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黃鸝四條腿

大家好,小黃鸝博客開通了。
個人資料
正文

也談人性善

(2006-05-09 10:03:45) 下一個
人性善是孟子的話,他給善的定義是:

惻隱之心,是非之心,羞恥之心。


如果非得把這個理論套成“人之初,性本善”, 那就是說生下來的孩子都具有惻隱之心,是非之心,羞恥之心。

那麽我們的教育是為了什麽?是為了把他們教育成不懂“是非之心”,沒有“惻隱之心”,丟失”羞恥之心”嗎?

所以“人之初,性本善”大致說明了中國的古怪現象,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越是傲慢無禮, 越是講究別人對他們的膜拜,越是喜歡用歧視語言。

大概在中國,受教育就是為了占據道德製高點,就是為了獲得隨心所欲的自由吧。


我們不妨再用寡婦理論來解釋孟子說這句話的原因。從現在的文獻可以看出,孟子小時候是非常淘氣的,大概也沒有少和孩子打架。既沒有父親,又沒有兄弟的孟子大概被欺負慣了,偶然有一個大人走過看不過去把他給解脫了,所以他記得很清楚:大人有惻隱之心,有是非之心。大概打他孩子的家長也道了歉,所以人大還有羞恥之心。 所以孟子的人性善的“人”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人”,在孟子當時,“小孩””奴隸”是不算人的。

所以孟子的“人性善”不是刻畫“人性”, 二是刻畫“人”。 換句話說, 這是孟子關於“人”的看法, 所以孟子的“人性善”充滿著對“小孩”和“民”的歧視, 充滿著對於“大人物”的拍馬和討好。

所以中國有“做人”的說法,“做人”就意味著擁有政治權利,不做奴隸,不做民。

後來到了宋朝,大概釋道學會了向皇帝推銷他們的理論,強調他們都是善良的好人,為皇帝著想,於是儒家大怒,開始說和尚道士的壞話。但是宋真宗並不在意誰更好(本來就跟他關係不大), 所以調解了一句:“儒釋道都是一樣的,都強調善”。

於是這個人性善就被再次強調了,因為三教合一,又加上了“人之初”這三個字。大概也因此產生了“童心說”,大概也解釋了為什麽有些人喜歡孌童,喜歡才發育的女子。

這樣的孩子好欺騙好對付啊。


所以人性善,就是欺負善良人的學說,變得軟弱可欺的學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