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尋找,尋找一隻奔跑的兔子。
沒想到兔子是這個係列的最後一篇,主要是因為我知道的兔子都是拔蘿卜的主,拔了蘿卜留了一個坑,我唯恐把自己坑了。
我小學時候的校長,是一個嬌小玲瓏的女士, 常常是未語先笑,很有人緣。
當然這是我現在的評價。當初我還是她學生的時候,我隻記住了她給我們講的兔子的故事,可惜沒有結尾,那隻沒有尾巴的兔子,曾經讓我魂牽夢繞了很多年,一直到我小學畢業。
兔子的尾巴雖短,但兔子的智商很高,至少故事中的兔子如此。
譬如說“兔子不吃窩邊草”,這隻兔子的聰明就在於掩飾。
人同樣聰明,同樣需要掩飾,但人和兔子的掩飾是完全不同的。 兔子不吃窩邊草,為的是讓自己的窩混同於自然。 人卻恰恰相反,一個衣著畢挺的人,卻往往把自己的家搞得亂七八糟。兔子的掩飾是為了保護自己,人的掩飾是為了欺騙別人。隻要欺騙別人,自己是誰並無關係。
網上流傳很廣關於兔子的博士論文[1],說得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不幸的是這本來應該是一個笑話來著,聽得人卻很少把它當作笑話。
人把別人騙了,就是聰明。如果這個世界上人全部聰明了,就不知道誰騙誰了,不知道這還算不算聰明。老子的《道德經》之所以要絕聖去智,說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但是聰明人說了, 我們不必擔心,這個世界上不可能都是聰明人,愚蠢的人總是存在的。我不得不承認這個說法很有道理,這大概就是《道德經》為大家詬病的原因。但是世界上的人雖然不都是聰明人,但人騙人的事情卻不少見,誰能說決聖去智就一定錯了呢?
兔子的故事不止這些。我們講述的兔子,譬如皎皎玉兔,象征美好和純潔, 不知不覺之間兔子就成了孩子他爹,而且還是私生子。
也許世事本來如此,不過我還是要尋找那隻奔跑的兔子。
[1]
兔子跟獅子博導研修,正在攻取博士學位。
有一天兔子在一個山洞前寫東西,一隻狼走過來問:“兔子,你在寫些什麽? ”
兔子答曰:“我在寫論文。”狼又問:“什麽題目?”
兔子答曰:“我在寫兔子是怎樣把狼吃掉的。”
狼聽後哈哈大笑,表示不相信。
兔子說:“你跟我來。”然後把它帶進了山洞,之後,兔子回到山洞又繼續寫著。
這時又來了一隻狐狸,狐狸問: “兔子,你在寫些什麽?”
兔子答曰:“我在寫論文。”
狐狸問:“什麽題目?”
兔子答曰:“兔子是如何把一隻狐狸吃掉的。”
狐狸聽完後哈哈大笑,表示不信。
兔子說:“你跟我來。”之後,兔子把狐狸帶進了山洞,過了一會兒兔子又獨自一個人走出了山洞,繼續寫它的論文。
此時在山洞的裏麵,獅子博導正坐在一堆白骨上剔著牙,還一邊審查著兔子的論文提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