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的悲劇(漂流雜記 50 )
文章來源: 閣老2007-01-13 01:00:10

        翻開俄羅斯的文學史,你會看到一連串閃光的名字:普希金、托爾斯泰、果戈裏、屠格涅夫、赫爾岑、車爾尼雪夫斯基、妥思耶夫斯基、高爾基、馬雅科夫斯基、舍普琴科、西蒙諾夫、肖洛霍夫 -----

        在俄羅斯的文學史上,列夫 . 托爾斯泰( 1828-1910 )無疑是繼普希金之後的又一位傑出的文學家,他的《戰爭與和平》、《安娜 . 卡列尼娜》、《複活》三部巨著,奠定了他在俄羅斯文壇不可動搖的地位,成為一代文學大師。

        在距莫斯科 200 公裏的圖拉市郊,有一個偌大的托爾斯泰莊園,這便是他度過生命最後時光的故園。穿過一個波光粼粼的小湖,沿著一條曲徑通幽的小路,看到一座掩映在綠蔭深處的木屋,那就是大師的故居。裏麵有他的臥房、書房、琴房、會客室、餐廳,牆上掛著、櫃上放著他生前喜歡的油畫和各種擺設。出他的小屋,再沿著一條小路前行 500 米,走入一片蔥翠的鬆林,便是他的安息之地。一塊方方正正的隆起地麵半尺的土丘是他的墓穴,沒有墓碑,隻有一個用鮮花編織的花環。可以這麽說,這是我所見到的所有名人的最為樸素無華的墓地。 2002年的夏天,我再次參觀了這座莊園。

        在陳列著托爾斯泰寫作手稿的書房裏,講解員給我們敘述了這位 19 世俄國最偉大作家的寫作曆程。 1828 年托爾斯泰出生於貴族家庭, 1840 年入喀山大學,受到盧梭、孟德斯鳩等啟蒙思想家的影響, 1847 年回故鄉在自己領地上作改革農奴製的嚐試。 1851 ~ 1854 年在高加索軍隊中服役並開始寫作。 1854 ~ 1855 年參加克裏米亞戰爭。幾年的軍旅生涯不僅使他看到了上流社會的腐化,而且為以後在其巨著《戰爭與和平》中能夠逼真地描繪戰爭場麵打下了基礎。 1855 年 11 月到彼得堡進入文學界,其成名作是自傳體小說《童年》、《少年》,這些作品反映了他對貴族生活的批判態度。

        1857 年托爾斯泰出國,看到資本主義社會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滅社會罪惡的途徑,隻好呼籲人們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這些觀點反映在其短篇小說《琉森》之中,後又創作了探討生與死、痛苦與幸福等問題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 ~ 1861 年,為考察歐洲教育,托爾斯泰再度出國,結識赫爾岑,聽狄更斯演講,會見普魯東。他認為俄國應在小農經濟基礎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會;農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貴族應走向“平民化”。這些思想鮮明地體現在其中篇小說《哥薩克》之中。

        1863 ~ 1869 年托爾斯泰創作了長篇曆史小說《戰爭與和平》,這是其創作曆程中的第一個裏程碑。小說以四大家族相互關係為情節線索,展現了當時俄國從城市到鄉村的廣闊社會生活畫麵,氣勢磅礴地反映了 1805 ~ 1820 年之間發生的一係列重大曆史事件,特別是 1812 年庫圖佐夫領導的反對拿破侖的衛國戰爭,歌頌了俄國人民的愛國熱忱和英勇鬥爭精神,主要探討俄國前途和命運,特別是貴族的地位和出路問題。小說結構宏大,人物眾多,典型形象鮮活飽滿,是一部具有史詩和編年史特色的鴻篇巨製。

        1873 ~ 1877 年他經過 12 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裏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說藝術已達爐火純青。

        70 年代未,托爾斯泰的世界觀發生巨變,寫成《懺悔錄》。 80 年代創作:劇本《黑暗的勢力》、《教育的果實》,中篇小說《魔鬼》、《伊凡·伊裏奇之死》、《克萊采奏鳴曲》、《哈澤·穆拉特》;短篇小說《舞會之後》,特別是 1889 ~ 1899 年創作的長篇小說《複活》是他長期思想、藝術探索的總結,也是對俄國社會批判最全麵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為世界文學不朽名著之一。

        托爾斯泰的著作廣受世人喜愛,家喻戶曉,人們因此稱他為“俄國的第二個沙皇”。

        在參觀行將結束時,我們提出了一個饒有興趣的問題:這座莊園無疑是非常適合托爾斯泰寫作的地方,為什麽他在晚年離家出走,最後客死他鄉呢?

