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友之間
(2006-05-22 15:46:56)
下一個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也。
子曰:無友不如己者。
子曰:有朋從遠方來,不亦樂乎。
老夫子那個時代,師者是不很受尊敬的,每三個人就有一個可以做自己的老師。現在流行三口之家,老婆和孩子必有一個是自己的老師。
到了後來,師者變得尊貴起來。 師者,所謂傳道授業解惑也。要做到一個就很難,更何況要全麵發展?所以傳道隻能傳歪道,授業隻能是受業,解惑隻能是加惑。 大家想啊,本來就困惑得不得了,師者還能讓你更糊塗,這難道不值得尊敬嗎?本來是流氓,還能讓人家找到一個飯碗,這難道還不值得鼓勵嗎?“糊塗”本來難得,能夠讓人從一個糊塗走向另一個糊塗,那難道還不讓人開心嗎?
所以這樣讓人尊敬的師者終於越來也少,成了大熊貓一樣的國寶了,無怪乎韓愈要急得滿地找;再過幾年,恐怕非變成恐龍不可,非得讓科學家、藝術家聯手才能恢複它的英姿。
老夫子那個時代,友是很值得尊貴的。擇友要慎重,無友不如己。所以友是很難求的。老夫子一生,大概隻認顏淵為友。這個顏淵,確實難得啊,孔子奔波受困的時候,依然不改臉色,即使討得一簞食一瓢飲,依然樂嗬嗬地讓孔子先吃了。如果顏淵這樣的人,我想我也樂意把他當作友。
後來呢,友人逐漸多起來了。譬如《紅樓夢》的詹光、單聘仁就有很多的友人。賈家的男主人基本都是他們的友, 但是賈寶玉會把他們當作友嗎?大家自個去想想吧。所以友也就不尊貴了。
老夫子那個時代,朋是用來找樂子的。 當然了,尋開心就是找樂子,所以朋也是用來尋開心的。所以朋肯定很多,不貴,弄不好還得鬧得頭破血流。
後來呢,朋也就少了起來,大概隻有豬八戒了。
那麽現在呢,我們稱之為朋友的“東西”,實際上包括了當初的師友朋三種職業和功能。
但是不管名詞如何變,有一點是相同的,物以稀為貴。 知己也罷,朋友也罷,現實也罷,網絡也罷,把它“尊貴”起來,它就躲著你;把它普通起來,你可以擁有很多。
心靈的默挈,一霎那總會存在;但是一生呢?那就很難了。 刻意地追求,你會傷心;但是多少年過後,你會發現相交的人就在身邊。
原創文章,嚴禁剽竊,歡迎轉載,注明出處。
讚同把朋友“普通”起來, 能尊貴的, 一定首先也是能普通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