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墨孟的認識論
(2006-05-13 14:12:00)
下一個
寂靜的夜晚,朋友,如果你仰望蒼穹,你會看到銀河閃爍。你看群星璀璨,卻又仔細搜索,尋找那三顆耀眼而又熟悉的星星。
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孔子是謙遜的,孔子又是豁達的。碰到一個問題,孔子會謙虛地向人家請教,因為他知道對方可能知也可能不知。他不會因為人家不知而慍怒也不會因為人家知而自卑。孔子又是豁達的,人家告訴他,他很快樂,感恩,讚美人家的博聞;如果人家不告訴他,他也不生氣。 孔子和學生的關係亦師亦友, 如果孔子知道後人把他捧為偶像,帝王之師,萬人之師,孔子恐怕會歎氣著說:後生可畏,後生不可教。
墨子說:知其所以知,教其所以不知。
墨子熱情,博大。
碰到一個問題,墨子恢思考,求諸於書本,請教於別人。在求知方麵,墨子比孔子更熱情,對於別人傳授的知識,他未必輕易相信,必須仔細求證,直到滿意。墨子這種對知識的渴望和刨根尋底的方法造成了他的博大。他超過了前人,甚至遠遠領先於同時人。為了防守一個城市,墨子想出了各種各樣的方法地與敵人的進攻,並且設計了各種各樣的輔助工具。對手隻好歎氣說:“我知道怎麽對付你了,但是我不能說”。但是墨子回答說:“我也知道你對付我的辦法,不過那沒有用”。
是啊,對手對墨子的博大毫無辦法,最後隻能求助於殺死墨子來實現論戰的勝利。但是墨子地留下的技術和工具已經足夠對付敵人了。這就是墨守成規的由來,可惜現在變成了美麗的傳說加上後儒惡意的唾沫。
墨子熱情, 一旦有人請教問題,他不但告訴別人結果,而且告訴別人原因,希望別人能超過它。所以墨子的認識論是創造力的源泉。但是墨子的這種熱情有時會碰壁,因為別人有可能不願意知道也可能本來就知道。所以墨子不如孔子耐心。
孟子說:我知矣。
孟子深刻封閉自以為是。
僅過孔子和墨子的熏陶,孟子確實知道了他想知道的東西,在那一刻他是幸福的。但是在認識論方麵來說,孟子是封閉的。 他不願再去詢問也不願再去思索。如果碰上合得來的人,他會告訴對方,他是深刻的。如果碰上談不來的人,他變得自以為是。
孔子墨子孟子因為處於不同的時代,因為不同的經曆,造成了他們鮮明的性格特點和人格魅力,經過幾千年的洗煉,變得越來越高大,直至天空,猶如星星一樣溫暖我們,照耀我們, 有深入到我們每個人的靈魂中。
每個人都有孔子墨子孟子的影子,有時變得更加突出,有時又被浮雲遮掩,如果能夠選擇的話,我相信每個人都希望少年時是孔子,青壯年是墨子,老年是孟子。
那麽老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