        “托爾斯泰晚年離家出走,和他的妻子索尼亞有關。”講解員指著掛在牆上的索尼婭肖像說道。托爾斯泰是個和平主義者,從他歐洲考察回來後,他一直認為俄國應在小農經濟基礎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會;農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貴族應走向“平民化”。主張通過不抵抗來實現和平。他的這些思想和主張被後來的甘地稱為“最高的道義權威”。忠心耿耿的追隨者們紛紛前往托爾斯泰在鄉間的巨大莊園,對他頂禮膜拜,但他卻由於這個莊園而感到無比羞愧,打算把土地都分給當地的農民。

        但是他的這一主張遭到了他妻子索尼婭的強烈反對。托爾斯泰與索尼亞在 1862 年結婚,那年他三十四,她才十八。他倆一共生育了九個子女,但夫妻之間的關係幾乎從一開始就不和諧。當托爾斯泰提出放棄財產,把土地分給農民,放棄貴族像農民一樣生活時。使過慣了貴族生活、熱衷於社交應酬的索尼亞極為憤怒,和丈夫大吵大鬧,並且以死來威脅丈夫,從此這座昔日平靜的莊園裏再也不得安寧。索尼婭想方設法當上了丈夫的出版商,因為這樣一來,她就可以控製著作的版權和利潤,而托爾斯泰已經明確表示不要版權和錢。

       1910 年 11 月 10 日,托爾斯泰一覺醒來,發現妻子正在翻他的文件,尋找他最近寫的日記。她曾向他索取這些日記,好拿去出版,但是他拒絕了。托爾斯泰當時不動聲色,假裝還睡著。等到索尼亞一離開,就立刻悄悄地起身,叫醒了女兒和醫生,讓他們幫著打點行裝。偷偷前往馬廄上車。

        托爾斯泰偕同女兒和醫生坐馬車趕到火車站的時候,他那部濃密的白髯上已經結滿了冰。為了避人耳目,他們一路乘坐二等和三等車廂,但這無濟於事,因為報紙在第二天就報道了托爾斯泰出走的消息。托爾斯泰在一個修道院歇息了幾天之後,他由於怕索尼亞跟蹤而來,突然在淩晨四時離開。

        托爾斯泰一行人搭上一列火車,前往六百英裏以外的諾沃切爾卡斯克,這段行程大約需要三十個小時。但是,第一天的中午剛過,托爾斯泰就在車上發燒打寒戰,病倒了。當晚,人們在阿斯塔波弗的一個小站上把他抬下火車,送到站長的家裏歇息。托爾斯泰的病情越來越重,而與此同時,世界各地的記者蜂擁到了這個小鎮,他們每個小時向外界發出一次公報,宣布這個著名作家的病況。

        索尼亞聞訊包了專列,帶著幾個子女一同趕到小鎮。這些子女大多站在母親一邊,希望把父親送入醫院。但是,托爾斯泰的醫生拒絕讓索尼亞看一眼自己的丈夫,擔心她會惹這個衰弱的病人生氣。人們放下了托爾斯泰房間裏的所有窗簾,以免他一下子清醒過來,卻看見妻子那張充滿惡意的臉。

        11 月 20 日淩晨 2 時,索尼亞終於獲準進入托爾斯泰的房間,因為大夫們覺得,他已經在彌留之際,認不出她。不到四個小時之後,托爾斯泰溘然辭世,一句話都沒有留給妻子。

        托爾斯泰享年 82 歲,一代文學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托爾斯泰全部著作計400萬字,由我國著名俄羅斯文學翻譯家草嬰先生翻譯,共12冊。這次回上海,在罷了小弟引薦下,拜會了草老,喜獲草老親筆簽名書一套。)