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裏尼的羅馬
片名: 羅馬又譯羅馬風情畫
導演: 費裏尼
副導演: MAURIZIO MEIN
製片: RUGGERO MASTROIANNI
編劇: 費裏尼; BERNARDINO ZAPPONI
劇幕: 費裏尼; BERNARDINO ZAPPONI
演員: Marcello Mastroianni ; Alberto Sordi ; Gore Vidal ; Peter Gonzales ; Britta
Barnes ; Pia De Doses ; Fiona Florence ; Marne Maitland; Renato Giovannoli;
Anna Magnani
編輯: MGM/ United Artists
發行公司: MGM Home Entertainment
音樂: Nino Rota
攝影: Giuseppe Rotunno
服裝: Danilo Donati
片長: 113:30
拍攝日期: 1972.5.1
簡介:
羅馬風情畫是費裏尼大師的代表作之一, 在片中他將夢境與現實揉合在一起, 創
作出一部沿著回憶而行進的影片.
費裏尼大師以自己獨特的手法描述了這個歐洲著名的城市, 整個影片充滿諷刺
意味. 對於費裏尼來說, 片中表現的是從他個人視角出發而編寫的羅馬編年史,
因為電影的原名就叫做費裏尼的羅馬.
費裏尼跳出傳統影片的拍攝方式, 而從一種介於現實與超現實的穿梭及對回憶
與幻象的不斷過濾中來展現自己對羅馬的個人理解及眷戀 . 意大利美男子大明
星PETER GONAZALES在片中飾演年青時代的費裏尼, 而費裏尼本人也在片中
出現.
費裏尼與他的妻子出現在影片中.
影片中的幾個重要場景:
在費裏尼的這部作品中, 羅馬變成了大師對孩童時代那個生動有趣的馬戲團的
回憶, 雅與俗氣共為一體. 羅馬城中各行各業的人都在鏡頭中出現, 賣肉的,演
員, 妓女,老鴇, 媽媽和女兒,老公還有老婆,閑逛的青年, 流浪漢,小痞子, 小醜和馬
戲團, 大胸脯大屁股的胖女人...似乎羅馬城就是一個大的馬戲團, 城中的人們分
別扮演著馬戲團中的各個角色.
鏡頭一:影片中我們幾次看到一排排吊在臭氣衝天的露天市場裏的火腿, 一群野
狗興奮地狂犬著穿過教堂, 在旁邊的街道上嘻戲. 電影院裏, 人們觀看著煽情的
影片, 流下幾滴眼淚; 而另一邊, 一些戴著禮帽的男人旁若無人滔滔不絕地談論
著羅馬女人的肥臀,還時不時地比劃兩下. 鏡頭轉換, 戴著禮帽的男人的情人則
幻想著自己, 妝豔抹衣著暴露地在浪漫的月光下跳起豔舞, 這些種種反差無比諷
刺.
劇中一位上流社會女子幻想自己在月夜下, 眾男人麵前跳豔舞.
鏡頭二: 羅馬是天主教徒的朝聖地, 費裏尼也將宗教片段參合進他的影片. 不過
費裏尼並沒有將真正的羅馬主教納入自己的鏡頭, 他僅僅是帶我們回
憶DOMINIQUE公主的一次關於宗教服裝展覽. 這場怪異的服裝展基本展示了
各時代天主教的各種服裝: 穿著溜冰鞋的修女, 騎著自行車的神父等. 這些宗教
服裝用現代纖維麵料製成, 在背景與宗教氣氛的襯托下顯得異常恐怖鬼異, 我們
仿佛看到的是一群群假裝高雅的骷髏. 一個巨大的上帝道具在觀眾的頭頂上方
出現, 看台上的觀眾們神情肅靜, 似乎倍受感動. 費裏尼無時無刻不在諷刺和
懷疑.
公主家的宗教服裝展.
怪誕的服裝在煙霧的襯托下更顯得鬼異.
對著觀眾係的正前方是一尊巨大的教皇像, 當觀眾感動得淚流滿麵時, 教皇的嘴角竟然上揚怪異地笑.
鏡頭三. 八分鍾的長鏡頭拍攝了羅馬的一條夜市: 這條露天市場仿如一場露天表
演. 行行色色的人在餐廳裏如狼似虎般咽食, 男人們旁若無人地與女人們打情罵
俏.男人暢懷痛飲然後大笑: 羅馬的女人有這麽大的屁股!!! 所有人似乎都被他的
話逗得很開心.
一些穆斯林藝術家, 一些乞討的侏儒, 一些遊牧的音樂家, 一些滑頭的孩子組成
了羅馬的特色, 卻象極了我童年時代的那些中國街道.隻有食物與色彩的不同提
醒我這依然是夢.從影片到現實, 無論空間與時間如何變幻,露天的餐館保存著它
獨有的特征.這就是這部電影給我們帶來的驚奇, 當某個夏夜來臨, 四周吵不絕
耳的噪音, 然而在地球的另一端, 人們也正是如此般地雀樂生活著.
