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本來是想為襲人立傳的, 後來一想, 大家都是《紅樓夢》愛好者,沒必要再重複抄書了,所以剛開始就急刹車了。話軲轆一轉, 就說到了班花校花, 大概很多人還在夢中, 不知我說的到底是什麽。知道的肯定淡然一笑, 說我對美女有成見--其實不過是想說談戀愛不是光哄著玩, 還要能夠互相了解對方的夢想罷了--雖然勉強有點襲人晴雯美貌性格的影子, 但是很容易讓人懷疑我是否有酸葡萄心理或者吃過校花的虧。 襲人知道寶玉的夢想而不能完全支持, 這是俗世間大多數夫妻和戀愛男女的苦惱。因為常見, 所以更值得我們討論;如果真能找到寶玉和黛玉那樣的愛情, 政治經濟之道倒真的可以放在其次。 得到的自然感到幸福, 看見的也隻會感歎羨慕,討論是不需要的。 比起晴雯來說, 襲人畢竟還是近了一步, 因為寶玉從來沒有對晴雯談過夢想, 晴雯也隻在最後的一刻把自己的癡情告訴了寶玉,他們的愛情才開始就結束了。如果一輩子沒有得到愛情, 那麽晴雯的存在畢竟也可以安慰那失落寂寞的心情, 所以多少擺弄文字的千萬次地吟唱這種愛情。可見被愛過是人生極大的幸福, 哪怕流星般地劃過, 我們也要想半法把那一刻凝固, 然後在夢裏反複地播放, 這樣一來就好象一輩子被真正地愛過一樣。
這是愛情的魅力,即使再讚美千萬遍也不多餘的。 然而人生並不隻是愛情,所以我在擁襲派的成立中又岔到了儒家文化的缺失和儒家道德的歧視現象。 其實這才是我的本意。《紅樓夢》在流傳過程中從來沒有因為政治權謀原因被禁止過, 倒是因為淫書的原因在同治年間被禁過。 《紅樓夢》中的色情描寫並不多, 它被禁止的原因就是因為作者所說的YY和現在人所稱呼的愛情。《紅樓夢》中本來含有《風月寶鑒》的意義, 怎麽可能因為YY被禁呢?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對襲人形象的錯讀。 我認為, 沒有理解襲人隻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沒有看懂《紅樓夢》,一種是還不適合看《紅樓夢》。欣賞和讚美襲人形象不但是《紅樓夢》解讀的一個思路,而且還是不能或缺的一個思路。
既然正確理解並欣賞襲人形象是這樣的重要, 那麽我就要進一步挖掘襲人形象的美好意義。 而今天, 我將再從另一個角度來探討襲人形象和中國儒家文化中的缺失。
看完《紅樓夢》,如果我們拋開性別歧視, 那麽襲人形象對應中國曆史上的哪些人物呢?很多讀者看到這裏肯定猜到了我說的是誰。 沒錯, 襲人跟中國曆史上的範蠡是非常想象的。 那個據說最後娶了西施,逍遙江湖的範蠡。
紅樓夢》第64回幽淑女悲題五美吟 浪蕩子情遺九龍佩中寫道, 林黛玉閑來無事, 偶發詩興, 因見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的終身遭際另人可欣可羨可悲可歎者甚多, 因此寫就五美吟。 其中第一首就是西施吟。
西施
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
效顰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
顰兒說可欣可羨可悲可歎, 她寫得可悲有兩個:西施和明妃。黛玉怎麽寫西施之悲的呢? “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傾城的美貌被浪花淘盡, 剩下的是在吳宮裏寂寞地回憶當年歡樂自由的童年。黛玉者, 代語也, 代作者寫“千紅一哭,萬豔同悲”。所以《紅樓夢》這部小說, 不但描寫的是女兒的悲劇, 還借女主人公傳詩感歎女兒的悲劇。 林黛玉是悲劇,林黛玉被比作的西施也是悲劇;薛寶釵是悲劇,薛寶釵被比作的楊貴妃也是悲劇;探春是悲劇, 和親的明妃也是悲劇。。。
然而戲劇中的西施卻沒有那麽可悲, 她跟曆史上那個著名的範蠡相親相愛, 最後返遊於太湖之上,徜徉於清風明月之間, 真正的瀟灑風流美姻眷。西施固然傾城之貌的大美女, 範蠡更是中國曆史上的真男子。每每想到此, 我不禁發不平之聲:今人每說到中國人,動輒二手貨儒家傳人, 此何言也!難道範蠡不是中國人嗎?難道臥薪嚐膽不是中國文化嗎?
範蠡是中國春秋時代越大夫,上將軍。他在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被俘以後鼓勵勾踐忍辱求生,討好吳王而求得歸還故國, 最後發憤圖強, 立誌報仇成功。 這步步行來皆是血淚, 然而越國終於成功了。 成功以後的越王失去了雄心, 範蠡看到無法說服越王而毅然離去。 這一進一退之間, 多麽大智大勇!然而這樣的人物再也看不見了。 我隻看見當不官以後罵皇帝不識忠心的所謂窮儒, 罵別人拍皇帝馬屁得到皇帝重視的犬儒, 被皇帝看上以後拚命獻忠心以至於教皇帝怎麽識別奴才的小儒。 我今於《紅樓夢》再見襲人, 勸寶玉麵對現實不成而全身以退, 實在有範大夫之風,我為之一歎;當然我也可以想見, 儒家正統文化會因此出離憤怒的表現, 我為之漠然, 為之哀號, 為之憤怒, 因此作此文再論擁襲的必要。
原創文章,嚴禁剽竊,歡迎轉載,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