. Nashville, Tennesse

Nashville, Tennesse
8. Nashville, Tennesse

Nashville, Tennesse
9. Nashville, Tennesse

Nashville, Tennesse
10. Nashville,Tennessee

Nashville,Tennessee
11. Nashville,Tennessee

Nashville,Tennessee
12. Nashville,Tennessee

Nashville,Tennessee
13. Vancouver--2017

Vancouver--2017
14. Vancouver-2017

Vancouver-2017
15. Vancouver--2017

Vancouver--2017
16. Vancouver-2017

Vancouver-2017
17. Vancouver--2017

Vancouver--2017
18. Vancouver--2017

Vancouver--2017
[flickr images are scripted by http://yourflickr.daliphotography.de/wxc.php]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1)
評論
小米和小麥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玄米' 的評論 :

親愛的玄米,好久不見了啊,謝謝關心!微信以後大家都懶散了,你還在,真不容易,hug~
玄米 回複 悄悄話 問好老朋友。
我喜歡11的那個。下決心不關心攝影了。但喜歡看,以一個外行人的眼光。
小米和小麥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人來茶香' 的評論 :
非常期待!!!

周末愉快~
人來茶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小米和小麥' 的評論 :
感覺到了,也很有啟發,我還沒有這樣的嚐試,今後會去做。
以前很想做一集,我的老舊。醞釀中。
小米和小麥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人來茶香' 的評論 :
嗯,好啊,18我的初衷是想拍一幅比較複古的畫麵,向WALKER Evans 致敬。找到這個地方這個角度還是挺興奮的。當時已經早上10點鍾,光線已經偏硬了,但是拍出來效果超出我想像.硬的光線也未嚐不可。

14我是試了膠片拍夜景,這個點我想了很久,也是那天停車在那邊躲雨的時候偶然得到。地麵發光,前麵的朦朧,恰好平衡了光線。這兩張都是沒有人的,也是我想嚐試多拍,沒有人時候的mood.
小米和小麥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石庫門' 的評論 :

哈哈,石庫門關太久,生鏽了。:))

謝謝石姐!但願我今年還會是你說的那樣,平靜,沉著,固執!我得一直給自己加油。:))
人來茶香 回複 悄悄話 很感興趣,說說你14,18,的初衷,想法,表達。
石庫門 回複 悄悄話 哈哈,登上了。

#18 ,好喜歡這幀作品散發的氣息和味道。平靜,沉著,固執。生活原本就是這樣的。
再看一遍,覺得15 也很好。喜歡的。

小米和小麥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人來茶香' 的評論 :
謝謝用心的回複,也順帶在這裏謝謝阿蘇石姐等。:))

我覺得你的解讀基本合了我的想法,很準。8是有故事的--這話跟我那個攝影朋友說的一摸一樣。你的建議我原先沒想到,現在也覺得要是吉他能夠多露一些出來更好。13聯係到張愛玲我倒沒有想到,突然覺得很蕩漾了~:)對於我自己來說,喜歡的確實好些張,本來就是一年的片子舍棄多少肺片之後留下的嘛。:)不過,我覺得在拍攝上最有意義的是14和18,是我想尋找的味道和構圖,達到自己的目的。:)
人來茶香 回複 悄悄話 15,17也很讚,一次上這麽多好片,得慢慢細品.....
人來茶香 回複 悄悄話 紮實的攝影積累,總體印象是片子多了許多沉著和思考,喜歡的很多,說說我的解讀。1 的目光,2的空間與世界,人物專注的空間,店裏欣賞到的人文空間,及店外的背景空間,是值得玩味的。4的人物互襯,空蕩中的寂寞或溫情,等待和陪伴,非常喜歡。5的直麵,衝擊,強勁。8是有故事的,不知另一隻手以外是否可以再廣些,這樣目光除了水,還有去處。9的目光本無焦點,卻更有意思。10,11,典型的中部美國大叔,性格明朗。13的色彩太迷人了,青紫調,光影迷離,讓我想起張愛玲的小說...

文字很讚,想法也棒,唯有四不敢苟同,跟我性格有關,我大概不輕易否定過去,或者說攝影是為生活和記憶服務的,技術即使有缺憾,也是生活和成長的一部分。我太樂觀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