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調也可重彈

外麵的世界很精彩,外麵的世界很無奈.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揣支毛筆漂四海.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托爾斯泰的悲劇(漂流雜記 50 )

(2007-01-13 01:00:10) 下一個

        翻開俄羅斯的文學史,你會看到一連串閃光的名字:普希金、托爾斯泰、果戈裏、屠格涅夫、赫爾岑、車爾尼雪夫斯基、妥思耶夫斯基、高爾基、馬雅科夫斯基、舍普琴科、西蒙諾夫、肖洛霍夫 -----

        在俄羅斯的文學史上,列夫 . 托爾斯泰( 1828-1910 )無疑是繼普希金之後的又一位傑出的文學家,他的《戰爭與和平》、《安娜 . 卡列尼娜》、《複活》三部巨著,奠定了他在俄羅斯文壇不可動搖的地位,成為一代文學大師。

        在距莫斯科 200 公裏的圖拉市郊,有一個偌大的托爾斯泰莊園,這便是他度過生命最後時光的故園。穿過一個波光粼粼的小湖,沿著一條曲徑通幽的小路,看到一座掩映在綠蔭深處的木屋,那就是大師的故居。裏麵有他的臥房、書房、琴房、會客室、餐廳,牆上掛著、櫃上放著他生前喜歡的油畫和各種擺設。出他的小屋,再沿著一條小路前行 500 米,走入一片蔥翠的鬆林,便是他的安息之地。一塊方方正正的隆起地麵半尺的土丘是他的墓穴,沒有墓碑,隻有一個用鮮花編織的花環。可以這麽說,這是我所見到的所有名人的最為樸素無華的墓地。 2002年的夏天,我再次參觀了這座莊園。

        在陳列著托爾斯泰寫作手稿的書房裏,講解員給我們敘述了這位 19 世俄國最偉大作家的寫作曆程。 1828 年托爾斯泰出生於貴族家庭, 1840 年入喀山大學,受到盧梭、孟德斯鳩等啟蒙思想家的影響, 1847 年回故鄉在自己領地上作改革農奴製的嚐試。 1851 ~ 1854 年在高加索軍隊中服役並開始寫作。 1854 ~ 1855 年參加克裏米亞戰爭。幾年的軍旅生涯不僅使他看到了上流社會的腐化,而且為以後在其巨著《戰爭與和平》中能夠逼真地描繪戰爭場麵打下了基礎。 1855 年 11 月到彼得堡進入文學界,其成名作是自傳體小說《童年》、《少年》,這些作品反映了他對貴族生活的批判態度。

        1857 年托爾斯泰出國,看到資本主義社會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滅社會罪惡的途徑,隻好呼籲人們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這些觀點反映在其短篇小說《琉森》之中,後又創作了探討生與死、痛苦與幸福等問題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 ~ 1861 年,為考察歐洲教育,托爾斯泰再度出國,結識赫爾岑,聽狄更斯演講,會見普魯東。他認為俄國應在小農經濟基礎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會;農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貴族應走向“平民化”。這些思想鮮明地體現在其中篇小說《哥薩克》之中。

        1863 ~ 1869 年托爾斯泰創作了長篇曆史小說《戰爭與和平》,這是其創作曆程中的第一個裏程碑。小說以四大家族相互關係為情節線索,展現了當時俄國從城市到鄉村的廣闊社會生活畫麵,氣勢磅礴地反映了 1805 ~ 1820 年之間發生的一係列重大曆史事件,特別是 1812 年庫圖佐夫領導的反對拿破侖的衛國戰爭,歌頌了俄國人民的愛國熱忱和英勇鬥爭精神,主要探討俄國前途和命運,特別是貴族的地位和出路問題。小說結構宏大,人物眾多,典型形象鮮活飽滿,是一部具有史詩和編年史特色的鴻篇巨製。

        1873 ~ 1877 年他經過 12 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裏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說藝術已達爐火純青。

        70 年代未,托爾斯泰的世界觀發生巨變,寫成《懺悔錄》。 80 年代創作:劇本《黑暗的勢力》、《教育的果實》,中篇小說《魔鬼》、《伊凡·伊裏奇之死》、《克萊采奏鳴曲》、《哈澤·穆拉特》;短篇小說《舞會之後》,特別是 1889 ~ 1899 年創作的長篇小說《複活》是他長期思想、藝術探索的總結,也是對俄國社會批判最全麵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為世界文學不朽名著之一。

        托爾斯泰的著作廣受世人喜愛,家喻戶曉,人們因此稱他為“俄國的第二個沙皇”。

        在參觀行將結束時,我們提出了一個饒有興趣的問題:這座莊園無疑是非常適合托爾斯泰寫作的地方,為什麽他在晚年離家出走,最後客死他鄉呢?