鏡頭四. 掘地工人沿著地鐵的路線開鑿, 挖到了一個約有兩千年曆史的古老的
地洞, 工人們用一把巨大的電鋸穿透, 然後一個挨著一個走進這個城市的心髒.
這個地洞實際上是一座古老的墳墓. 墳墓內的牆壁上畫有各種各樣栩栩如生的
的人. 他們是如此逼真, 即便是過了兩千年我們似乎仍然能感覺到他們的血在
流動. 壁畫上的人穿著不同的民族服裝, 沉靜地看著這些突如其來的闖入著, 隻
是一瞬間這些壁畫開始迅速風化. 那些歡愉的, 生氣的, 或者驚恐的表情瞬間化
去仿如親曆現代文明入侵時那些遠古神秘文化隨風逝去.時光的融合使我們驚
愕. 費裏尼在他的自傳裏說到: 他常常夢見自己被關在一個秘密的深藏在地底下
的地窖裏,一個奇怪的聲音不斷從牆壁中傳出來: 我們是遠古的羅馬人, 我們依
然生活在這裏.
鏡頭五. 片子的最後一個場景發生在夜晚, 一群騎著摩托的人開動馬達,讓摩托
上的喇叭鳴放,他們行駛在羅馬城的古街上, 他們的表情如此笨拙就似一個個的
木頭娃娃, 他們仿如工業文明時代裏城市中的遊蕩部落. 他們一個接一個穿過羅
馬的大廣場, 隨著鏡頭的轉動我們看到一些劇院, 一些教堂, 還有一些成群的大
教堂.隨著日落,嘈雜聲漸緩,那些公共場所人群散去. 飆車的摩托騎手穿過古老
的建築, 駛過市政府, 經過博物館以及似乎已經沉睡的樓房. 車燈在羅馬的夜裏
綻放. 這群飆車的人與古董般的羅馬相遇, 然而那些居住在那裏的人們卻還沒有
察覺到.飆車的人風馳電掣在路上, 他們蔑視他們經過的那些擁有幾個世紀曆史
的古老建築, 他們還飛馳而過羅馬最著名的祭壇,他們終於穿過了整個羅馬城,
前麵就是燈光閃動的高速公路. 這種長鏡頭的運用給我們強加某種印象. 從那刻
開始, 我感受到大師的憂慮: 是否一個動蕩不安的年代即將降臨羅馬?
羅馬風情畫講述的並不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它隻不過是一個個回憶破碎的片段,
導演將這些片段縫合在一起. 片中的主角是羅馬還有費裏尼, 羅馬是影片的主體
而費裏尼是影片的載體. 片中出現了三個不同時代的費裏尼:不得第一個是孩童
時代的費裏尼在一間天主教學校中學習, 導演借下費裏尼之口表達他對羅馬的
第一印象: 這是那條美不勝收的河, 凱薩大帝從此經過並留下那句永垂不朽的話
語: 'ALEA JECTA EST LES DES SONT JETES.' 脫掉我們的鞋子, 我們要踏著
凱薩的足跡穿過這裏,向羅馬前進!!!
第二個費裏尼是十九歲的費裏尼. 他帶著一個裝著衣服的舊箱子來到羅馬. 鏡頭
隨著十九歲的費裏尼前行, 站台上幾個不同國家的士兵以不同形象出現.年輕的
費裏尼在房東的帶領下參觀自己租用的公寓.在廚房, 在臥室,在樓道,在閣樓他
遇到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房客. 他親眼見到墨索裏尼時代羅馬的風情, 年輕的費
裏尼開始去發現羅馬,於是他第一次與他同住一幢樓裏的鄰居們來到一家露天
餐館吃飯. 這一景象被安置在聖瑪麗亞大教堂門前, 也就是在聖瑪麗亞廣場上拍
攝的.在教堂前, 有一座建與十七世界的六角噴泉, 而在這座教堂內部, 是拜占庭
風格的金色馬塞克裝飾. 教堂外麵, 文藝複興時期的噴泉仿如完美的舞台背景,
但是如此一個具有文化氛圍的背景與滿桌狼跡的盤子刀叉形成鮮明對比. 圍著
桌子吃飯的人們大聲叫嚷, 嘴裏含著食物說話, 他們如此講述著他們的生活: 我
們吃得越多就拉得越多, 我們吃的所有的東西最終都變成他媽的屎...
這整個餐館區就象是個雜亂無序的家, 小孩子尖叫, 男人挑逗女人, 女人則不停
地抱怨... 基本上所有的男人都打著赤膊他們中的有些還戴著睡帽, 而女人的特
征則是非常豐富的, 從眼睛到嘴唇,從乳房到屁股體態各異.
