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的選舉製度和party文化
(2007-06-21 19:24:21)
下一個
先做一些簡單的名詞解釋,這裏的party不是中國曆史上的黨文化,而是“集會”。
非常明顯,西方人比較喜歡舉行晚會、集會。即使平時生活很貧困,很繁忙,西方人喜歡參加晚會,在那一天打扮得漂漂亮亮,賣弄自己的風度或者風情。西方人還喜歡舉行集會,喜歡慷慨激昂地發表演說,唱歌跳舞彈湊音樂。
中國人現在也逐漸學會了這樣的愛好,特別是學生,喜歡在某些時候參加一些狂歡的晚會。
但是民國以前,西方沒有入侵中國以前,中國人根本就不喜歡這樣的文化。大家最喜歡的是背書,賣弄讀得書多。誰要是參加了什麽晚會弄什麽音樂,穿什麽奇裝異服,不被他父親打死也得給社會上的人的吐沫淹死,鬧大了還得給皇帝加上“有傷風化”的罪名。
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壓根就不可能產生競選演說這樣的集會,也不可能產生議會製度。老夫子甚至說:“巧言令色鮮矣仁”。 能說會道在中國傳統文化裏麵等同於騙子,中國的“聖人”或者學著做聖人的人都不修邊幅,特別喜歡在人多的地方把自己弄得破破爛爛,這根本就和西方的晚會文化是個完全的對立,這樣的文化下,誰能進行選舉演說?弄不好就會被犬儒門咬個半死。舉行晚會在中國傳統文化裏被視作浪費,視作腐敗,這樣的文化怎麽可能產生競選製度?
實際上中國現在已經引入了很多西方的文化習俗,現在誰要是打扮得魯迅那樣去上課,我相信他的命運將很糟糕,沒有人會敬重他。
也就是說,中國不產生競選製度基本是文化決定的。但是競選製度是否一定導致國富民安呢?我覺得不一定。
特別奇怪的是,中國被殖民以後開始反省文化,因為有一種喪家的感覺。等到逐漸趕上了,中國人就沒有喪家的感覺了,也就沒有了非得學習人家文化製度的必要了。到這個時候,如果還得強調西方文化,恐怕真的就是“巧言令色鮮矣仁”了。
這不,很多人開始想念皇帝的好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