        “托爾斯泰晚年離家出走,和他的妻子索尼亞有關。”講解員指著掛在牆上的索尼婭肖像說道。托爾斯泰是個和平主義者,從他歐洲考察回來後,他一直認為俄國應在小農經濟基礎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會;農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貴族應走向“平民化”。主張通過不抵抗來實現和平。他的這些思想和主張被後來的甘地稱為“最高的道義權威”。忠心耿耿的追隨者們紛紛前往托爾斯泰在鄉間的巨大莊園,對他頂禮膜拜,但他卻由於這個莊園而感到無比羞愧,打算把土地都分給當地的農民。

        但是他的這一主張遭到了他妻子索尼婭的強烈反對。托爾斯泰與索尼亞在 1862 年結婚,那年他三十四,她才十八。他倆一共生育了九個子女,但夫妻之間的關係幾乎從一開始就不和諧。當托爾斯泰提出放棄財產,把土地分給農民,放棄貴族像農民一樣生活時。使過慣了貴族生活、熱衷於社交應酬的索尼亞極為憤怒,和丈夫大吵大鬧,並且以死來威脅丈夫,從此這座昔日平靜的莊園裏再也不得安寧。索尼婭想方設法當上了丈夫的出版商,因為這樣一來,她就可以控製著作的版權和利潤,而托爾斯泰已經明確表示不要版權和錢。

       1910 年 11 月 10 日,托爾斯泰一覺醒來,發現妻子正在翻他的文件,尋找他最近寫的日記。她曾向他索取這些日記,好拿去出版,但是他拒絕了。托爾斯泰當時不動聲色,假裝還睡著。等到索尼亞一離開,就立刻悄悄地起身,叫醒了女兒和醫生,讓他們幫著打點行裝。偷偷前往馬廄上車。

        托爾斯泰偕同女兒和醫生坐馬車趕到火車站的時候,他那部濃密的白髯上已經結滿了冰。為了避人耳目,他們一路乘坐二等和三等車廂,但這無濟於事,因為報紙在第二天就報道了托爾斯泰出走的消息。托爾斯泰在一個修道院歇息了幾天之後,他由於怕索尼亞跟蹤而來,突然在淩晨四時離開。

        托爾斯泰一行人搭上一列火車,前往六百英裏以外的諾沃切爾卡斯克,這段行程大約需要三十個小時。但是,第一天的中午剛過,托爾斯泰就在車上發燒打寒戰,病倒了。當晚,人們在阿斯塔波弗的一個小站上把他抬下火車,送到站長的家裏歇息。托爾斯泰的病情越來越重,而與此同時,世界各地的記者蜂擁到了這個小鎮,他們每個小時向外界發出一次公報,宣布這個著名作家的病況。

        索尼亞聞訊包了專列,帶著幾個子女一同趕到小鎮。這些子女大多站在母親一邊,希望把父親送入醫院。但是,托爾斯泰的醫生拒絕讓索尼亞看一眼自己的丈夫,擔心她會惹這個衰弱的病人生氣。人們放下了托爾斯泰房間裏的所有窗簾,以免他一下子清醒過來,卻看見妻子那張充滿惡意的臉。

        11 月 20 日淩晨 2 時,索尼亞終於獲準進入托爾斯泰的房間,因為大夫們覺得,他已經在彌留之際,認不出她。不到四個小時之後,托爾斯泰溘然辭世,一句話都沒有留給妻子。

        托爾斯泰享年 82 歲,一代文學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托爾斯泰全部著作計400萬字,由我國著名俄羅斯文學翻譯家草嬰先生翻譯,共12冊。這次回上海,在罷了小弟引薦下,拜會了草老,喜獲草老親筆簽名書一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閣老 回複 悄悄話 歡迎開新朋友,俄羅斯文學影響了我們整整幾代人哪!
開心豆豆 回複 悄悄話 頂閣老好文.
受父親影響, 年幼時就很喜歡讀托爾斯泰的小說.
由其編織了很多童話般的夢想......
謝謝回故大師的一生.
閣老 回複 悄悄話 杜馬真是小神童啊,難怪獲得高考狀元。
我下麵真的要回首往事,題目就叫《往事可堪回首》。
DUMARTINI 回複 悄悄話
受我最崇拜的大姐影響,我很小就是書迷了,所有閣老上麵提到的托爾斯泰的巨著小說,我在三四年級時就全囫圇吞棗地讀了.記得有一次做功課時偷偷地看屠格涅夫的"貴族之家",被來訪的一個軍人表哥看見,他沒收了我的書還大驚小怪地向我母親告狀,結果由他主持開了一個批鬥會讓我檢討腐朽的資產階級思想,那時我才9-10歲,已經深深地被書中人物的悲劇命運所吸引(複活),所以反而越壓越彈,刺激我更多地偷書看..