第三個費裏尼已經到了1971年, 或者更遲些.那時候費裏尼已經功成名就了, 他
帶著他的拍攝隊回到羅馬.
他們來到羅馬竟高速公路上的景象一一拍攝下來, 鏡頭為我們顯示一場荒唐到
無法描繪的戲劇: 有些貴族, 有些修女, 還有些遊行示威的人群...甚至有在拉客
的妓女,小痞子和嬉皮也在鏡頭中晃蕩.一頭馬在車流中間奔跑, 稍遠處有一輛人
力拉車, 再遠處在一輛汽車裏, 一隻狗不停地打另一隻狗,更不可思議的是, 一輛
坦克也跑了出來.終於這些的亂七八糟匯合在一起, 交通堵塞, 撞車, 母牛在路上
橫衝直撞, 消防員趕來了對著行人大喊大叫,為了搶救一輛被撞倒的雙層巴士,而
情況越來越亂, 越來越多的車堵在路中間,堵在祭壇前. 噪音噪音...滿城的噪音...
結束語
在費裏尼的影片中, 有兩個與夢境相關聯的秘密.一個是他的故鄉, 一個海邊的
小城市,這座小城市是他構造他回憶的源泉.而另一個則是羅馬,是費裏尼製造夢
境的地方. 在這部羅馬風情畫中,費裏尼以他個人特有的風格將羅馬的過去與費
裏尼自己對現在的羅馬的幻象融合起來. 這是費裏尼電影的特殊性, 是為了展現
羅馬城的原始風格, 充滿激情, 同時又有許多不同臉孔的展現. 古老寧靜又有點
巴洛克的風格. 費裏尼的電影總是將許多不同類的元素相混合, 而他非常了解如
何將這些元素完美結合在一起.
從來沒有就沒有結束, 也從來就沒有開始, 隻有對生活無限的激情, 費裏尼這樣
說到. 所以費裏尼的影片就是這樣, 不知道從哪裏開始, 從何處結束, 所有的都隻
是一些些記憶片段的拚接.
卡夫卡是怪誕的荒誕, 而費裏尼則是充滿則是無比的激情荒誕, 他們都是以誇
張作為自己藝術的表達方式. 弗羅伊德認為欲望是人類的本能, 費裏尼也應該屬
於這一理論的同一陣營.影片中也有大量的色情鏡頭出現, 但是在費裏尼的手下,
這些色情的鏡頭一點也不淫穢. 費裏尼根本就從來沒有想過要隱藏自己的欲望,
他始終是直白的, 他眼中看到的正如那個童年時代的費裏尼看到的一樣, 那個馬
戲團那場舞台表演. 性對於費裏尼也隻不過是生活中的一種元素.
費裏尼該是電影界中最固執的一個夢遊者, 他一生中拍攝的24部電影隻是不斷地在講述著一個又一個的夢. 而夢與現實的交融與衝突造就著這位偉大的電影大師心中深深的人文關懷與憂慮.
(這篇文章本來是我寫的一篇法語評論, 寫的時候是直接以法語列提綱寫成, 現在翻譯成中文反而覺得很多句子不好表達. 分兩次翻完的, 頭昏腦漲,也沒校審. 與原文還是有些出入的,主要出入在前麵幾個鏡頭描寫上.畢竟法語不是自己的母語, 在寫作時難免會在句與句的銜接上產生一些邏輯性錯誤. 好在影片本身就是一種意識流的拍攝手法, 這也成為我影評不連貫的借口. 有時候覺得翻譯東西改來改去總是不好, 我是比較喜歡保持作品原味的翻譯方式, 盡管有時候可能讀者看不太明白, 外語言過來總是有文化差異,不明白也是正常的. 這就是為什麽常說要讀原著的道理.
整體來說這篇影評自己還是很滿意的, 就說碼了這麽字對我來說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很希望能寫出非常客觀的技術性比較強的評論文章, 而不是伊伊呀呀滿懷觸景生情多愁善感狀.
總是想從鏡頭分析出發, 比如說拍攝角度啊, 長短鏡頭啊, 片子的整體構圖, 雜亂中見順序, 如何表現色彩的美感, 與協調性等等.
寫著寫著卻終究逃不出自己的老套路, 成為一篇抒情散文.
所以在寫這篇影評的時候, 自己是想到哪就寫到哪, 完全采取放任自流的手段, 不去挖空心思追求某一個能產生美感的詞匯或者是描述某一段極具煽情效果的場景.
所以文章寫出來顯得非常鬆散, 甚至有上下不銜接的感覺. 這是追求中產生的弊端. 不過暫且可以作為一種嚐試,希望能突破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