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黃鸝四條腿

大家好,小黃鸝博客開通了。
個人資料
正文

論我愛看的文章

(2006-12-02 09:44:09) 下一個
歪蔥說,你不喜歡的文章說了,喜歡的呢?

我當時回答他說: heisan hongwu. 四個字當中居然就有一個別字,歪歪哈哈大笑。這是他難得沒有嘿嘿回答我的一次。

剛開始聽他嘿嘿地笑,總覺得不舒服,覺得別扭。不過他這麽哈哈一笑,我倒是覺得他嘿嘿笑得非常舒服,對著這個哈哈忍不住就臉紅了。

要不是歪歪這麽提醒我,我還真的沒想起要寫愛看的文章,所以這篇文章的出世歪歪的哈哈大笑頗有功勞,因此這裏先絮絮解釋一番,但願歪歪看了能夠嘿嘿一笑,這樣我欠他的債就可以少一點。

說實在的,我寫文章大都一時意氣,自己也沒想到居然會有很大的反響,所以別人恭維我有名的時候,我覺得非常地莫名其妙。不過後來確實也有點自鳴得意,總覺得我的文章有說中的地方,否則不可能讓人著急。不過有時我也很沮喪,我喜歡的東西卻總是說不中,漸漸地我就懶得寫我喜歡的東西了。

我所喜歡的東西,太過簡單,所以我剛開始取名為思凡,沒想到大家都覺得好笑。後來我取名1111,也是因為這實在簡單,結果大家也不喜歡,非給我取些外號。說什麽四條,也還罷了,反正長得頗像。我雖然不喜歡人家給我取外號,但是對於人家這種惡作劇見多了也沒有特別在意。但是你不在意有人就得意,有一個網友,不但四條四條的追著我叫,看我不理,居然幹脆“死條”“死條”的叫。再由“死條”說到我死,好像非得我生氣了他才能停止的樣子,我於是對他說“住嘴”。

我因此得到一個經驗,跟有些人不能太隨便。我固然喜歡簡單,但是如果這個簡單反而要讓我費盡心思解釋的話,那實在有違初衷。我寫這些,不是為了想說他的壞話,因為這件事大概隻有他自己清楚,所以也不會引起糾紛,不會又引起所羅門的故事來。再說這個網友後來也有悔悟的樣子,我自己當時選擇讓他住嘴的時機和方式也欠妥當,大概讓他有一種太突然的樣子,猝不及防,所以緩和的時間也就顯得更為久遠。

我喜歡的文章,有五類:內容比較了解,觀點跟我接近,看了讓我高興,看了覺得美,還有一類就是看了讓我感動。

這些喜歡都很簡單,也許問得人要覺得大失所望,覺得了無新意。但這實在沒有辦法,我並不知道哪些一定讓我感動,哪些一定會讓我覺得美,哪些一定讓我高興,所以我無法把這些感覺說得更清晰,說多了就有自相矛盾的感覺。惟有我比較了解的東西和我的觀點,大概大家有一定的印象,我在這裏也就不重複了。

所以我覺得無中生有說得不錯,每個人都有自相矛盾的地方。有些人一說出來自己就發現錯了,有些人則要很長的時間才會發現,有些人則需要特定事件的發生才會發現自己自相矛盾的地方。

所以我覺得無中生有的文章,雖然引起了一點糾紛,但是沒有必要因此就不寫。倒是要反而多寫,讓人家更習慣你的風格和觀點。不過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不能落為太瑣屑,也不能淪為老生常談,提名道姓的時候一定要說的緩和客氣。

不知什麽緣故,我覺得無中生有的經曆和我相仿,跟我的觀點也很類似。跟我類似觀點的人不多,難得碰到一個相似的,難免就更加支持起來,所以要為他說幾句話,說說史迷。

在我的印象中,史迷是一個很認真的人,他的文章很少灌水。相對他來說,我的文章就有灌水的成分,無中生有也有灌水的成分。我不太理解的就是為什麽史迷會這樣計較無中生有的觀點。

我總覺得一個認真寫作的人,應該更計較於自己的文章,而不是計較於別人的評價,更何況一個不能產生多大影響的評價?一篇認真灌水的文章? 對於灌水灌得好的文章,我一般來說哈哈一笑,以資鼓勵,再多的恭維也不敢,因為怕冒犯了人家的認真勁。對於認真寫作的人,這樣就太過草率,所以無中生有才一本正經灌水來評價史迷的文章,這不能算是冒犯吧。當然這是我對無中生有的感覺,這種感覺當然有主觀的成分,別人有不同的看法也未嚐不可。

我覺得史迷在不恰當的時候受了一些不必注意的暗示,以為無中生有好像非得要把他打倒似的。大概是文革文章寫多了,容易感同身受吧。其實在這個走廊上,何嚐可能有身體接觸,何嚐可能會有人給大家表現現場的脫衣舞?史迷的文章不是一樣得到很高的點擊率麽?為什麽要這樣計較呢?弄到後來,給人感覺好像是眼球戰略似的。

當然也許因為史迷太認真,犯了和我一樣的錯誤,太想看到跟自己類似的觀點。不過史迷應該相信這裏版主的水平和為人,相信大多數人的判斷,沒有人說你的觀點是根本錯誤的,也沒有人給你戴上大帽子說什麽宗派主義什麽得到誰的好處,倒是給無中生有的評價充滿了“陰險”“無恥”之類的詞眼。

難道經過文革的人,一直批評抱怨文革的人倒不能學會就文論文,非得用屁股決定人的好壞麽?非得看看別人的“下場”以逞痛快麽?

當然這裏有母性很好的人,把比他小的人都當作了10來歲的小兒子,好像惟恐又回到了文革中怕被人家欺負,也是可以理解的。不過我所知道的文學城和文化走廊不是文化大革命的舞台,隻管人家說髒話侮辱人家的祖宗,從來不管打架--好像這裏也沒有真打過架--不知道為什麽有些人要那麽衝動?

(上麵這一段可能有點多餘,如果有人覺得不合適,我決定隻留在博克,在走廊就刪去這部分)

無中生有把史迷的文章定性為文革演義,我覺得這是一種很認真地評價。演義又怎麽啦?如果有人更愛看,誰管它正史還是演義?《三國誌》總是正史吧,有《三國演義》火嗎?這裏又不是幾曾回首,本來就是演義性質大過正史,本來就是評史的成分多於研究資料。

所以無中生有的評價本沒有問題,如果當初的吳晗,他的《海瑞罷官》隻被當作曆史演義或者曆史劇看的話,如果不是非得提到“它的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的話”,大概他的遭遇不會那麽慘,文革的曆史也許會有很大的改變。

我希望史迷能夠鄭重再考慮考慮這個問題。

最後的結局和文章的標題有點遠,最後用簡單的一句話把它拉回來塞責:

史迷的文章和無中生有的文章屬於我愛看的兩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