看閣老的作品文字,就象在對自己的青少年時代做一個回顧和洗煉,又象是重又為你開拓了視野,讓你看到新的地平線,進一步提高了自己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我這樣對自己說..
雙飛蝶 回複 悄悄話 閣老,來您這裏學了很多,謝謝了!
罷了 回複 悄悄話 托爾斯泰是世界上最偉大而孤獨的作家,是一個最誠實的人,他更是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 托爾斯泰的人道主義思想的基本內容包括:對人性的分析,道德的自我完善,以及勿以暴力抗惡。其中還包含著些許空想的成分,也帶有強烈的宗教的色彩。同時,它也包含著豐富的現實主義的內容,包含著對人類道德狀況的深刻思考。他的小說《複活》就是通過對下層勞動人民的關注和同情,對殘酷統治者的憎恨,以及對人性及其生存環境的思索來體現他的人道主義思想。

托爾斯泰終其一生,不斷地在探尋通過宗教信仰來實現他心中的理想。他曾在他的日記中表達了想要建立一種基於理性的宗教的宏偉願望:“關於神性與信仰問題的探討使我看到一種卓越而偉大的理想。為了實現這樣一個理想,我可以獻出我的一生。”他希望能建立一種新的、現世的宗教,這是基督所宣講的、但又滌除了一切教條和迷信的宗教,一種具有現實精神的,創造現世天堂的,而非僅僅是寄希望於來世的宗教。

在創作《安納•卡列尼娜》的過程中,這種對宗教的探尋變得更加迫切。列文成了他本人苦惱的化身,而《懺悔錄》更是完全反映了托爾斯泰內心所麵臨的困境,他說:“有時候,我感到生活的困惑和無助,好像我不知道該怎樣生活,該做什麽。我感到若有所失,心灰意冷。”托爾斯泰不能接受生活本沒有目標的說法,他試圖以斯多葛主義的超然承受命運安排。但是一個念頭老在他心裏揮之不去,那就是存在的本有理由,可是這個理由他可能永遠也找不到。內心的掙紮和折磨使托爾斯泰常起毀滅自己的念頭,他藏著繩索、手槍,常想用這些東西結束自己的生命,然而同時他仍然在不懈地找尋,想找到那個能賦予生活以意義的答案。他不斷地問自己:“人固有死,然則我的生命有沒有一個雖死亡亦不能磨滅的意義呢?”

然而他終究不能一死了之,因此他又轉向科學和周圍的人尋求啟示卻終無所獲。絕望之中,他終於放棄了理性,徹底沉迷於宗教,他認為,唯有信仰能給予人生以意義, “信仰是生活的力量”。他把耶穌訓命的精髓約為五條戒律,在《我的信仰》中加以闡發。在他的一封信中,他進一步把五條戒律總結為“勿怒,勿淫,勿詛咒,勿斷人曲直,勿爭鬥。這就是我對耶穌教誨的理解。” 他的極端思想和行為,最終使他成為一個徹底的素食和禁欲主義者。

然而,這一切都掩蓋不了托爾斯泰悲天憫人、偉大的博愛主義精神和胸懷,他這種精神深深影響著我們這一代人。巴金曾經說過:“在許多前輩作家的傑作中,我看到一種為任何黑暗勢力所摧毀不了的愛的力量,它永遠鼓舞讀者團結、奮鬥,創造美好的生活。我牢記托爾斯泰的名言:‘凡是使人類團結的東西都是善良的、美好的,凡是使人類分離的東西都是惡的醜的’。”

托爾斯泰的道德力量不但影響著巴金,他那偉大的博愛主義精神也深深影響著每一位熱愛托爾斯泰作品的讀者,他使我們看到了一種為任何黑暗勢力所摧毀不了的愛的力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